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獵云網
作者 |?段文琦
Timing很重要
投資中,時機的把握是很重要的,比如中興事件對國內芯片項目投資的影響,大家也有所體會。
17年11月去上海前看過了一個視覺方案的無人便利柜的項目,便利柜成本大約2萬元,出貨價定在2萬3千元,這么低的毛利,企業肯定很難支撐。大家知道商業用的冰箱成本得大概1萬元一臺,因為同時要考慮到降溫以及壽命問題,例如商用冰箱的制冷能力要求在30秒內溫度下降到5度,還有比如說三年內開關10萬次要正常運行。另外1萬元里面用的NVIDIA的GPU,加在一起就得2萬塊。無人便利柜我個人看好冰箱這種形式。首先空間夠大,能夠放足夠多豐富的SKU;同時從長期來看,如果用視覺來進行貨物清點而不是每件產品貼RFID芯片的話,攤薄成本相對要低很多。
大家現在用GPU進行深度學習,但其實很多人不了解的是GPU里只有大約5%的能力被用在深度學習方面,占它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之前投的一個項目,創始團隊是以前做過好幾十款百萬量級以上芯片的團隊主要負責人,他們做的事情就是把GPU中專門用于視覺圖像深度學習部分的能力獨立提取出來,專門用它做深度學習的這一部分,極大的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和用戶使用成本。這款芯片已經完成流片,并有小批量量產,目標是做到10美金甚至更低,性能比市面的同類產品好100倍。這樣的芯片在完成應用界面的開發后,潛在市場就很大,可以用到前置攝像頭中,如果圖像都靠傳導云端去處理,工作量非常大。在5G沒有到來之前,如果直接能在前置攝像頭做處理和壓縮,再拿到云端去做比對,這樣是經濟效益最高的,大大減少了無效數據的傳輸,即使5G普及了,這是仍然是很有價值的。
當時有另外產業背景很強的戰投也看到這個項目,同時帶著百萬訂單過來的,也想領投并且獨投。但項目方最終選擇接受StarVC的offer跟投,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我當時上午聊的無人便利柜的項目,下午和他聊的時候就介紹給了他們,明顯是懂得他們芯片未來的應用領域,并且真心和項目方做朋友。一個誠懇懂行業,愿意和項目方做朋友的投資機構,總是會收獲創業團隊的友誼的。
后續出現了中興事件,美國對中興制裁,停止供應芯片。這時候國內意識到在芯片方面缺少話語權,所以市場上芯片項目開始熱起來。這個項目也因此估值增長得特別快。
鑒別需求,去偽存真
在網上看到一個文章,介紹了一個創業者創業做旅行用的化妝包,這個項目把化妝包分成了很多小空間,也就是小格子。用戶可以把不同品牌的化妝品裝進不同的格子里面,需要用哪個只需要按一下就可以出來。可以說是又方便又集中,但仔細想想看,這個東西其實是偽需求。用戶買了SK-II、LA MER、LaPrairie、Lancome,會擠到一個廉價的塑料瓶里面去嗎,這類品牌,用戶不是為產品本身付費,買的是榮譽感以及鎖住的青春。
技術項目怎么看,如何避坑
之前看過火箭的項目,叫零壹空間。當時火箭項目特別少,其實全國只有三個:零壹空間、翎客航天、藍箭航天。后來盡調的時候,遇到大的問題,這樣的項目如何判斷。我的觀點是我可能不是專家,但每個行業都有它自己的專家。正好我本科是北航畢業,所以很多人都比較熟。從航天科技科工各大院所,甚至天軍的各級專家都聊了一遍。只問三個問題:第一,軍民融合這件事情是不是國家所鼓勵的。因為在航空航天這個行業,政策是放在最上面的。因為相關需求和資源都在軍方手里,如果國家不支持,不可能發展起來;第二,火箭這個事情是不是小團隊可以做的事情,因為人們看到的都是航天科工龐大體系5萬人甚至10萬人在做這個東西,每年發幾十支火箭。其實實際情況就是30-50人,用2-3年時間就做一個型號出來,所以這件事情是小團隊可以做的事情;第三,零壹空間的團隊做這個事情可以么。創始團隊既有金融背景,又有體系內的完整經驗。團隊應該可以做這件事情。
投商湯的時候也是。當時接觸時估值有些高。和泉哥一起與創始人接觸,第一次就聊了4-5個小時,覺得創始人很厲害,而且做的東西技術含量很高。但是聽過創始人介紹他的項目,是不是真的厲害無從驗證。當時我們有一個值得信賴的被投企業,要做中小互聯網金融公司的遠程開戶,需要用到活體生物識別技術。經過他們的驗證后,跟我們說商湯的技術在當時是最好的,算是有行業用戶的反饋。B端客戶最簡單而直接,在一般情況下,性價比是最重要的要素。要么是價格相同,性能更好;要么是性能相近,價格更低,不難選擇。對于金融行業而言,減少失誤率無疑是重中之重,所以更好的測試結果無疑會被選擇。
另外我們當時做了一個現在來看很幼稚的討論,就是人工智能這件事情是不是未來。之后大家內部討論,從1977年星球大戰起,美國科幻片里面所有的東西大部分都實現了,包括back tofuture 里面自己系鞋帶的Nike鞋2015-16年都有了。包括電腦、激光劍都實現了。那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人工智能未來能變成現實。
在當時全球深度學習領域,華人的專家有100個左右,商湯當時有55個。如果我們當時相信有人工智能,那么大概率是更多聰明的人在一起能把這個事情做成。
我們也同時去商湯看到了它的技術,拿汶川地震舉例,因為信號不好,沒有辦法知道受災情況,當時衛星拍完圖之后分發到全國各地氣象局地震局,人工數格子來計算受災邁納基,大概需要用10天來統計受災情況。但同樣的數據量和照片,用商湯的技術只需要一個小時就測算出受災情況及受災面積。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能更快了解受災情況,就可以更好的實施救援。
2016-2017年的時候,人工智能比較熱。當時很多人去學人工智能,有的人也去讀了博士。不過這樣可能不是個好的方法。投資人可能不是一個很好的廚子,但是吃過很多菜,知道什么菜好吃。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投資有的時候更應該側重廣度和寬度。對科技項目判斷基本的邏輯是要有的,然后就是要有自己的渠道和資源,能找到真正懂的人。
投資三原則
三個原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體驗。如果一個創業項目能遵從這三個原則中的任何一樣,都會做的不錯。如果三樣全做好,就是特別好的項目。
我在StarVC的時候投資了洋蔥數學,掌門一對一、咿啦看書。之前也看過凱叔講故事,但是沒有投,當然它后來漲了很多倍,還是要恭喜項目方的。當時不投一是因為感覺估值有點高了,第二,更重要的是IP太集中了,集中的事情永遠是有系統性風險的,一旦遇到什么問題,很容易就遇到瓶頸。我個人一直認為優質的內容值錢,所以投洋蔥數學及咿啦看書都是遵從這個觀點。并且現在用戶的消費習慣有所改變,逐漸開始愿意為優質的內容付錢。之前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用盜版,聽盜版音樂,不用花任何錢。但現在很多音樂軟件里的很多歌曲都需要付費才能聽和下載。大家也已經習慣了為這一塊買單,這對企業來說,是好事情。
投資總有遺憾,但是如果是按照自己的邏輯的,就又不要遺憾。2015年的時候,我們看了寒武紀的PreA輪,沒投。但同期我們投了商湯科技。2016年的時候我們團隊看了拼多多,當時是A輪左右,我們覺得項目很好,但也沒有投,原因很簡單。拼多多當時上面的水果是好,而且還讓家里的人去拼單。但我們當時的邏輯是,優質和低價是沖突的,它現在做的好是因為它有足夠強的貨源,它在五十萬或者一百萬用戶的時候,能提供足夠多的好貨。但當它有1000萬用戶甚至更多的時候,就很難提供的了這么多低價優質的水果了。那么意味著一定會有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產品。當然了,我們確實沒想到它后來能有三四億用戶這么大體量。但當時我還在StarVC,StarVC是明星基金,如果投的企業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很容易引起媒體炒作,對明星們的損害會非常大,得不償失。所以當拼多多上市2000-3000億市值的時候,我們會恭喜項目方,但是并沒有為沒有早期投進去而后悔。
我自己個人投了氫燃料電池的項目。邏輯是什么?縱觀人類的能源消耗史,最早的時候是燒木頭、之后是燒煤、再然后是石油和天然氣,其實是一個碳含量逐漸降低,氫含量逐漸升高的過程。中國又是一個以化石能源為主要能源結構的國家,大概在70%左右。國家現在也逐漸強調環境及清潔,在可控核聚變以及可控核聚變的小型化能夠實現之前,我認為所謂中級能源,也就是過度能源肯定是氫。至于后來政策支持的逐步增強,進一步驗證了當時的判斷。
如何發現行業中的機會
行業機會是這樣的,我覺得大家不要一上來就想整個行業的機會,因為太寬泛了。每個人的資源、處境、過往的經歷,其實有可能并不支撐你所在的行業。舉一個小例子,我剛回國工作一段時間后,有段時間有很多人過來找我,客戶也來找我,給我更高的offer。我當時不知該如何選擇,后來有一個很好的朋友跟我說,當你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更好的時候,先把眼前的事情干到你能力范圍內能達到的最好。
所以不要去想所有行業的機會,其實每個行業都有機會,能否把這個行業掌握清楚,了解具體的規則和各種玩法比較重要。踏實一點,找你最熟悉的那一個行業,把它摸清做透。比如這個行業里面的人如果你全認識,出來什么新的項目你全都知道。這樣無論是去做媒體、干投資、甚至去創業組織資源都可以。
歸根結底來講,行業機會其實在每個人的手里。在自己特別熟悉的領域,更容易屏蔽掉一些在外行看來所謂有機會的信息。只有足夠多的了解和深度思考,才能做到這一點。
回北航做投資
北航投資成立了三年左右,之前在各地開孵化器,在投資領域一直是用自有資金做,行業內不太有名氣。北航每年都有優質的項目跑出來,上市或者被并購,但是北航自己做的事情卻有點兒少。當時大家坐在一起討論,說北航和清華相比,差距在哪里。當然清華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理工類綜合院校,這個毋庸置疑,但在一些特定領域,北航也有著自己的優勢在,也不用妄自菲薄。因為17年在五道口金融學院進修,所以我本人也算半個清華校友,加上過往的投資經歷,所以對清華的創業投資體系有過一些了解。我們發現清華有啟迪系,從X-lab、啟迪之星、清空金信、銀信,上市公司平臺,紫荊母基金,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并且大家都很抱團,彼此緊密團結、相互扶持。大部分清華畢業的學生,只要項目不是特別差勁的,第一筆及第二筆創業的錢一定能從清華人成立的基金手里拿到。但北航這邊卻完全沒有成體系的創業孵化輔導機構。
鑒于此,我們北航投資所以想逐步成立市場化的基金,以投資+孵化+產業落地的形式,來完善這個體系。我們計劃用自有資金投資學校里的種子期項目,并已經在北航學校里開創新創業服務課程,讓有創業意愿和想法的學生上課。我們承辦北航北理工全球創新創業大賽,收集好的想法及創業項目,然后去篩選出優質的項目進行早期孵化。幫助北航的人去做一些事情,這是我覺得比較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2023-04-18 鉛筆道發布了 《又一波社區經濟興起:席卷100多個社區 訂單總數超100萬個》的文章
2023-04-07 鉛筆道發布了 《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 北京跑出“第一棒”》的文章
2023-03-20 鉛筆道發布了 《制造強國征途,智能檢測裝備這個“扶車人”已開始率先發力》的文章
2022-11-11 鉛筆道發布了 《長期主義“陪跑”式服務,聲網如何構筑千億實時互動生態》的文章
2022-11-10 鉛筆道發布了 《首飛前夕,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重磅亮相珠海航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