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華思客會:把脈中國經濟 論道5G發展趨勢
8月12日,2019年創業創新博覽會新華思客會如約而至,與會專家、學者以及企業代表齊聚一堂,為大變局下的中國經濟把脈問診,論道5G發展趨勢。
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和穩定器,中國經濟增長為世界經濟注入了強勁動力。那么,當前世界經濟環境如何?我們將怎樣把握世界經濟變革?國務院參事、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在題為《世界經濟形勢》的主題演講中給予了解答,他表示,面對國內外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和挑戰,我們應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表示,中國的金融正處在聚集變革的時代,而科技是推動中國金融進步最重要的力量,我們應該要大力發展科技,堅持走出去戰略。同時,必須深刻認識中國經濟發展外部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我們受到外部的遏制特別嚴重,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預估和研判,要堅持通過金融改革、創新、發展、開放這八字方針來解決我們面臨的所有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發表了題為《制造強國基礎要素及基礎能力提升》的主題演講。他表示,未來10-15年,全球格局和產業分布體系將發生深刻變革,中國制造業挑戰與機遇并存。新材料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條件,是催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物質先導,更是當前補齊我國科技短板的重要著力點。此外,干勇指出,在云計算和大數據方面,中國具備顯著優勢,特別是烏蘭察布大數據的建設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目前我國有400個智慧城市正在建設,隨著物聯網和智慧城市建設,未來智能社區、智能交通等有望在世界范圍內做出很好的樣本。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以《生物醫學大數據、精準醫學與創新機遇》為題,對大數據在生物醫藥領域廣泛的應用前景,以及精準醫學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并指出了中國目前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陳潤生認為,目前精準醫學的挑戰在于如何利用基因測序門檻降低后帶來的大數據,以及挖掘數據背后的價值。
2019年是我國5G商用元年。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秘書長陳金橋以寬廣的思維視野、豐富的數據案例,講述了5G技術的歷史性發展和可能帶來的顛覆性變革,分析了5G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展望了5G時代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生活充滿的無限可能。同時,華為公司副總裁兼智能計算業務部總裁馬海旭和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朱永濤,也結合各自企業實際,分別就多樣性計算和加速5G創新方面分享了精彩觀點。(全媒體記者 戴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