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商君
據阿里巴巴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12月阿里巴巴脫貧基金成立至今,國家級貧困縣網銷額超過1100億元,其中今年上半年網銷額達到500億,半年數據接近去年全年。
按照中央時間表,到2020年所有貧困縣全部摘帽。脫貧攻堅進入沖刺階段,阿里打造電商脫貧加速度背后,不僅是整合渠道助銷農貨,“畝產一千美金”計劃升級更整合經濟體內助農力量,在產業扶持、就業、環境、科技等領域打造了一系列“電商+”花式扶貧模式。
特產非遺組CP,阿里秘制女性脫貧配方
“牛郎織女”傳說的起源地山西和順,是國家級貧困縣,阿里巴巴將當地傳承千年的老手藝牽繡,與當地原醋搭配做成禮盒,去年底上線一天就賣出3萬多份,相當于過去一年的訂單量。
帶動非遺走出大山的同時,阿里也在通過培訓繡娘解決女性就業,如今繡娘已經從最初的30多人增加到100多人,繡娘們有了更多的收入,千年文化也后繼有人。
吃瓜捐樹苗,吃貨力量見證沙漠變綠洲
甘肅民勤地處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之間,是古絲綢之路重鎮和沙井文化發祥地,全縣1.59萬平方公里,荒漠化占比94%。
阿里巴巴聯合當地政府打造“扶貧+環保”項目,350萬斤民勤蜜瓜通過阿里巴巴全渠道銷售,每成交一筆,商家將為民勤捐贈一棵梭梭樹苗,緩解沙漠擴張對綠洲的侵蝕。項目預計捐出20萬棵樹苗,覆蓋4000多畝沙漠。
明星幫賣農產品,電商脫貧玩跨界
今年3月,包括淘鄉甜、優酷、脫貧基金在內的阿里經濟體7支隊伍,打造的明星脫貧公益品牌計劃“益起追光吧”啟動,首站藝人團體“坤音四子”趕赴湖北秭歸,體驗果農一天的生活,幫助當地銷售臍橙。商品上線一分鐘,7000件商品被搶購一空,不到72小時,30萬斤臍橙售罄。
縣長走進直播間,土貨有了官方代言人
去年豐收節,阿里巴巴首創“縣長+網紅”直播賣貨模式,網友印象里“千人一面”的縣官,在直播間秀起了“十八般武藝”,唱歌、講故事,為了推銷家鄉好貨竭盡全力,不到4個小時銷售額突破千萬。
如今,“縣長+網紅”成了淘寶直播一大特色,不僅讓土貨有了官方代言人,也帶動當地產業升級。在安徽碭山,直播帶動生產企業增加,今年預計產量達6000噸,是過去的三倍。
黑科技傍身,傳統農業加Buff“呼風喚雨”
去年天貓雙十一,阿里巴巴首個數字農場在湖北秭歸揭面,可以實時監測日照降水、反饋臍橙長勢的數據監測系統;能精準配比水肥、設定范圍和時長的水肥一體化滴灌設施;記錄臍橙生長和運輸全程信息的區塊鏈溯源……傳統農業升級終于有了一整套黑科技裝備。
黑科技不僅降低人力支出成本,還讓奇詭啟程產量提升了10%,并通過提升品質和溢價,幫貧困戶增收。目前,阿里巴巴數字農場已經落地全國10處。
基地模式落地廣西,好貨好價成為現實
充足的光照會讓火龍果長得更好,今年天貓618,廣西武鳴壯鄉3000畝火龍果園就點亮彩燈感謝全國吃貨。當地與阿里巴巴合作后,解決了2000名農村勞動力就業,平均直接帶動每戶果農增收25000元。
這也是阿里大農業首個集采基地,通過制定種植和分揀標準,整合不同渠道,實現火龍果在產地分級供給相應渠道,吃貨們不用再疑慮好水果都去了哪,好貨好價也讓農民種的更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