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屆中國人工智能峰會在廈門舉行 各方熱議“補短板”
首屆中國人工智能峰會開幕現場(央廣網記者陳庚攝)
央廣網廈門8月10日消息(記者陳庚)首屆中國人工智能峰會暨多媒體信息識別技術競賽成果發布會9日在廈門舉行,旨在為人工智能前沿技術與傳統行業、社會管理的融合發展、資本對接、人才交流搭建“連接”橋梁,為人工智能的創新發展和跨界應用注入新動能。如何盡快補齊發展短板,成為各方熱議話題。
峰會由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共同指導,廈門市人民政府主辦。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領導、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就人工智能領域政策規劃、發展趨勢、前沿技術、創新應用等內容進行主題演講,并圍繞人工智能在城市大腦與產業智能、信息網絡安全、智慧安防、知識產權保護、車聯網等領域的創新應用、融合發展等進行交流探討。
多位專家在充分肯定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取得突飛猛進發展的同時,也提出,我國在基礎研究和算法、核心元器件、開源開放平臺、高端人才等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亟待補短板。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在應用方面做得比較好,和國際發達國家比如美國比差得也不是很多。但是如果要比原創性,比如說深度學習、神經網絡這類算法方面,還是美國在引領,我們更多是用它。“在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究,在更基本算法方面,還是需要我們不斷加緊趕上發達國家。”他說。
南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張健教授認為,這樣的短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補齊它們也需要久久為功:“中國科技發展,它需要有一個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過程。所以這些短板將來如何來進行補,我們現在必須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
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陶建華看來,人才少、人才貴也是短板,是制約人工智能發展的最關鍵因素,應該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除了基礎性人才方面,一些應用性、開發性的人才方面的投入應該要進一步的加大。尤其是在制造業還是國家的最重要的一個產業基礎的情況下,以成本相對可控的情況下人工智能人才向各個制造業領域的滲透,會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希望。”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許多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創業團隊正在搶占發展高地。京東人工智能事業部副總裁梅濤介紹說,京東的經驗是通過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動技術研究與實際應用無縫銜接:“我們的研究是由應用來驅動的,并且能夠很快落地到我們真實的場景里面去,我們的研究員和我們的工程師是每天會在一起工作的。在京東里面是我們數據完全是共享的,沒有數據的任何的壁壘。我們跟學術界的溝通都非常流暢,建了一些聯合的實驗室。我們跟產業界也是非常榮非常愿意去集成的。我們在建一個人工智能優化平臺,這個平臺也是開放的。”
首屆“中國人工智能·多媒體信息識別技術競賽”成果的發布也是本屆峰會的一大亮點。在360多支隊伍參加的近千個項目角逐中,31個單位35支隊伍獲A級證書,16個項目獲評“AI創新之星”。獲獎企業、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安防事業部副總經理安洋表示,相信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可以實現快速趕超:“雖然我們基礎薄弱,但是我覺得我們的增速照比歐美,包括以色列、俄羅斯這種傳統的科技強國,增速上還是它的N倍。所以我覺得雖然我目前存在短板,我們可以快速追上,從目前的態勢也能看出來。”
未來,廈門市將以打造國內最具權威性和具有國際水準的人工智能領域賽事為目標,把這項賽事持續舉辦下去,助力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