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布局人工智能創新平臺,是強化對人工智能研發應用的基礎支撐。未來,國家層面計劃大力促進各類通用軟件和技術平臺的開源開放,且按照軍民深度融合的要求和相關規定,推進軍民共享共用。
人工智能開源軟硬件基礎平臺重點建設支持知識推理、概率統計、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范式的統一計算框架平臺,形成促進人工智能軟件、硬件和智能云之間相互協同的生態鏈。
群體智能服務平臺重點建設基于互聯網大規模協作的知識資源管理與開放式共享工具,形成面向產學研用創新環節的群智眾創平臺和服務環境。
混合增強智能支撐平臺重點建設支持大規模訓練的異構實時計算引擎和新型計算集群,為復雜智能計算提供服務化、系統化平臺和解決方案。
自主無人系統支撐平臺重點建設面向自主無人系統復雜環境下環境感知、自主協同控制、智能決策等人工智能共性核心技術的支撐系統,形成開放式、模塊化、可重構的自主無人系統開發與試驗環境。
人工智能基礎數據與安全檢測平臺重點建設面向人工智能的公共數據資源庫、標準測試數據集、云服務平臺等,形成人工智能算法與平臺安全性測試評估的方法、技術、規范和工具集(圖1)。
圖1 統籌布局人工智能創新平臺
國內第一本“工業4.0”專著作者王喜文博士在其新書《智能+: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解讀》中指出,不同層面的保障條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彼此作用構成新型社會科學發展的基礎設施平臺,包括如下層次:社會資源與規則層,涉及各類社會環境與條件;物理層,涉及數據傳感器、穿戴計算設備、數據傳輸網絡等物理環境,涉及數據存儲、調配等初級數據處理設施;計算仿真層,涉及可共享的計算與仿真系統;社會應用層,涉及接入或反饋社會問題的操作界面。通過基礎設施平臺,大數據的研究與利用才能夠以較低成本順暢地進行,大數據的知識外溢才能夠在更廣泛的層面惠及大眾。
(一)人工智能開源軟硬件基礎平臺
構建人工智能開源軟硬件基礎平臺。建立大數據人工智能開源軟件基礎平臺、終端與云端協同的人工智能云服務平臺、新型多元智能傳感器件與集成平臺、基于人工智能硬件的新產品設計平臺、未來網絡中的大數據智能化服務平臺等(圖2)。
圖2 構建人工智能開源軟硬件基礎平臺
(二)群體智能服務平臺
構建群體智能服務平臺。建立群智眾創計算支撐平臺、科技眾創服務系統、群智軟件開發與驗證自動化系統、群智軟件學習與創新系統、開放環境的群智決策系統、群智共享經濟服務系統(圖3)。
圖3 構建群體智能服務平臺
我國現階段雖具有豐富的人力資源,但是尚未釋放出豐富而強大的群體智能,充分發揮對國家創新體系的支撐作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立足國情和現實需要,聚焦平臺與應用,提出構建群智眾創計算支撐平臺,打造面向科技創新的群智科技眾創服務系統,推動群智服務平臺在智能制造、智能城市、智能農業、智能醫療等重要領域廣泛應用,形成群體智能驅動的創新應用系統和創新生態,占據全球價值鏈高端。
具體地,通過打造面向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的、跨學科、跨行業的“群智空間”,有效整合各類科技資源和智力資源,構造基于互聯網的群智眾創服務平臺, 支撐建立科技眾創、軟件創新、群智決策等共性應用服務系統,解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重大問題。尤其是緊密結合我國在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的發展需求,形成一批群體智能重大應用需求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如:構建群智軟件學習與創新系統和群智軟件開發與驗證自動化系統,服務國家對軟件自主創新的重大需求;構建人機協同、交互驅動的演進式群智決策系統,實現開放環境下復雜問題求解和智能決策;研制面向各類民生服務領域的群智共享經濟服務系統,提高民生領域稀缺、高質量資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改善我國人民生活質量。同時,在國家主要科技方向和領域推動形成基于群體智能的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培育新興繁榮的群體智能產業發展新生態、新模式,將加速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使中國群體智能成為國家科技創新的核心驅動力,全面支撐國家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重大戰略。
(三)混合增強智能支撐平臺
構建混合增強智能支撐平臺。建立人工智能超級計算中心、大規模超級智能計算支撐環境、在線智能教育平臺、“人在回路”駕駛腦、產業發展復雜性分析與風險評估的智能平臺、支撐核電安全運營的智能保障平臺、人機共駕技術研發與測試平臺等(圖4)。
圖4 構建混合增強智能支撐平臺
(四)自主無人系統支撐平臺
構建自主無人系統支撐平臺。建立自主無人系統共性核心技術支撐平臺,無人機自主控制以及汽車、船舶和軌道交通自動駕駛支撐平臺,服務機器人、空間機器人、海洋機器人、極地機器人支撐平臺,智能工廠與智能控制裝備技術支撐平臺等(圖5)。
圖5 構建自主無人系統支撐平臺
(五)人工智能基礎數據與安全檢測平臺
搭建人工智能基礎數據與安全檢測平臺。建設面向人工智能的公共數據資源庫、標準測試數據集、云服務平臺,建立人工智能算法與平臺安全性測試模型及評估模型,研發人工智能算法與平臺安全性測評工具集(圖6)。
圖6 構建人工智能基礎數據與安全檢測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