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章航英
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造車燒錢。
已實現量產的特斯拉九年了還沒實現扭虧,更何況剛從地產跨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恒大。
8月9日,恒大附屬公司恒大健康發布盈利預警,預計2019年上半年虧損20億元,原因是新能源汽車業務處于前期投入階段,研發等費用支出增加。
公告發布之后股價隨即下跌。如今股價7.44港元,下跌3.38%。相比于去年同期每股17.46元的高峰跌去一半還多。
就在去年同期,恒大健康還盈利2億元。不過由于后期大舉進入造車領域,2018虧損14億元。拆分健康和汽車業務后,造車實際虧損超過17億元。
燒錢、虧損、爭議,新能源汽車的前景依然撲朔迷離。饒是如此,恒大為什么還堅持造車?
房企轉型造車,勝算幾何?
一年豪擲3000億
房企造車,恒大并非第一家。此前,寶能、華夏幸福等房企已有先例。
比如,寶能集團于2017年底以6.63億元戰略投資觀致汽車。寶能董事長姚振華還表示,從2018年開始連續五年每年投入100億元用于觀致汽車新車研發。
同一時期,華夏幸福以3.3億元收購合眾新能源近53.4%股份。
在房地產行業發展進入“天花板”后,焦慮的房企紛紛尋求業務轉型。
為什么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原因很簡單,其他的產業恒大看不上。
2018業績發布會上,許家印曾表示,只有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才與恒大的目標相匹配。
他說,“多元化布局上,恒大曾選擇進入糧油、乳業、礦泉水等產業,但經過探索,我們發現這些行業一年銷售就幾億,幾十億的產業體量,這跟恒大6000億的規模是不匹配的。”
彼時,新能源汽車行業正處于培植階段,可以說正處于一個超級風口。數據顯示,2018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超過125萬輛,同比上升61.7%。預計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160萬量。
未來5到1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將達到幾十萬億規模。而恒大的目標是,未來10年其將在中國華東、華西、華南、華北以及華中地區建設5大研發生產基地,10年后年產能達到500萬輛。這個數字,大約是2018年全國純電動汽車的總銷量的5倍。
僅2019年開年一月內,恒大就注冊了6家汽車公司,并在之后展開多筆汽車領域收購動作。
1月15日,恒大出資9.3億美元收購瑞典電動汽車公司NEVS 51%,獲得整車研發制造能力。
1月24日,10.6億元取得動力電池企業卡奈絲能源58%股份,獲得頂尖動力電池技術。
1月29日,投資1.5億美元入股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在世界級頂尖新能源汽車布局。
3月15日,以5億元收購泰特機電有限公司70%股份,而后者持有荷蘭e-Traction公司的全部股權。
5月30日,收購英國Protean公司獲得世界一流車用車輪轂電機技術。
6月份,恒大分別投資1600億和1200億在廣州南沙和沈陽建設新能源汽車整車研發生產基地。
自此,這些布局覆蓋生產、研發、銷售以及售后等相關配套設施的完整版圖,展現了恒大押注新能源汽車的決心。
這一年來,恒大僅對外公布的造車業務累計投資超過3000億元。這個數字,超過了目前中國新車企融資規模。
與賈躍亭的造車往事
恒大在造車領域早有布局,始于去年與賈躍亭的FF“聯姻”。
去年6月開始,恒大向FF注資8億美元,成為FF第一大股東。彼時,恒大有錢,FF有技術,可謂是“天作之合”。
不過,由于陷入對FF的控制權之爭,合作很快流產。
2018最后一天,恒大健康和FF同時發布重組協議。其中,恒大健康持有32%的FF優先股權,并100%持有FF香港。
事實上,落到實處,恒大只獲得一個南沙工廠的好處,卻以此為起點開始了獨立造車的計劃。
也正因為與FF的糾葛,恒大在造車領域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因此,才不得不在如今獨立開拓造車業務的時候狂飆猛進。
賈躍亭由于失了金主,在經歷了一連串賣地賣樓的狼狽事跡后,也終于在今年3月等來了“第九城市”6億美元的注資,并宣布在中國生產、銷售和運營V9車型電動車。
不過,賈躍亭的第一輛量產車FF91還未從PPT走向量產,距離其聲稱的2019年量產還剩100多天。
而恒大的首款新能源汽車國能 93車型今年6月在天津下線。
雖然在恒大入駐前,這款車型已經由NEVS完成研發階段,但是這款車型的下線,依然為恒大贏得了信心----已經具備了大規模量產新能源汽車的實力。
不過由于設計老舊、產品參數落后,再加上價格缺乏競爭力,這款車型在市場上并沒有激起多少水花。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開始,若真正在市場上拼殺,恒大還需要一輛真正屬于自己的量產車。
幸與不幸
行業巨頭特斯拉上市以來連虧9年。今年上半年凈虧損超11億美元,其中研發支出9.8億美元。
被譽為中國“特斯拉”的蔚來汽車,2018年凈虧損96.39億元,同比增長92%。
事實上,蔚來汽車的虧損,一直在擴大中。據蔚來汽車遞交的招股書顯示,2016年與2017年虧損在25.73億元與50.21億元,加上2018的虧損96.39億元與2019年一季度凈虧損的26億元,三年來蔚來汽車的累計虧損接近200億元。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曾表示,如果沒有200億別想造車;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曾感慨感嘆:造車200億都不夠花。
虧損,成為了新能源車企的魔咒。這還是此前政府大規模補貼的基礎上。
2013年開始,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進行大規模補貼。政策刺激下,新能源汽車賽道擁擠起來。但從2018年開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開始大幅退坡。2019年3月起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力度進一步降低,地方補貼也在三個月后全部退出。
這一波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狂潮在也正式進入洗牌時刻。
對于恒大來說,進入造車企業相對較晚,錯過了一波行業紅利,也失去了占據市場份額的先機。不過,恒大有比其他新能源車企業更多的充沛資金保障,使其可以在造車事業中堅持更遠。
圖片來自有道財經
縱觀國產造車勢力,已形成10多個品牌共同競爭格局。今年年底,不少于16款新能源汽車將完成交付。且價位分布較廣,覆蓋大多數消費者的需求定位。
此外,特斯拉上海工廠年底投產,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將更為激烈。而此前多起新能源汽車的自燃與召回事件,也讓其前路蒙上陰影。
資金是造車事業的一大命門,不過這之外,深厚的技術積累,良好的品牌聲譽,也舉足輕重。即使恒大“財大氣粗”,但是能否在這場曠日持久的造車卡位戰中占得一個席位,仍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