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消息,昨天下午(8月8日),華為消費者業務在其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正式發布其操作系統——鴻蒙OS。
此前,不斷有鴻蒙操作系統的各種消息傳出,讓人真假難辨。如今,鴻蒙OS終于千呼萬喚始出來。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鴻蒙OS的出發點和Android、iOS都不一樣,是一款全新的基于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能夠同時滿足全場景流暢體驗、架構級可信安全、跨終端無縫協同以及一次開發多終端部署的要求。”
跨硬件、跨平臺的操作系統
在過去的傳統模式下,每一類新形態終端的出現,都會伴隨新的操作系統的誕生。早在十年前,華為就開始思考面對未來的全場景智慧時代,用戶需要一個完全突破物理空間的跨硬件、跨平臺、無縫的全新體驗。而鴻蒙OS將率先應用在智能手表、智慧屏、車載設備、智能音箱等智能終端上。
鴻蒙OS的設計初衷是為滿足全場景智慧體驗的高標準的連接要求,為此華為提出了4大特性的系統解決方案:1.分布式架構首次用于終端OS,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2. 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術實現系統天生流暢;3. 基于微內核架構重塑終端設備可信安全;4. 通過統一IDE支撐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實現跨終端生態共享。
大家都知道,安卓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是緣于其開源的特性。由于開源,安卓生態才能展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同樣,鴻蒙OS發展的關鍵在于生態,生態的關鍵在于應用和開發者。為快速推動鴻蒙OS的生態發展,鴻蒙OS將向全球開發者開源,并推動成立開源基金會,建立開源社區,與開發者一起共同推動鴻蒙的發展,并通過討論對產業或技術發展提出建議。
被逼無奈的反擊
今年5月,谷歌宣布終止與華為的合作,這讓華為手機業務在海外市場受到的打擊可能會十分致命。
雖然說安卓一直以開源著稱,但是其開源的AOSP僅包括基于Linux的系統內核和部分基礎的用戶功能。在海外市場的安卓系統上,被稱為GMS的谷歌移動套件已經與安卓手機牢牢綁定,而這一部分并不是開源的,其控制權在谷歌手中。
也就是說,華為手機上將不能使用包括谷歌應用商店、Gmail郵箱服務、谷歌地圖等國外主流的軟件應用,甚至包括還有被谷歌16.5億美金收購的YouTube。
另外,和國內的安卓手機使用情況不同,海外的安卓手機的軟件下載基本是通過谷歌應用商店。在國外,沒有了谷歌應用商店的安卓手機就如同沒有了App Store的蘋果手機,下載軟件變得十分不方便。
谷歌的這一舉動,直接將華為踢出了海外的安卓生態,或將導致華為手機在海外變成“磚頭”。IDC數據顯示,華為2018年的手機出貨量2.06億臺,其中海外出貨占比高達49%,也就是華為手機的近半市場將受到影響。
事實卻是如此,谷歌斷供的影響是真切存在的。任正非在近期與尼葛洛龐帝和喬治·吉爾德兩位學者的對話中證實,華為手機“海外最嚴重時跌了40%,但最近在快速恢復中,已經縮小到20%,還在繼續改善中。
華為方面曾多次表示,如果谷歌斷供停止,將會優先使用安卓系統。但無奈一直沒有恢復,看來華為只好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統來替代。
是困難也是機會
面對美國的禁運,華為還能夠泰然自若,其底氣來自于任正非多年以前的未雨綢繆。
很早之前,任正非就假設了各種極端的情況。
2012年,華為在Linux的誕生地—芬蘭赫爾辛基,創建了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團隊。那一年,任正非在華為“2012諾亞方舟實驗室”專家座談會上,這樣對時任華為任終端操作系統開發部部長李金喜說到:“我們現在做終端操作系統是出于戰略的考慮,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安卓系統不給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統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
沒想到,任正非一語成讖,今年5月,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
海思總裁何庭波對此發文致信員工,宣布華為保密柜里的備胎芯片“全部轉正”。同時轉正的,還有華為也有自己操作系統的“備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對于華為的禁運也并不是一件壞事。美國的行為,反而促使華為更快的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統。
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為也可能因禍得福,有機會在5G+AI+IOT爆發的全場景智慧化時代搶占先機。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