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國泰君安證券研究”(ID:gtjaresearch),36氪經授權發布。原題目《華為不造車》
三個月前的5月29日,任正非正式簽發文件,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其宗旨是:華為不做整車,只是幫助車企造更好的車。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也在多次場合強調,“華為不會造車?!?/p>
那么,新成立的這個事業部又是做什么的呢?
直到上周五,華為“鴻蒙”操作系統正式揭開面紗,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發布會上稱,
“鴻蒙操作系統是全球首個微內核的全場景分布式操作系統,未來可以適配到(汽車、手表、手機等)任何終端?!?/p>
就像國君計算機團隊在此前發布的《下一個十年:華為進擊智能汽車》中判斷的,我們對鴻蒙的首次體驗很可能不是在手機上,而會是在智能汽車上。
01?華為不造車
翻開華為的公開資料,我們看到華為提出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主要包括五個部分:
自動駕駛云服務
車載通信模塊
車載計算平臺
車聯網
電池管理系統
其中自動駕駛云服務基于華為云提供數據處理、訓練、仿真、測試等功能;車載通信模塊是華為最傳統的車載產品,負責把車連接到網絡;車載計算平臺是智能汽車大腦, 而華為車聯網解決方案則把整個智能終端的生態和車、家結合起來。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包括五部分
數據來源:華為
另一方面,從華為目前發布的這個事業部的招聘啟示來看,其崗位職責也基本上以軟件算法和系統解決方案為主。
根據華為6月28日發布的招聘公告,目前公司在招聘2020屆博士,崗位分別為智能駕駛研究員、智能座艙研究員、AI算法優化/系統平臺研究員、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設計與集成驗證研究員、車聯網大數據研究員。
▼華為智能汽車BU目前招聘崗位有5個
數據來源:華為,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華為不造車的原因,和汽車產業鏈較為封閉復雜分不開。
發動機、底盤等機械部件并非其所長,而選擇生產智能汽車的增量部件,基于其擅長的ICT技術適配汽車產業,對于當下的華為而言,更加順理成章。
▼華為選擇聚焦ICT技術
數據來源:華為
02?智能汽車上升為,華為核心戰略
可以確定的是,未來至少3-5年內,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業務線將聚焦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和智能車云,不會向整車領域滲透。
然而,如果我們因此低估了華為在智能汽車的野心就大錯特錯了。畢竟2002年的時候,任正非也說過自己不做手機。
從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編制來看,其地位和企業BG、消費者BG、Cloud BU相當,同屬華為集團的一級部門。
▼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上升為一級部門
數據來源:華為,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主要負責智能汽車領域的產業洞察和客戶需求分析,以及制定智能汽車行業解決方案的戰略規劃和商業規劃,確保戰略到執行閉環和中長期戰略目標的達成。
此外,該部門還負責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業務計劃執行,確保收入、盈利以及現金流等經營目標的達成。
回顧當年,Cloud BU成為一級部門后,擁有了自己的HR部門、CTO辦公室、戰略與業務發展部和財經管理部門,未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也將獲得更多資源和更大的自主權。
▼部門劃分包括產品線,前臺與后臺
數據來源:華為,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入場雖晚,但其實從未缺席。早在2013年,華為便宣布推出車載模塊ME909T。
▼早在2013年,華為推出了車載模塊
數據來源:車云
作為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華為目前已經擁有超過20家車廠客戶。
▼華為與車廠合作由來已久
數據來源:華為,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在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前,華為汽車業務主要是在企業BG下,由汽車行業方案部負責對外合作。
03?不生產汽車,只做汽車大腦
去年以來,國內巨頭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都加快了自身在自動駕駛上的布局。
騰訊發布了 5G 車路協同開源平臺,阿里則以入股方式與一家從事智能交通領域的公司展開合作,入局最深的百度,也發布了車路協同方案。
如今,華為入局,會給這個行業帶來怎樣的變化?
1、鴻蒙系統
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預計2019年底到2020年應用于華為手機,而在那之前,很有可能會提前運用在汽車操作系統上。
據媒體報道,沃爾沃此前已經與華為達成戰略合作,在沃爾沃下一代智能車載互聯系統上,屆時會引入華為應用市場等“智能互聯”服務。
鑒于未來鴻蒙系統可以應用于手機、汽車、物聯網等多個領域,如果鴻蒙系統如果采用封閉架構,則無需操作系統廠商進行定制化,客觀上講壓縮了其他廠商的生存空間。
不過既然鴻蒙采取了開放體系,就依然需要其他軟件商針對車廠進行定制化開發。
2、高精地圖
7月5日,自然資源網站公示了包括華為在內的7家單位申報地圖甲級測繪資質的申請。
自2001年四維圖新獲得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頒發的第一張導航電子地圖資質以來,我國擁有甲級導航電子地圖資質的企業和單位總共只有19家,而真正具備完整地圖及能力的公司,事實上只有5家,分別是四維圖新、高德地圖、百度地圖、易圖通和凱立德。
在物聯網日漸成熟的今天,華為拿下這張珍貴的甲級資質,對于其在整個自動駕駛領域、乃至于物聯網的布局,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當然,站在華為面前的,不僅有像BAT這樣的年輕對手,還有像谷歌、蘋果、高通這樣的國際巨頭。
可以預見的是,它在汽車領域的征程還有很長。
以上內容節選自國泰君安證券已經發布的研究報告《下一個十年:華為進擊智能汽車》及公開信息,具體分析內容(包括風險提示等)請詳見完整版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產生歧義,應以完整版報告內容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