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把智能門鎖樣品中,6把樣品極低溫環境下無法解鎖;24把樣品的IC卡鑰匙可被破解復制;14把智能門鎖樣品宣傳具有活體指紋功能,實測并不具備此功能,涉嫌虛假宣傳;32把樣品可用制作的假指紋解鎖,占比高達84%。
京津冀三地消費者協會8月11日公布的智能門鎖比較試驗,再次引發人們對智能門鎖安全問題的熱議。
近年來,智能家居的概念漸入人心,作為智能家居體系的一部分,智能門鎖行業也迅猛發展。全國鎖具信息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智能門鎖品牌已經超過3500家,生產企業超過1500家。
作為家庭的第一道屏障,智能門鎖既要好用,更要安全。但從現實情況來看,智能門鎖的安全性能并不盡如人意。雖然此前網絡上熱傳的“小黑盒利用高強度磁場干擾秒開智能門鎖”問題已被行業解決,但是諸如IC卡鑰匙可被破解復制、假指紋解鎖等問題還是成為懸在智能門鎖行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當前,智能門鎖的解鎖方式主要有3種:IC卡解鎖、指紋解鎖、密碼解鎖。在本次比較試驗涉及的38把智能門鎖樣品中,有26把為IC卡解鎖。考慮到IC卡容易被破解和復制,比較試驗設計了破解并復制卡片解鎖的試驗。測試結果顯示,26把采用IC卡的智能門鎖樣品中,有24把樣品的IC卡可被破解、復制。而利用IC卡序列號及校驗位制作IC卡,可以破解15把智能門鎖樣品,成功率高達60%。這其中,不乏凱迪仕、TCL、三星、箭牌等品牌的智能門鎖。
指紋解鎖是比較常用的解鎖方式。但比較試驗顯示,36把樣品中有32把可用制作的假指紋解鎖,占比高達84%。值得一提的是,有14把門鎖樣品宣稱是檢測活體指紋對假指紋可以進行防護,但當使用假指紋進行試驗時,都可以被解鎖。這與銷售網頁宣傳的檢測活體指紋不符,涉嫌虛假宣傳。其中,包括360智能門鎖、海爾、TCL、固特、凱迪仕、頂固等品牌的智能門鎖。
密碼設置是智能門鎖的主要功能之一,現階段智能門鎖主要通過添加虛位密碼、密碼有效長度、錯誤密碼限制等方式保證密碼安全。其中,設置虛位密碼的目的是防止用戶在輸入密碼時被偷窺,但是任何密碼都有暴力破解的風險。比較試驗結果顯示,虛位密碼允許的位數越長,每次暴力破解的容量越大,被暴力破解的風險也就越大。
對于企業來講,產品安全始終是企業發展的紅線、底線、生命線。而智能門鎖企業,當前關注最多的集中在產品的智能化程度、實際體驗,自身的市場份額等,產品安全的問題則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但實踐表明,忽視安全底線的創新,即便能取得一時成功,損害的卻是消費者利益。
因此,相關智能門鎖企業應重視此次比較試驗反映出來的問題,自覺給智能門鎖加把“安全鎖”,嚴格對照《產品質量法》,從源頭查找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認真整改。對本次比較試驗中存在問題的商品,應主動采取措施,暫停銷售,召回已售產品,升級軟、硬件,解決安全風險問題,依法履行企業主體責任。要嚴格規范產品標識和說明,不做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