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至今,是中國孵化器事業的迅猛發展階段。隨著“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政策的出臺,創業創新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中國孵化器的數量從2014年的1755家迅速增長到2016年的3255家。“眾創空間”誕生并迅猛發展。截至2016年底,全國納入科技部火炬中心統計范圍的眾創空間有4298家,孵化器3255家,科技企業加速器400余家,國家高新區156家,共同構成接遞有序的創業孵化生態。全國共有服務創業團隊和初創企業超40萬家,帶動就業超過200萬人。
中國的創業孵化事業方興未艾
孵化器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騎著自行車進來,開著奧迪車出去”是創業者們對于孵化器形象的生動評價。據統計,2016年,中國孵化器內畢業的科技企業已達到8.9萬家。2016年孵化器總收入達308億元,凈利潤32億元,上繳稅收24億元,孵化器的工作有效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發展。

發展到一定階段優勝劣汰是必然規律
但是同時,過快的發展,使得行業整體缺少沉淀,商業模式的細節缺少打磨。野蠻發展的后遺癥是 2016 年各地已經開始批量的清退運營不佳的孵化器。另外,也確實有部分從業者背離了孵化器行業的使命,成為依附于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身上的寄生生物,不但對創新創業沒有任何幫助,反而起到了害群之馬的作用,引起了監管者和創業者的不滿。
孵化器的運作發展應遵循商業規律
在致力于提高受孵企業的創業成功率這一使命前提下,孵化器的商業模型可以套用傳統的商業模型,即:孵化器是這樣一類企業組織,他們以受孵企業為目標客戶,采用免費或者付費的形式從市場上獲得“創業要素”作為原材料,利用孵化器自身的核心能力,將“創業要素”加工成為“孵化產品”,以有償或者無償的形式出售給受孵企業,獲得孵化器的“報酬”,以維持孵化器本身的再生產和擴張發展。
一個創業團隊僅僅擁有人、設備、資本這三種創業要素,創業依然會比較艱難。從創業成敗本身的角度看,有另外幾種創業要素對加速企業摸索、積累、爆發的生命周期有重大的意義。這三種創業要素分別是?產業鏈資源、運營模式、生態體系。而一個優秀的孵化器要想更好的發展,更需要具備這三種要素。
首先,提到的產業鏈資源即孵化器自身要有一套成體系的商業模式,包括工商、財稅等各種商業服務。
其次是運營模式,單一的運營模式容易走入困境,多位一體、綜合性的運營模式能夠形成強大的商業基礎,整個孵化器的發展運作,多措并舉,形成合力,能夠持續發展。
還有一點就是要自成生態體系。不光要有“生態”,還要成“體系”。
所謂的商業生態系統,就是由組織和個人所組成的經濟聯合體,其成員包括核心企業、消費者、市場中介、供應商、風險承擔者等,在一定程度上還包括競爭者,這些成員之間構成了價值鏈,不同的鏈之間相互交織形成了價值網,物質、能量和信息等通過價值網在聯合體成員間流動和循環。不過,與自然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不同的是,價值鏈上各環節之間不是吃與被吃的關系,而是價值或利益交換的關系,也就是說,他們更像是共生關系,多個共生關系形成了商業生態系統的價值網。
以掘金孵化器的企業級服務生態體系為例(如圖):

掘金孵化器憑借掘金集團強大優勢,共享積淀的10W+企業用戶資源,為企業級服務創業項目精準推送種子用戶。而通過高粘性鏈接10W+企業資源、導師級企業服務商、主投企業級服務的投資機構,解決創業初期的種子用戶、資源、資金三大核心問題。同時依托掘金孵化器構建的企業級服務生態體系,導師級企業服務商在獲得品牌宣傳的同時又輕松獲得企業用戶,降低獲客成本。最后通過企業級服務生態體系,為投資機構篩選并輸送優質企業級服務項目。
通過構建這樣一套生態體系,打造了一套完美的商業閉環。整個業務邏輯通順,自成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