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成立了“AI青年科學家聯盟·梧桐匯”,一年來這個凝聚青年科創力量的年輕AI人“朋友圈”擦出了哪些火花?在即將召開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又將發出怎樣的智慧之聲?
青年AI科學家聯盟由市經濟信息委員會作為指導單位,上海交通大學和氪信科技作為聯合發起單位。去年成立時,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擔任指導委員會主席,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吳文俊博士班班主任盧策吾和氪信科技創始人兼CEO朱明杰擔任執行理事。這一年內,原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組長潘云鶴也受邀成為聯盟學術委員會主席。聯盟已吸引互聯網與科技巨頭、領軍人工智能技術公司、青年專家學者等21人加入,成為徐匯區“T計劃”四大重要合作伙伴之一。
去年的論壇上,朱明杰曾多次強調,年輕的AI科學家們應該具備“科創家精神”,承擔時代的使命。“我們聚到一起是因為推動AI技術進步和落地的使命感。在科創新時代,我們擁有了比以往更多的機會和資源,但大家也都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回顧聯盟一年來的工作,朱明杰提到的使命感也是青年AI科學家們的共識。這一年,聯盟舉辦了5次沙龍和會議活動,聚焦AI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產業落地與AI芯片等。盧策吾感慨地說,聯盟的氛圍讓他覺得很開心,他希望通過聯盟聚集更多年輕科研人員,參與到人工智能基礎研究當中,提升深度學習突破之后,下一波技術紅利出現的概率。
人才培養始終是聯盟關注的重點議題。4月在2050科技大會上,聯盟發布了旨在加速孵化人工智能領軍人的“A班”計劃,在硅谷、多倫多、普林斯頓、德國馬普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球八個城市和機構招募20-30歲最具潛質的AI青年。而目前已遴選出來自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11名校博士和研究生,他們將在今年的大會上亮相。聯盟將為首屆“A班”生提供創業或學術導師一對一指導,政府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孵化器、加速器與資本對接等,這一系列“資源鏈”將為優秀的AI人才帶來加速成長。
本屆大會期間,聯盟將于8月29日下午承辦 “創新動能,智匯傳承”主題論壇,在會上發布“AI在中國”人工智能研究與應用報告。報告邀請10余位相關行業領軍人物及專家學者撰寫,剖析中國人工智能學術研究與實踐應用的現狀,為上海發展“AI+”集思廣益。如AI在中國交易性的超級應用——外賣、機酒預訂、電影購票等場景的角色和智能助手的前景;金融機構如何利用AI技術協助提供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和體驗;貝葉斯模型改進,不完全信息決策和對抗性攻擊和防御;基于非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模型的提出和構建;中國唯一的腦智能國家平臺NEL-BITA關于“構建一個完整的飛行腦納米級連接組”啟發視頻編碼方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