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VR行業生意經: 靠加盟風生水起,做技術不見商業化
投稿來源:鋅刻度
1、如今的VR體驗并不是一門穩賺不賠的營生。
2、VR的未來的確是美好的,但現在的落地方式不對。
3、之前出現的VR體驗店大多是私人租賃,往往是掙一筆快錢就跑,這是不可持續的,并且對行業的傷害很大。
短短四五年時間,虛擬現實技術(VR技術)經歷從流量引爆到無人問津,曾一度被視為打開虛擬數字世界的鑰匙,到現在線下體驗館接二連三閉館。
毋庸置疑的是,VR技術將是未來科技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重要發展趨勢。可擺在面前的難題是,相較于大眾期待,VR行業仍然沒有找到最好的商業化發展方式。
更有一大批不懂VR,只想抓住風口的人涌入行業,促使矛盾不斷升級。
01
商圈里的VR營生
“小妹妹,快點來耍我們這個賽車,好耍得很!”在重慶某大型商圈的負一層,一位年紀看上去60歲左右的大媽,站在擺放著賽車、射擊等VR游戲機的區域內,對過往行人大聲吆喝。
而就在離她不到10米的地方,還有另一家經營VR游戲的商戶,在最顯眼的位置擺放著一輛幻影星空的“暗黑戰車”,站在收銀臺前戴著眼鏡的女生,用細柔的聲音對前來詢價的人們說著:“60元可以兩個人體驗一個項目,一個人體驗也要60元。”
記者走訪商圈發現,在上述兩家VR游戲所在的同一場館還有另外一家名為視客的VR加盟商戶經營著兩臺太空艙和一個單人VR游戲體驗區。而在同一商圈不同場館中還有一家名為RASS13區的VR體驗店。
因為是周末的晚上,緊緊挨著兒童泡泡池和兒童藝術中心的視客VR體驗區來玩耍的孩子們排起了隊。其中還有一個大概年齡在4歲的孩子,因為非要玩耍被媽媽制止而大哭大鬧。無奈,最后還是家長妥協,在工作人員處開卡之后,才止住了孩子的哭聲。
家長陪著孩子來體驗
視客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項目只接受辦卡充值,充值至少200元起,包含7次項目體驗。記者充值之后,體驗了一次太空艙的熔巖過山車項目。
當坐上椅子后,工作人員將上一位用戶使用之后的VR設備直接佩戴在了記者頭上,呈現在眼前的畫面很不清晰,甚至有種霧蒙蒙的感覺。一開始以為是設備未調試好,但按指導操作后最終呈現的效果還是不理想。
在項目播放啟動之后,品質較低的VR畫面,再伴隨椅子的翻動,讓人感官非常難受,甚至眩暈。僅僅3分鐘左右的體驗,記者都沒能完成。
店員也告訴記者,他們也覺得產品的畫質不是很精致,但是因為是孩子們來玩耍,他們注重的是形式體驗感,由于年齡小,所以對產品的品質一般提不出來太多要求。至于,低品質的畫面會不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店員沒有給予回復。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陪同孩子來玩耍的家長是否有相同感受。家長均表示,確實看來畫面品質清晰度比較低,看起來的確有點費眼睛,偶爾也會覺得不適,“但孩子們要玩,也只能盡力陪著。”部分家長還表示,如果不是孩子要玩,自己應該不會來體驗。
記者觀察了一段時間,在周末晚上的黃金時段內,連續一個小時的時間,這個視客VR體驗區一直在不停地接待孩子。
按一條片子3分鐘的時間來算,拋開登記、佩戴裝備的時間,可以播放項目13~15次。按人均30元一次的消費來計算,兩個太空艙這一個小時的收益在900元左右。
02
乘風口入局,不到半年就倒閉
相關業內人士透露,其實這個行業并沒有表面看到的這么誘人。在很多商圈里面,如果不是孩子聚集比較多的地方,生意是非常慘淡的,經營一段時間就倒閉的案例比比皆是。
此外,除開暑假或周末,平時在上班上學的非周末時間,即使是開在商圈核心地段的VR體驗店,生意其實都非常冷淡。而在核心地段開店承租和管理費用相對更高,再加上產品故障維修費用,或者機器硬件問題停擺一段時間以及游戲內容購買更新等都是需要商戶承擔的成本與風險。
因此,如今的VR體驗并不是一門穩賺不賠的營生。
5年前,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Oculus,虛擬現實這項技術一下子躍到大眾眼前,許多人開始想象VR進入普通消費者的生活后,會是什么樣子。
緊接著,Sony開啟Morpheus計劃、Google推出Cardboard、三星與Oculus合作推出Gear,大佬們的紛紛入局,撩動著創業者們蠢蠢欲動的心。
4年前,姚波(化名)進入一家VR垂直媒體工作。通過一年多的接觸,姚波對這個行業產生了興趣,并且嗅到了行業里的商機。“下一個風口一定是VR!”這是姚波接觸到的行業人士總會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不出所料,緊接著到來的2016年被視作“VR元年”。多重因素的驅使下,姚波離開公司,加盟了一家VR體驗館。歷時兩個月,投入了十來萬,姚波的VR體驗館落地了,這是那片區域里的第一家。
起初一個月,嘗鮮加上各式各樣的開業活動,店里每天都是門庭若市。那時,姚波算過一筆賬,按照當前的情況,不出三個月就有可能回本,之后幾乎是凈賺了。可現實卻是,到第三個月之后,店里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姚波怎么想也不明白這中間出了什么問題。
又過了三個月,記者再次見到姚波時,他已經回到了媒體工作,之前臉上那股子意氣風發,一定要在VR行業干出一番事業的神情已經不見了。“VR的未來的確是美好的,但現在的落地方式不對。”姚波告訴記者。
03
加盟之后,兩個月就能回本?
那么到底,VR體驗店加盟究竟藏著哪些門道?鋅刻度記者對此進行了一番調查。
記者首先在幻影星空的官網上,掃碼關注公眾號之后,與客服推薦的業務經理取得了聯系。
該業務經理告訴記者:“我們不收加盟費。”只要購買其VR設備就可以免去加盟費。當記者問起一般購買機器的成本時,對方稱現在VR設備小型的在3萬~5萬元,大型的在10萬~20多萬元的都有。并建議記者購買時下銷售量最大的搭配方案,價格在30萬左右,占地需要70-80平方米。
隨后,該業務經理將一份名為《VR娛樂盈利方案》的PPT發送給記者,從上面看出,他們提供的方案分為10萬+、30萬+、60萬+和80萬+四大類。其中還標明了每套方案的月營業額分別在57000元、139500元、239250元和335000元。
幻影星空給出的投資回報分析
僅從方案提供的數據來看,幾乎都是可以讓商家在2個月之后就回本。但記者從業內人士處得知,類似機器,由于使用率高,所以故障維修產生的相關費用也必須要計入成本。
而記者向幻影星空的業務經理咨詢維修相關問題時,對方一直聲稱,大廠家的產品故障率低,就沒什么費用。直到記者連續追問出故障之后如何解決,對方才回答,第一年可以免費維修,之后壞了就要自己承擔維修費用。
此外,產品播放內容更新也會產生一定費用。幻影星空的業務經理告訴記者,可以向公司購買內容,一般一部游戲內容500-800元的價格。而對于內容的版權問題,對方告訴記者不用擔心,他們會提供相關授權書。
“你要進商場很簡單。”對方告訴記者,現在一般的商圈幾乎沒對類似經營商戶有什么太多要求,可能就是萬達、萬科之類的大型商場需要提供相關資質證明,而這一切他們都可以提供。
在整個采訪過程中,該經理還多次跟記者強調,現在其所在的公司幻影星空已成為國內VR公司中的頭部企業,相關資質證明、授權書齊全。但當記者向其索要相關證明時,對方卻稱:“授權書不能隨意發,要拿授權書需交3000元定金才可以給。”并在定金之后添加括號備注“不給退的”。
此外,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VR體驗定價沒有規則可循,“根據當地的消費水平來定唄,現在正值暑假你推個暑假套餐啊,充值多少就可以暑假之內隨便玩啊,都可以的……”,幻影星空的業務經理這樣給記者建議,并強調現在全國的加盟商家價格都是商家自己說了算的,公司并不參與。
04
VR體驗館市場監管缺席
事實上,正如上述業務經理所說的VR體驗定價沒有規則可循一樣,市場上的確沒有相關標準可參考,都是商家自己說了算。
除了體驗項目之外,VR設備的價格也差距較大。記者通過搜索“VR體驗設備”、“VR椅”等關鍵詞得知,生產VR設備的廠家多集中在廣州、珠海、深圳等地區,價格從3000多元到幾十萬元不等,而它們從外觀上看來幾乎一致。
和價格一樣混亂的,還有體驗內容。據鋅刻度記者了解,VR線下體驗館的軟件、內容通常采用全部自主研發的方式。不過也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專門生產VR體驗內容的工作室,VR體驗館也可以直接對外采購。
不過由于內容生產者的水平參差不齊,行業又并未出現相關的檢驗標準,因此用戶所體驗到的內容往往會給人一種劣質的感覺。以記者的采訪結果來看,在10個采訪樣本中,除了一名9歲的小朋友以外,其余從25歲到55歲的體驗者都表示“體驗之后很暈”、“有點想吐”。
這也是導致VR體驗館往往開不了多久就會關門大吉的重要原因,消費者在經歷了不太舒適的體驗之后,就會拒絕再次消費,甚至在今后技術更新迭代之后,也會持有一定排斥心理。
能夠改善當前行業問題的一大措施,自然是制定和出臺相關的行業規范、標準。對此,記者采訪到了正在參與標準制定的一家VR企業,“目前行業里的確還沒有一個可參考的標準和規范,不過目前我們正在與工信部共同制定。”該企業負責人表示。
05
VR行業門檻高,亟須規范升級
VR技術又被稱為靈境技術,囊括計算機、電子信息、仿真技術于一體,能夠帶給使用者沉浸式的體驗。也正因VR技術在過去幾年中,通過頭顯、VR體驗館等方式迅速切入消費者生活,所以讓不少用戶誤以為“VR也就是這樣了”。
可實際上,VR行業是一個門檻較高的行業,對于技術的要求非常高,并不完全是拿來主義。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他認為“VR行業肯定是未來科技的發展重點之一,它是范式計算革命的一次更新。”
不過,VR現在受技術和設備的影響,還略顯笨重。目前能夠展現出的VR特色,只是冰山一角。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VR技術會在更多場景中得到應用,也能夠為更多人所使用,成為像如今使用電腦、手機一樣的自然動作。
該業內人士還提到:“之前出現的VR體驗店大多是私人租賃,往往是掙一筆快錢就跑,這是不可持續的,并且對行業的傷害很大。”
對于VR行業來說,讓更多人了解和體驗到VR技術的最新成果是一個推進行業整體發展的重要步驟。用VR打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融入到現實生活中的更多場景中,也是從業者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而一切美好實現之前,VR行業更亟待一場規范化的升級更新。從設備、內容、管理等方方面面切入,塑造一個更能體現VR技術真實面貌和真正價值的發展環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