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ARM:布局AI戰略,瞄準萬億物聯網設備
隨著5G技術、AI以及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磨合與發展,人們開始進入到智能互聯網的時代。
據悉,目前全球超過95%的智能手機運用了ARM的處理器,在智能硬件和物聯網高速發展的如今,ARM有著絕對的地位,其所授權的芯片用在了移動計算、智能汽車、安全系統和物聯網。
日前,ARM中國市場負責人梁泉就ARM在中國AI方面的戰略表示到,"我們AI的策略是以計算平臺為核心,首先在終端側優勢領域落地,逐步切入云端、邊緣側,核心還是通過提供領先的計算架構作為基礎,進一步與上面的算法、服務做配合,推動整個AI生態的發展。"
據了解,ARM中國自主研發的本土的周易人工智能平臺,采用自主開發的AI處理器和軟件框架,讓芯片廠商能夠在現有的技術能力上,快速部署人工智能計算的算力,在同等的成本功耗情況下,能做到人工智能應用所需要的算力。它的核心包含兩部分,一是Tengine軟件框架,二是AIPU(人工智能處理單元),主要處理卷積神經網絡、深度神經網絡為代表的AI計算。從優化端側芯片開發的角度看,周易平臺降低了兩個門檻:一方面是SoC集成AI功能的設計門檻,另一方面是上層軟件的開發門檻。
其一,在平臺和生態建設上,ARM中國也發布了首個本土產品:周易人工智能平臺,并積極與AI產業各個關鍵節點進行合作,力圖打通從芯片、硬件方案、計算庫、深度學習框架到應用的全產業鏈。
其二,在生態方面,ARM中國也積極與AI產業各個關鍵節點合作,力圖打通從芯片、硬件方案、計算庫、深度學習框架到應用的全產業鏈;在平臺建設方面,ARM中國在國家政府和產業伙伴的支持下成立了ARM開放人工智能實驗室(Open AI Lab)與ARM人工智能生態聯盟(AIEC),致力于嵌入式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
眾所周知,AI無疑是近幾年來行業內比較關注的問題,而在最重要的應用市場,AI的技術也在中國被官方的應用起來。為快速進入AI領域的世界前列,梁泉表示,AI芯片關鍵還是取決于其融入產業的速度,"如果這些AI公司,包括我們在市場上發展非常好,并且市場增速也非常快,我相信中國的發展速度真的有可能會超過美國,前提是市場足夠大",梁泉說道。
ARM預計,到2035年將有1萬億的物聯網設備,在這些設備上實現本地人工智能,是AI應用的必然趨勢。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進一步降低人工智能的算力成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