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矛盾的時代,我們一邊被要求創新和進取以應對激烈競爭;一邊又時刻浸泡在泥沙俱下的超量信息中。于是,被這些信息左右的人們,難以抉擇甚至堅守自我的思考。所謂創新,正是面對困境時獨立思考的結晶。而那些獨立思考者,驅動也劃分著時代;思考,使得他們避免了泯然眾人的宿命。
虎嗅聯合寶馬,共同采訪了七位質疑成見、拒絕頭腦惰性、堅持觀點輸出的時代新銳。如何能在這個嘈雜而動蕩的時代,依然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敬請期待。
91年出生,28歲,創業5年,創辦的公司Insta360在消費級全景相機領域的市場份額已躍居全球第一,專業級產品的全球市占率更是超過80%。這是寫在劉靖康履歷上奪目的數字。
?
這一路走過來,頂著曾經“技術帝”的稱號,開發出“視頻內動態植入廣告的技術 xAd”。一個人跑到香港路演、卻最終無投資人問津,隨后又一頭扎入一無所知的“硬件創業”領域,直到現在。細看這份履歷上,滿滿地散發這“少年氣”——
劉靖康?Insta360創始人
明知即便會有失敗,“但不影響流星劃過夜空時,給這個世界帶來的美麗,和那顆勇敢的心。”這句話是劉靖康兩度被提名福布斯30under30榜單時寫在朋友圈的句子。對于年少成名與現世成功,他有著自己的獨立思考。
?
“真正讓人遺憾的并非那些失敗,而是沒有去嘗試的那些事情。愿生活是場沒有盡頭的冒險。”劉靖康說道。
?
?
失敗越早,反思越早
?
把這份履歷再往前翻,一個惡作劇、一個“黑客”故事,是寫在劉靖康大學時代上關于“沖動”的注腳,那時的他已成為網絡上走紅的“技術帝”。
?
2012年,360和百度搜索大戰正酣。劉靖康無意中看到視頻里的撥號聲音,通過聲譜的分析輕松破解了周鴻祎的手機號碼。這個惡作劇之后,周鴻祎不僅沒有生氣,還認可了其技術稱“確實能干”,而另一位大佬李開復則誠邀其加入創新工廠,希望可以在“南京見面”。
?
而之后的“黑客故事”,則讓他差點被南大開除 —— 《如何通過入侵老師郵箱拿到期末考卷和修改成績》,一篇人人網的日志。又一次,希望能夠驗證下郵箱漏洞,把破譯過程一一發到了網上。雖然沒有惡意,但一時引來風波無數。
?
這兩段經歷之于創辦Insta360公司的啟發,更多的在于反思。反思“好奇”之余,一項技術能不能給人們帶來真正的價值。接下來的故事,又是一盆冷水 。
?
劉靖康曾開發了一個視頻內動態植入廣告的技術 xAd,他信心滿滿拿著項目去做路演,但投資人給予的評價是這個技術需要對現有的視頻廣告產業鏈做出許多改變,不確定因素太多。不僅沒有達到預想中的結果,還因為技術開發掛了好幾科課程。
?
別人身上習得東西的時候,更多可以研究別人是怎么失敗的,不是研究別人是怎么成功的。每個公司成功的原因各有千秋,但是失敗的原因可能會非常類似。
?
失敗的經歷讓他知道自己當時擁有的只是一個想法,而非一套完善的商業思路。于是還在念大學的劉靖康加入了兩家創業公司,一邊讀書,一邊創業的他看到了創業團隊的快速成長,也經歷了項目的失敗和團隊散伙。
?
這些遠超同齡人的“一切過往”,在劉靖康這里皆成為了序章。
?
天真的技術和現實的市場
?
大學畢業前,很多工作機會找上門來,這其中還包括國家安全局這樣的單位,這是老一輩人眼中的“鐵飯碗”,但面對如此多的工作機會,劉靖康還是選擇了一條在很多人眼里最難走通的路:做智能硬件創業。
?
?
這條路如果再倒回頭來看,這也是一次“冒險”。
?
2014 年劉靖康在無意中看到一組國外全景視頻照片,自己很感興趣的同時覺得如果能讓用戶方便快捷地進行 360° 拍攝和分享,應該很有市場。但當時全景視頻的概念并不火,VR 行業真正成為萬眾追捧的風口也是在兩年之后的 2016 年。當時的消費者要是想給自己買一款記錄生活的影像設備,預算高就會買日本公司的微單和單反,要么就會買運動相機的發明者 GoPro,在 Insta360 之前,極少有一家中國公司能做出一款普通消費者喜愛的360°影像設備。
?
而實際上,技術出身的劉靖康在硬件領域還是個“小白”初級玩家。
?
都說創業難,硬件創業難上加難。相比于軟件創業,智能硬件產品研發、模具、試錯、渠道開發、品牌營銷、人員開支、市場教育都需要相當大量的前期成本,再加上初期市場反饋速度慢,產品還需要反復迭代,一步走錯,都會消耗公司大量資源,影響后續生存。同時在產品定義時,還要確保自己有獨特的行業競爭力,避免自己所涉及的領域稍微成長,行業巨頭就用自己的優勢中途入局,壟斷市場。
?
劉靖康觀察到,鏡頭語言,或者說影視藝術,已經發展多年,有了很成熟的表達手法跟表達技巧,觀眾的審美是有慣性的。但全景相機能提供的視覺體驗,是非常驚艷,但又很難通過傳統影像設備來實現的。這也成為了 Insta360 這家公司打造產品的初衷。
?
劉靖康對于硬件創業的評價是這樣的:“普遍大家可能一開始都會有個誤判,比如說你有個技術很新、很特別,自然就會有市場、有用戶、有銷量。但做產品最合理的方式,應該是先找到你的目標市場和客戶,看他們的痛點是什么,目前已有的最好解決方案是什么。再來看你能拿出怎樣的產品把他們的需求解決好,讓他們原來沒有解決的需求得以解決。”
?
在這樣清晰的獨立思考下,Insta360 第一款消費級全景相機就獲得了成功。2016 年 7 月,Insta360 Nano 成為了全球首款適配 iPhone 手機的全景相機,獲得了蘋果 MFi 認證,拿到了消費電子界第一展會CES創新大獎,還被蘋果聯合創始人沃茲尼亞克稱為“了不起的產品”。
?
使用 Insta360 設備拍攝的畫面被越來越多地分享到社交媒體,這種畫面張力遠勝于傳統單反或運動相機的全景影像,讓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去嘗試這種之前從未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的新事物。
?
創新技術有其自身的傳播規律,新技術出現時候會迅速獲得資本關注并且擁有第一批科技愛好者嘗鮮,但大多數產品都倒在了從嘗鮮去大眾市場擴張的路上。對于初創公司來說,一旦在某個領域獲得小范圍成功,那盯上你的,不止有投資人,還有想要吃掉你的行業巨頭。
?
懼怕行業巨頭,不如自己成為行業巨頭
?
VR 的風口來得有多快,過去得就有多快,全景視頻也過了科技粉絲嘗鮮期,Insta360 賴以生存的種草拉新渠道:酷炫的全景視頻內容,在國內媒體平臺普遍得不到技術支持,普通消費者又邁不過視頻剪輯這道高難度創作門檻。擺在劉靖康面前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
?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發現了全景視頻這片市場藍海,開始推出和 Insta360 類似的產品,企圖用更低的售價搶奪市場,這其中就包括國內手機巨頭小米,以及運動相機領域的絕對壟斷霸主 GoPro。
?
在這種情況下,劉靖康選擇將原本需要視頻平臺做技術支撐的全景影像,用軟件處理的方式,降維成普通視頻。這就能夠在保證原本畫面表現力的同時,降低了對平臺的依賴,再一次抓住用戶的使用痛點做出了領先于整個行業的革命性創新。
?
在過去的制作流程中,全景相機所能拍攝的影像只能通過特定的技術支持才能觀看,而如今,Insta360 用依托人工智能的軟件技術,大幅降低了普通用戶的上手難度,也讓自家產品從小眾影像設備,破圈成為了一款大眾消費品。
?
更好市場銷量和消費者反饋證明了劉靖康獨立思維的價值。Insta360 ONE系列產品的消費者評價遠超 GoPro,成為了國內運動相機消費者在購買硬件前一定會考慮的一個選項,GoPro 模仿 Insta360 ONE的產品不但賣得不好,還影響到了 GoPro 本身的品牌形象。
?
在這一次同巨頭的對壘中,劉靖康的“盲目沖動”建立在了不追求套路、不迷信過去的成功者的基礎上,這種獨立思考亦成為了劉靖康“冒險”的資本。
?
?
如今的 Insta360 已經成為了這個行業絕對的領導者,在海外和國內都占據了相當高的市場份額,曾經想要搶市場的 GoPro 也沒能成功,甚至因為定位不明確的產品拖累了整個公司,而 Insta360 則用自己的技術優勢以及行業見解,逐漸把業務線伸到了曾經的硬件巨頭面前。
?
吃透了自己能做的事,找準應該瞄準的方向,學習但不模仿,實現創新與成功無關年齡,在于獨立思考。再回頭看,少年依舊少年。
思考時刻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查看【寶馬中國】
下載虎嗅APP,第一時間獲取深度獨到的商業科技資訊,連接更多創新人群與線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