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Rethink Possibilities”為主題的2019年華為開發者大會在東莞松山湖成功舉行。會上,車主邦產研合伙人周瓊朔在“攜手HMS 贏在全球”分論壇上發表了《用數字化定義能源新基礎設施》的主旨演講。
演講犀利觀點如下:
1. 車主邦用數字化定義能源新基礎設施,賦能全場景智慧出行;
2. 以消費端驅動供給端,將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的獨特路徑;
3. 車主邦正在用數字技術,重構開放的能源大生態。
4. 希望未來“有車主的地方,就有車主邦”。
5. 能源新基礎設施,將助力產業鏈各環節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升級,把能源產業鏈全要素數字化,實現數字能源。
以下為演講實錄:
大家好,感謝華為舉辦這樣一場科技盛會,讓我們有緣相聚在這美麗的松山湖。
1960年,全世界5大公司分為兩類——汽車和能源;而2019年的今天,市值前10的公司中,有7家是互聯網公司。歷史告訴我們,技術的發展與變革是不可逆的。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題與“汽車、能源、互聯網技術”都相關,即“用數字化定義能源新基礎設施”,賦能全場景智慧出行。
車主邦作為數字能源行業的引領者和踐行者,目前已連接全國300多個城市的10000座加油站和31萬根充電樁;并連接了全國300多家主流商用車平臺,包括嘀嗒出行、貨拉拉、快狗打車、神州專車等等,已然成為中國最大車主流量平臺。這個數據每周都在變化。
除此,在外界眼中,有人說車主邦是“創業黑馬”,或說是消費創新、智慧物流、智慧出行以及車后市場的創新者,也有權威機構將車主邦評為“最佳數據智能服務商”,當然也有人說車主邦是“中國版的FleetCor”,這些都是不同視角的車主邦。
車主邦在快速成長的過程中,平臺的愿景和使命也在不斷演進。即從“中國最大的能源數字化開放平臺”到“能源行業操作系統”,再到“全球最大的在線能源零售商”,現在的車主邦正在努力“用數字化定義能源新基礎設施”,協同更多合作伙伴探索更廣闊市場,驅動數字能源這一全新變革。
從車主邦切入的行業賽道來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市場規模3萬億。首先看消費端,中國目前機動車保有量超過3.2億輛, 未來10年仍會低速增長,預計2028年會達5億輛;再來看今年很火的新能源車,預計我國新能源車2028年會達8000萬輛(據說美國賣了36萬量)。5億和8000萬相比,未來10年內燃油車依然會是市場的主流。這些數據潛在地反映了中國能源結構正在優化調整。
再看供給端,我國目前有12萬座加油站,“兩桶油”(中石化+中石油)占46%;排名第三的殼牌也不到1500座。而車主邦數字化連接已達到10000座加油站,從規模來看,這已經算是能源行業的“第三桶油”;再來看充電市場,中國的新能源車體量和增速均在全球位居首位。其中,500多家運營商共計約34萬個公用充電樁。但是“中長尾充電樁”比加油站還要極度分散,而車主邦連接了31萬根充電樁,占比達到70%以上,位居市場“第一”。值得注意的是,極度分散的加油站/充電站和商用車,勢必會出現“能源第一電商”平臺,預計年銷售會在5000億以上。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8.29億,排名全球第一。其中,網購用戶6.1億,移動消費占比97%,商用車活躍為3000萬。
總體來看,我國消費端的數字化水平全球領先,就供給端來說,能源行業供給端數字化程度很低。如此以來,以消費端驅動供給端,將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的獨特路徑。車主邦正是基于這種發展路徑,成長于中國極度發達的移動支付時代,立足于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市場,順勢而為,所以發展較快。
車主邦正在用數字技術,重構開放的能源大生態。就頂層設計而言,采用敏捷高效的“大中臺+小前臺”架構戰略,“大中臺”包括了業務中臺、技術中臺、數據中臺、AIOT中臺等;“小前臺”業務包括加油、充電、車隊、及未來的金融等。這種架構設計,最大程度提升協作效率,最大限度減少“重復造輪子”,讓業務更聚焦于業務本身特性的快速拓展,最小成本創新。
與此同時,車主邦打造了“全國最大的能源數字化開放平臺”,把加油/充電服務開放給了90%以上的主流商用車平臺;另外,車聯網也是車主邦今年的重要布局之一,目前平臺服務于斑馬智行、百度車聯、騰訊車聯、蘑菇車聯、華為車載、極豆、上汽大通等幾十家車聯網平臺、品牌車企,已實現API移動支付級數據對接。
此外 車主邦協同很多車后市場合作伙伴,為海量車主提供“千人千面”、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豐富車后市場服務。從能源全生態來看,車主邦是沒有一個加油站、沒有一根充電樁,與能源產業鏈上下游實現“互聯互通”,重構能源交易的人流、物流、數據流、資金流。
有駕照的用戶群體年齡18-70歲之間,如何服務好年齡段跨度這么大的用戶?車主邦根據不同用戶群體提供了不同產品服務。首先是車主邦App,這個App做了“千人千面”,目前聚焦服務于8000萬的商用車車主。對車主用戶來說,“一鍵加油”不僅僅是省錢,而且可移動支付、不用帶卡,不用下車,不用帶現金、不用排隊等發票。如果是電動車,用戶也不用下載很多充電運營商App,只要一個車主邦App就夠了,因為我們連接了300多家充電運營商,覆蓋全國70%以上的充電樁,最重要的是我們還做了“優選”,篩選掉了不好用的樁。總之,對于車主用戶來說,只要有“車主邦App”,即可“加油充電,隨心切換”。
隨著各大廠商對車聯網的布局加速,未來,越來越多的車在出廠時,就會“自帶”加油服務,用戶加油連手機忘帶也沒關系,因為車載屏幕將自動展示當前優惠油價。加油完成后,在車載屏幕上簡單點擊操作系統,車主幾分鐘即可完成開車即走,并可一鍵申請電子發票。
隨著AloT(人工智能物聯網)、萬物互聯,未來車將不再是單純的出行工具,會是一個移動的智能空間,深度融入到我們智能生活和工作中。車主邦會協同華為等眾多合作伙伴,采用新技術持續升級產品,服務車主全生命周期。希望未來“有車主的地方,就有車主邦”。
今天會場在座的有車族,應該都是私家車主,對商用車這個群體可能會比較陌生,對上百萬的中小微車隊可能會更陌生。而這類車隊用戶,正是車主邦目前聚焦的核心車主用戶,這些車隊的“人-財-物”管理大部分都很傳統,有的還在手工記賬、好一點的用Excel表格做管理。
車主邦洞察到這部分“痛點”,為車隊打造了“團油”這款產品,專為中國百萬中小車隊提供燃油全面解決方案,可以實現對“人-財-物”數字化管理;對于車隊的司機來說,也不用每次帶很多卡,更沒有丟卡的煩惱,因為“團油”提供的是電子卡,擁有這張電子卡,相當于在全國一萬多座加油站擁有了一張通用會員卡。目前,“團油”試點推廣了一個月,深受用戶認可。
未來,“團油”會協同更多合作伙伴,持續為百萬車隊提供更好的價值(劇透下,9月團油會有新版本推出)。
2018年,我國外資連鎖加油站進一步放開,中國成品油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傳統成品油零售終端——加油站數字化轉型已經勢在必行。
車主邦賦能加油站數字化轉型與升級,提供了一整套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幫助上萬座加油站“降本增效”。目前,車主邦已與殼牌、中油BP、道達爾等全球Top20的品牌加油站展開合作,同時又與眾誠連鎖、強林石化等眾多民營連鎖加油站合作。
伴隨能源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和新技術的變革深入,未來的加油站,將會是無人零售店、全新的智能空間。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何用技術驅動業務奔跑?“大中臺”是今年很火的一個詞,基于“大中臺”向諸位分享兩個中臺能力。
一是“用戶中心”,實際是用戶One UID,對內的好處就是統一的用戶體系,可以跨業務版塊協同打造積分體系、成長體系、激勵體系;對外可以實現用戶一次注冊,全網免登,權益共享。比如阿里88會員實際就是基于One UID。
二是“結算中心”,以前和有些加油站對賬和結算通常需要45天,資金流效率很低。現在加油站接入車主邦,即一位車主用車主邦App去加油,當其完成支付后,這個加油站便可以在后臺實時把錢直接提走,也可以設置固定時間自動提現,這是因為我們已經實現D+0實時提現。把45天賬期縮短到0天,極大提高資金效率,現階段,這一解決方案在能源行業是唯一的,算是車主邦對行業的一份貢獻。
其實,“大中臺”的實現,本質是一個0-1、1-N、N-1的持續演進過程。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第41年,經過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里有兩個重要經驗,一是由能源、交通、電信等基礎設施的先行建設;二是快速建成互聯互通、超越區域的全國大市場。這其實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的基礎設施,這是第一層基礎設施。另外是第二層基礎設施,
今年也被稱為5G商用元年。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AIoT+5G+區塊鏈”等等,打造無形的技術基礎設施,這是第二層的基礎設施。
車主邦采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技術+AIoT”等技術,致力于“用數字化定義能源新基礎設施”,這是在能源行業打造的獨特的新基礎設施。這個新基礎設施,將助力產業鏈各環節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升級,把能源產業鏈全要素數字化,實現數字能源。從煉油廠到消費端,如果能完成C2M(用戶直連制造),那么90天庫存可縮短至5-7天,意味著整個行業可提效14倍,這將是對能源行業的巨大貢獻。
未來,車主邦著力科技先行,加快能源產業升級,加快能源數字化的互聯互通。借力“一帶一路”,車主邦會繼續協同包括華為在內的更多合作伙伴抓住機遇,深度融入到全球能源產業鏈的創新。立足于中國,車主邦將服務于全世界。
2023-03-28 i黑馬發布了 《網紅文和友,只能是長沙限定嗎?》的文章
2021-11-08 i黑馬發布了 《悠絡客成為首批“可信人臉識別守護計劃”成員》的文章
2021-11-05 i黑馬發布了 《城市級數字停車企業「潤銘科技-停開心」獲百年鑫投基金戰略投資》的文章
2021-11-03 i黑馬發布了 《又一獨角獸即將破產清算:10 億美金往后的路也不容易》的文章
2020-05-05 i黑馬獲得了天子之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