文 | 鉛筆道記者 劉小倩
“下午4點第一次見面溝通,當晚7點就確定了投資事項。”回憶起梅花創投的投資決策過程,抑郁研究所創始人任可感概“太快了”。
任可曾是國內9000萬抑郁癥患者中的一員,在就醫問診和接受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她深刻感受到抑郁人群的痛點。
2018年9月,她創辦抑郁研究所。該項目最核心的服務是為抑郁癥患者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醫療和咨詢方案的專業渠道對接,以及在患者社區內提供疾病教育和解決失眠、焦慮問題等衍生服務。
如今,抑郁研究所與多家精神醫療平臺、心理咨詢平臺和精神類藥物平臺開展了業務合作,內容矩陣粉絲數達55萬,垂直社群患者超3萬。
注:任可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內容真實性負責。鉛筆道作客觀真實記錄,已備份速記錄音。
抑郁癥患者的用戶路徑
“重度抑郁癥,中度焦慮癥,伴隨著嚴重自殺傾向,建議立刻住院治療。”去年1月,在北京安定醫院,任可拿到了這樣一張診療單。
起初,她以為自己只是普通的睡眠障礙。“身處互聯網圈,誰的壓力又不大呢?”直到每天睡兩三個小時成為常態,嚴重的精神衰弱影響到工作,她才決定去醫院看看。
得病后,任可不敢告訴家人同事,她害怕失去工作,也害怕被歧視,被貼上“軟弱”的標簽。當前,由于疾病教育的缺乏,患者內心深處往往排斥“自己得了抑郁癥”這個事實。患者病恥感強,精神疾病造成的軀體化、認知障礙,又給患者造成極大心理負擔,從而延誤就醫。
為了確診,任可輾轉了4家醫院,但醫生都表示,“抑郁癥吃藥就好了,你自己上網搜心理咨詢機構,定期咨詢輔助治療。”一方面,抗抑郁藥物的副作用讓她心悸絞痛,手指震顫;另一方面,“上網搜”這一指令并不能為她提供確切的解決方法,在尋找咨詢機構和咨詢師方面,她只得不斷試錯。
那個時候,任可清晰地意識到抑郁癥相關信息不對等的問題。醫生往往建議藥物和心理咨詢同步進行,但醫院卻不提供配套的心理咨詢治療;心理咨詢機構雖然強調社會和情感功能的修復,但也無法治療急性癥狀。
此外,行業缺乏對于“專業心理咨詢師”的界定,咨詢市場魚龍混雜,大眾難以判別咨詢師的專業性,且咨詢收費價格較高。任可透露,接受最低程度治療人群的LTV(生命周期總價值)為500~1000元。縱使我國已有95萬+心理咨詢師持證者,但由于專業證書報考容易,能夠提供提供專業咨詢服務的人數不到1%。
任可的這些經歷,幾乎是所有抑郁癥患者的一個縮影。
55萬粉絲KOL建陪伴社群
為了抒發情感,緩解自己的癥狀,任可開始在公眾號、微博、豆瓣上記錄自己抵抗抑郁癥的過程,卻沒有想到有眾多抑郁癥患者向她咨詢。
由于自己是抑郁癥患者,任可更懂得什么樣的方式能夠治愈病友。在此過程中,她在全網積累了55萬粉絲,其中,她建立的抑郁癥相關社群人數達3萬人。在病友相互鼓勵的過程中,她發現自己也在逐漸向好。“我已經連續一周每晚都可以持續睡6個小時了。”“我已經3天沒有哭了。”
去年9月,任可創辦“抑郁研究所”,決定將抑郁癥社群商業化。
對于心理咨詢類的平臺而言,最大難點在于獲客及沉淀用戶。
除了任可自身IP效應外,抑郁研究所會在國內三甲醫院精神科和精神專科醫院進行線下導流。
“患者在醫院剛剛被確診,是病恥感最強,最需要疾病教育的時候,并且對心理咨詢等其他治療需求緊迫。這些從醫院導流至公眾號的患者,往往非常精準。”
為了沉淀用戶,抑郁研究所提供三方面的服務。
第一,幫社群用戶對接醫院的精神科,讓醫生為其確認并提供藥物治療方案。同時,項目還會對接專業線下心理咨詢服務平臺,讓患者不必為就醫而苦擾。
第二,在抑郁研究所的線上病友群、家屬群、親友群內,每天都有專家坐診,及工作人員維護。抑郁研究所希望在線上為患者提供全方位陪伴外,也打算定期舉辦線下病友互助會。任可介紹,咨詢團隊是由北京怡寧醫院心理咨詢主任李露帶隊。
第三,用戶還能在抑郁研究所的公眾號里學習知識付費課程、購買相關電商產品。主要電商產品包括4類,以谷維素、褪黑素為主的非處方保健藥品,以香薰、擴香石為主的情緒舒緩類產品,以藝術品、水彩油畫為主的治愈類產品,以及一些心理學的書籍。
現階段,抑郁研究所主要的盈利來源是心理測試量表。“我國抑郁癥就診率不到30%,焦慮、失眠等泛抑郁人群需要一個測試工具來喚醒疾病意識。”
任可介紹,抑郁癥患者的粘性較強,確診初期每兩周要復診一次,而每一次都需要做心理測試量表,但此量表的的費用較高。“我們團隊研發了針對泛抑郁人群的六大因子確診自助量表,也免費為社群患者提供所有國際通用的精神醫學量表。”
今年7月,項目宣布完成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梅花創投領投,伯藜資本跟投,物種資本擔任本輪財務顧問。
接下來,抑郁研究所將繼續深化內容教育產品,為患者提供更完善的解決方案。
2023-04-18 鉛筆道發布了 《又一波社區經濟興起:席卷100多個社區 訂單總數超100萬個》的文章
2023-04-07 鉛筆道發布了 《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 北京跑出“第一棒”》的文章
2023-03-20 鉛筆道發布了 《制造強國征途,智能檢測裝備這個“扶車人”已開始率先發力》的文章
2022-11-11 鉛筆道發布了 《長期主義“陪跑”式服務,聲網如何構筑千億實時互動生態》的文章
2022-11-10 鉛筆道發布了 《首飛前夕,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重磅亮相珠海航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