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電氣工業互聯網平臺繪制“新微笑曲線”
IT時報記者 李蘊坤
工業互聯網正成為驅動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支撐和重要基石。上海是全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先行城市,長期將工業互聯網作為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產業轉型升級的優先戰略選擇,使之成為打響“上海制造”品牌必不可少的一環。
2019年1月的IDC企業數字化轉型評估成熟度模型顯示,國內大部分企業都在積極布局數字化業務,但只有18.3%的企業達到了數字化轉型者的水平,又有12.8%的企業有能力將數字化與業務深度集成,助力優化創新,可見大多企業仍處于數字化初期階段,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上海制造”的堡壘中,上海電氣不失為一位排頭兵,通過建設集團統一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工業數據資產承載和分析能力配置了樞紐,由此將AI融入工業互聯網,打造微服務和微應用挖掘數據價值,為用戶提高效益,減少運維工作量,賦能中小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也將帶動長三角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繪制一條“新微笑曲線”。
傳統微笑曲線三段論
“百年老店”直指“工業淘寶”
自1902年誕生至今,上海電氣堪稱制造業里的一家“百年老店”,至今旗下已有五家上市公司。雖然身為本土最值得驕傲的老牌設備制造商,但上海電氣顯然有些不“服老”,這從它對工業互聯網領域十年磨一劍的探索中便可窺見一斑:2007年的電梯物聯網,2014年的風電“風云”,2017年的電站“Ellumix”,直到2019年正式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上海電氣集團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程艷表示:“我們正在從傳統的設備制造商向‘產品+服務’的提供商轉型,在此過程中,我們的數字化、信息化也在同步轉型,從最早的IT系到IT、OT融合的系統,再到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創新服務。”
目前,上海電氣的主導產業聚焦能源裝備、工業裝備和相關服務領域,產品包括火力發電機組、核電機組、燃氣輪機、輸配電設備、風力發電設備、環保設備、自動化設備、電機、電梯、軌道交通和機床等。2018年開始,集團進行統一規劃,整合優勢資源,立足裝備制造業的優勢和特點,在風電、電梯、電站等產業工業互聯網探索的基礎上,打造集團統一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在實施“智能+”的道路上,上海電氣將自身定位于數字化組織者與轉型者之間,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目標包括集團建共性平臺,企業開發行業應用,在支撐業務的同時實現數據統一、平臺統一、標準統一。
早在2013年,全球數字工業公司通用電氣(GE)就推出了工業互聯網平臺Predix;2016年,電子電氣工程領先企業西門子也推出了開放式物聯網操作系統MindSphere。“從行業趨勢來看,我們對標的GE和西門子已經基于平臺開展了許多服務性業務,今年西門子的MindSphere落到了中國,給我們的工業互聯網流量入口帶來了挑戰。”程艷坦言道。
另外,推出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數字化服務也是響應客戶的需求。程艷指出,用電方不但想要降低停電的頻次,縮短停電的時間,還要有更高的發電效率,更多的產品監測和備件保障,以及更低的度電成本。因此,如何通過數字化服務來優化運營效率,為企業帶來增量收益,就是工業互聯網平臺這個“工業淘寶”的價值所在。
在架構上,上海電氣工業互聯網平臺主要分為接入層、平臺層、應用層3層架構體系。接入層通過大范圍、深層次的數據采集,以及異構數據的協議轉換與邊緣處理,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數據基礎;平臺層基于通用PaaS疊加大數據處理、工業數據分析、工業微服務等創新功能,構建可擴展的開放式云操作系統;應用層形成滿足不同行業、場景的工業SaaS和工業APP,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最終價值。
“工業母機”邁向“智能+”
若要為人工智能追根溯源,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明新國認為,人工智能建立在腦科學的基礎上,盡管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稍顯落后,但是隨著人工智能邁向2.0階段,即群體智能+大數據智能+混合增強智能,中國將開拓出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
“在5G應用的主戰場里,數據就是核心資產,工業互聯網可以幫助企業圍繞客戶的全生命周期進行數據采集和分析,實現數據共享的同時,避免了重復開發。”明新國說道。例如在設備的健康管理上,早期只能通過事后維修的方式,而人工智能的賦能使預測性維修和認知性維修成為了可能。
“為什么我們需要行業級PaaS?”中國信通院華東分院主任賀仁龍表示,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需要走出制造業“微笑曲線”的低谷,即低利潤的生產與制造環節,如果要向高附加值的曲線兩端延伸,即前端的研發與設計以及后端的營銷與服務,那就得找到轉型升級的路徑。
上海電氣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建設初期以服務集團內部企業為主,目前已形成針對火電、風電、燃機、分布式能源、軌交、康復醫療、機床、環保、電機等領域的多個行業級應用。譬如Ellumix和SIMPLE運維系統可以減少火電設備的停機率;針對風電的數字化運維可以幫助風場進行選址,預測風機的發電量等;分布式能源行業解決方案涵蓋了智能抄表、節能服務、能源交易等多個板塊;機床作為制造業的“工業母機”,已經實現了內部6000多臺設備的連接,達到OEE(設備綜合效率)管理、工藝優化、耗材集成與縮短維修周期等目的。
賀仁龍表示,工業互聯網囊括了消費互聯網,以電商為例,買家的增加可以帶來賣家的繁榮,形成螺旋形疊加的效果,反觀制造業,人工智能可以將工業數據激活,走出原有的工業物理世界,來感知消費行為數據,感知工業用品使用行為數據,再感知機器運營行為數據,把這些結合在一起將會是不斷迭代的系統級生產優化。
在上海電氣風電數據中心的兩排巨幅液晶屏上,展示著由智能風電系統管理的一幅幅風場地圖。記者還看到,智能診斷系統計算出了全國發電性能的健康值,并清楚地羅列了發出故障預警的設備,再看下方的MRO管理系統,可以了解故障工單的詳情,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知識庫查詢”板塊,提供了針對不同部件的解決方案。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技術部的吳祎告訴記者,知識庫沉淀了風電集團十幾年來的維修經驗和指導,因為客戶可以直接在移動端看到故障,但他們不知道怎么維修,所以知識庫會發出推送,告知他們針對這個部件的故障應該怎么做。“以前都是發現故障,打電話給專家,可專家并不是常駐現場的,遠程進行指導耗時一兩個星期都有可能。現在我們把專家的經驗都固化在系統里,如果系統進行排查的話,一天之內,甚至幾個小時就能解決了。”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重磅首發在即
8月29日至9月1日,上海將在世博中心舉辦以“智聯世界無限可能”為主題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2019全球工業智能峰會作為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重要高端論壇之一,將以“AI變革洞見工業未來”為主題,邀請超過1000位工業智能領域的政府主管、制造業企業家、ICT高層、專家學者、產業投資者以及媒體記者等共襄盛會。屆時,上海電氣將在大會期間首次發布工賦雙語工業互聯網平臺,同時舉行開發者社區上線儀式、工業人工智能大賽啟動儀式并發布工業智能白皮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