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兩個月,科創板“創新藥第一股”終于來了。
8月12日,上交所交易大廳再次人頭攢動,微芯生物成為科創板第28家上市公司,也是第三批獨自敲鐘的企業。
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獲悉,微芯生物發行價為20.43元/股,開盤價125元,首日高開逾500%,截止發稿前,市值超40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微芯生物市盈率為467.51倍,居28家科創企業之最。
創業18年,微芯生物背后的VC/PE機構上演接力賽:祥峰投資、禮來亞洲基金、建信資本、德同資本、倚鋒資本、深創投、同創偉業、招銀國際、合江投資等。而伴隨上市,微芯生物創始人兼董事長魯先平身價暴漲,按照直接/間接持股31.86%計算,魯先平身價穩超100億元。
“3、2、1,再出發?!蔽⑿旧锎a是“688321”,魯先平道出了股票代碼的特殊含義——“321”既是微芯生物成立的日子,也代表著成立18年,步入成年階段。
中國原研藥“拓荒者”:
30歲首次創業成功,卻坐了15年冷板凳
曾有媒體形容魯先平為“中國原創藥第一騎士”,并不夸張。他少年得志,創業史十分傳奇。
魯先平16歲考上大學,選擇生物化學專業,25歲赴美國加州大學做博士后研究員,30歲首次創業成功并將研發項目賣給知名藥企,在圈內小有名氣。
1999年,他找到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始構建基于化學基因組學技術進行創新藥物發現的基本框架。2001年3月,魯先平和五位海歸正式回國,成立微芯生物,專門從事原創藥的研發。
創業不如想象中順利。這位志得意滿的年輕人,在中國惡劣的市場環境下坐了15年的冷板凳。
彼時大洋彼岸的中國還是仿制藥的天下,做創新藥就是天方夜譚。從法規看,《藥品管理法》是為仿制藥設立的;從投資看,當時行業還處于野蠻成長的階段,投資者壓根也看不懂創新藥。
新藥研發失敗的風險也極高。魯先平曾在接受《E藥經理人》采訪時,用“天一樣大的漏斗”來形容篩選發現理想分子化合物的工作量:2000個化學分子,針對18個靶點,就會形成36000個數據點,每個靶點做幾次重復試驗,僅僅是為了篩選出一個可靠的數據,就要進行30萬個試驗點,從一個無限大的口,通過不斷試錯、不斷收緊,從中可選出一兩個合適的化合物,很多時候一無所獲。
更大的壓力迎面襲來。2005年,五位創始人有兩位因待遇和家庭原因離開了微芯生物,但他選擇繼續“死磕”。
經過十多年從研發到臨床的歷程,2015年1月,微芯生物召開發布會,對外宣布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抗癌新藥西達本胺獲準全球上市。
西達本胺(商品名愛譜沙)是國家一類新藥,主要用于外周T細胞淋巴瘤。該產品成為中國首個以II期臨床試驗結果獲批上市的藥物,也是目前中國唯一治療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藥物。這代表著,中國有了原創的抗癌新藥,而且該藥品的價格僅為國外同類藥物的5%-10%。
而就在批準上市之前,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刊編輯部向魯先平發來邀約,請微芯生物寫綜述。一般而言,受邀藥物要么是first-in-class,要么是在某一領域有最好臨床療效的best-in-class。而微芯生物同時收到國際三大知名權威化學會期刊的邀請,這給了魯先平極大的慰藉。
選擇做原創藥這條路,意味著每天都在試錯,可能功虧一簣。繼續開發還是盡早放棄?魯先平選擇了前者。
VC/PE上演接力賽:
18年8輪融資,超10家知名資本潛伏
新藥研發周期長、失敗率高,需要天使、VC、PE等不同階段資本接力。而在微芯生物身上,這場拉力賽體現得淋漓盡致。
18年里,微芯生物完成8輪融資。魯先平曾在2018年透露,微芯生物在一級市場的估值已達50-60億元。
2000年11月,New World BioChips Inc.、北科投、博奧生物、祥峰投資 (Vertex Ventures)、科迪藥業、泰達科技及e2 Biotech投資設立微芯有限,2018年3月更名。
微芯生物獲得的第一筆融資極其輕松,魯先平反復提及他的伙伴程京先期回國做足了各種鋪墊,為5000萬元融資成功發揮了巨大作用。最難的是第二輪融資,看不到盈利的老股東們開始動搖,有的甚至對新藥研發的周期問題產生質疑。2001-2009年間,微芯生物沒有融資,靠自我造血維持公司。
魯先平曾公開提到,“2006年之前,都是我主動找投資人。無論是風投基金還是產業基金,融不到錢,那幾年確實非常不容易。2007年后都是投資人主動找到我。”
2009年,禮來亞洲基金投資B輪。2013年后,微芯生物保持一年一輪融資的節奏。
2014年,德同資本、建信資本和倚鋒資本完成了對微芯生物的投資,其中德同資本是微芯生物兩家外部董事單位之一。當時,微芯生物尚未有產品上市銷售,在研產品均為具有全球專利保護的創新藥物分子。
2015年,微芯生物獲得深創投、同創偉業以及倚鋒資本的投資,2017年引入合江投資、招銀國際,而后續也再次獲得了老股東深創投、招銀國際、德同資本、倚鋒資本的支持。
截至目前,微芯生物的股東共有28名。魯先平為公司實際控制人,直接持有公司6.1625%的股份。此外,魯先平還通過其擔任執行事務合伙人的海德睿達、海德睿遠和海德鑫成分別間接持有公司3.4816%、3.4816%和2.6157%的股份;同時通過一致行動協議控制的初創團隊持股平臺海粵門、員工持股平臺海德睿博和海德康成分別間接持有微芯生物6.37%、5.5%和4.24%的股份,共計持有及控有31.86%的股份。
德同資本董事長邵俊曾公開提到,“我們很榮幸見證了歷史,但其實背后的路程是漫長的,微芯生物經歷18年的發展才有了今天?!彼嘎叮⑿旧锍砷L的過程中,風險資本的支持至關重要。
談及為何投資微芯生物時,建信資本總裁、合伙人苑全紅稱,大家都知道研發新藥的成功率低、花費高,所以新藥的定價普遍高。然而,實際控制人魯先平先生是個有情懷的科學家,立志于“做老百姓用得起的救命藥”,并沒有將賺錢放在第一位,“這點讓我們很感動”。
科創板“新藥第一股”
99%收入靠一款拳頭產品怎么破?
IPO前,微芯生物只有一款藥物批準上市,這也意味著微芯生物過于依賴一種產品。
根據招股書,2016-2018三年內,西達本胺片的產品銷售收入和西達本胺境外專利授權許可收入的合計分別為0.85億元、1.1萬元和14651.14萬元,分別占微芯生物同期營業收入的99.92%、99.81%和99.20%,存在經營風險。
另外,微芯生物的客戶集中。報告期內,其來自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合計占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高達99.86%、95.15%、79.76%。雖然報告期內占比呈現逐步降低的趨勢,但仍保持在50%以上。
目前,西達本胺是微芯生物的核心產品,西達本胺第一個上市銷售的適應癥是外周T細胞淋巴瘤,該適應癥的市場空間相對較小,公司認為西達本胺理論收入峰值為6.10 億元/年。
但是,苑全紅認為,有幾個方面需要關注。其一,西達本胺是國內唯一一個治療復發或難治的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藥物,沒有競品;其二,西達本胺與國外上市的競品相比具有療效好、給藥方便且藥品定價低等優勢,微芯生物將西達本胺的海外權益授權給滬亞生物,臨床進展也在不斷推進;其三,西達本胺還可以和多種藥物聯合治療乳腺癌、肺癌等,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此外,微芯生物有豐富的產品線,有6個在研項目處于臨床試驗階段,還有5個獨家發現的新分子實體的候選藥物正在進行臨床前與早期探索性研究。其中,西達本胺新增實體瘤乳腺癌適應癥已完成III期臨床試驗,于2018年11月提交上市申請并被納入優先審評名單;另一款2型糖尿病創新藥物西格列他鈉已完成Ⅲ期臨床試驗,計劃于2019年下半年提交上市申請;抗腫瘤藥物西奧羅尼目前正在開展針對卵巢癌、小細胞肺癌、肝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II期臨床試驗。
因此,從短期看,西達本胺的收入規模、利潤規模較為單一,但隨著藥品擴大到乳腺癌適應癥、糖尿病新藥的上市,可以預期公司的收入和利潤規模將快速增長,從而不斷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