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和騰訊的關系從未如此撲朔迷離。
近幾個月,關于騰訊收購或加大投資快手的消息時有傳出。有報道稱,騰訊投資快手接近尾聲,騰訊將持股30%至40%,并和快手成立合資公司,但該消息未經官方證實。
快手高級副總裁馬宏彬在回應“騰訊聯合快手合資成立獨立游戲直播類子公司”時表示:“如果有融資消息會進行統一溝通和交流。我不知道這個消息源是哪兒來的,我也沒有辦法證實。”
一方是在短視頻領域屢戰屢敗的互聯網傳統巨頭,一方是先發卻落后的新興小巨人,雙方聯手更像是瞄準共同的敵人――字節跳動集團及其旗下業務條線在信息流、短視頻、游戲直播、電商等各領域的異軍突起。
騰訊促快手商業化提速
對過去習慣了慢節奏與注重用戶體驗的快手來講,近來在內部節奏與風格上發生的改變是明顯的。一位快手高層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過去快手非常看重用戶體驗,在廣告推送與商業化方面采取慢速度,但如今的競爭態勢顯然不再允許快手這樣“佛系”下去了。
當下,字節跳動旗下產品占據用戶時長越來越多。快手則是一款MAU僅次于抖音的產品。QuestMobile短視頻2019年半年報告顯示,短視頻行業完成前期流量積累,抖音和快手均在加速商業化變現進程,尋求“矩陣+生態流量”來“集合團戰”。
第一陣營PK白熱化,抖音與快手重合用戶達1.6億,比去年翻了一倍。抖音拉新能力更強,拍攝用戶更多,但是快手活躍用戶7日留存高于抖音,社交氛圍導致觀看直播、進行搜索的用戶更多,雙方的差異化正在顯現。
“抖音早期花大價錢找舞蹈學院編舞,內嵌在今日頭條中測試,看什么樣的音樂、舞蹈受歡迎在抖音上就推什么,抖音也會把流量向頭部KOL傾斜,強調中心化的運營;可快手希望你展示你生活的本來樣子,不會扶持頭部KOL,是去中心化的。短期來看肯定是抖音有爆發力,頭部KOL能帶來更多用戶,長期的話就不好說了。”一位互聯網行業從業者對第一財經表示。
擺在騰訊面前的難題是:短視頻平臺要怎么做。一位接近騰訊投資部人士稱,短視頻2016年就曾成為騰訊投資部重點關注行業,騰訊投資部接觸快手時間很早,但投資意向卻很晚才敲定。騰訊沒有立刻投資快手的重要原因是,希望內部孵化出自己的短視頻平臺――騰訊還要給微視時間。
這樣的投資過程在騰訊內部并不少見,例如斗魚和虎牙。騰訊投資部接觸兩家直播平臺很早,還希望企鵝電競能先人一步,但最后跑出來領先的游戲直播平臺是斗魚、虎牙。隨后騰訊也不斷加注,和兩家平臺在股權、內容上合作也越來越深。
眾所周知的是,騰訊2017年3月關停了微視。幾乎是同一時間,快手獲得騰訊3.5億美元投資,此后,快手的多輪融資都有騰訊的身影,最新消息顯示,快手2018年4月獲得騰訊4億美元融資。
如今,快手與騰訊及有贊之間開啟了電商合作實現APP內購買,有贊方面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快手小店的交易額增長非常快速。短視頻創作者可以開設自己的“快手小店”,通過短視頻或直播的形式對粉絲進行商品推薦,亦可通過推薦其他小店商品進行變現。貨源的選取上,可以通過自有商品供貨或在有贊分銷市場中尋求與粉絲屬性匹配的商品進行分銷。電商拓寬了創作者的變現方式、降低門檻,也培養了快手用戶的購物習慣,打造了“內容粉絲變現復購”的完整交易閉環。
全面提速商業化已成為快手今年的核心關鍵詞,其于6月提出要在2020年春節前實現3億DAU的目標,全面加速進入“戰斗”模式,快手商業副總裁嚴強表示,為了沖刺DAU目標,2019年快手商業的營收目標將在原先的百億基礎上增加50%。
此外,騰訊與快手在游戲直播上的合作也不斷深入,其背后既有對游戲直播行業盈利空間的追逐,也有防御字節跳動在游戲領域的侵襲。
騰訊在律師函中表示,今日頭條的幾個內容平臺上有大量用戶,未經騰訊公司授權許可,擅自傳播騰訊公司游戲視頻,涉嫌侵犯騰訊公司享有的游戲知識產權,損害了其合法權益。
在抖音游戲直播持續遭遇騰訊法律阻擊的同時,快手不斷加碼直播業務的布局。7月24日,快手宣布將上線游戲內容聚合頁,優化內容的呈現方式,在“發現”和“同城”頁每個月將給予游戲內容不低于近百億次的曝光量,更表態將新引入不少于500個頭部游戲內容創作者,投入價值10億元的流量、資源、資金。快手游戲內容也將引入MCN、公會等合作伙伴,加強運營。快手官方數據稱,站內游戲直播移動端日活躍用戶超3500萬,游戲視頻用戶總日活達5600萬。
談起2017年才投資快手的原因,也可以解釋騰訊在短視頻上的保守,短視頻主流用戶并非精英用戶。可互聯網下半場是產業互聯網,也是下沉的互聯網,拼多多、快手的崛起說明長期以來被忽視的城鄉農村群體,給紅利消退的互聯網注入新鮮血液。
“在當時,2016年及以前快手用戶和內容都很low,和騰訊產品經理、精英文化不匹配,騰訊投資意向不是很強烈,可并不是騰訊認為它不好它就是不好,是騰訊沒有注意到這個市場和人群。”前述人士透露。
騰訊與快手的股權合作可以制衡抖音,也可以避免快手落入阿里之手――阿里和字節跳動的關系已經非常微妙。
以投資牽制對手
2018年,騰訊復活微視,向這款產品傾注前所未有的資源。在風云變幻的互聯網環境中,這款被競爭對手壓制的產品有些風雨飄搖。當微視難以令人滿意,騰訊和快手會是何種合作模式?
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19年6月,字節跳動旗下短視頻APP中,抖音MAU為4.86億,西瓜視頻MAU為1.31億,火山小視頻是1.06億,字節跳動旗下短視頻APP去重后MAU為5.88億;而同期微視MAU為1.05億。
考慮到騰訊和字節跳動劍拔弩張的關系、騰訊在微視上投入的資源,微視的表現只能說是差強人意。
微視成為扶不起的阿斗的解讀有很多,但某種意義上,內容平臺從業不是騰訊擅長的領域。騰訊擅長做游戲、社交和工具,卻從來不擅長內容平臺。
以音樂、文學為例,騰訊音樂集團、閱文集團的成功來自于外部并購。在整合海洋音樂(包含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后,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成為國內用戶、版權數量最多的音樂平臺,可行業老二網易云音樂在渠道、版權上沒有絲毫優勢,卻依然能夠獨樹一幟;閱文集團由騰訊文學和盛大文學整合而成,現任掌門人吳文輝是起點中文網創始人,也曾在盛大文學身居要職。
“海洋音樂的謝國民和版權方關系很好,版權方愿意把內容授權給海洋音樂;吳文輝是經常出現在作者飯局上的人,他和全國的作者都很熟,內容平臺是要經營圈子的,要和創作者有深度密切的聯系,”一位接近騰訊人士稱,“但騰訊不一樣,騰訊一直以來是產品經理文化,騰訊認為只要把產品做好就可以了,不愿意混圈子也不會去混圈子,但內容平臺不是這樣做的。騰訊能做好音樂和文學平臺是因為有并購。”
2018年4月,一份名為《微視短視頻項目說明書》的截圖在短視頻行業流傳甚廣,提到微視計劃補貼金額為30億,主要用來扶持達人、支持內容創作,發放補貼的標準為點擊量和點贊量。但沒過多久,KOL反映微視會對內容進行審核,審核不過的內容點擊量再高也無法獲得補貼,審核不過的理由甚至會是“顏值欠佳”,這一度導致部分KOL和微視交惡。盡管拋出高額補貼方案,但微視并沒有獲得KOL的認可。
投資是騰訊牽制競爭對手的重要決策,不同的投資標的代表了騰訊不同時期的業務類型。3Q大戰之際,騰訊重倉網絡安全公司和技術團隊;在這之后是電商、生活服務以牽制阿里,代表作是京東和美團;線上紅利見頂、推廣支付工具時,騰訊重倉零售,如永輝超市;在舉公司之力擁抱產業互聯網時,騰訊投資AI技術團隊和服務商,如有贊。
可以這樣設想:京東模式下騰訊放棄短視頻業務,快手團隊仍有自主權,會從騰訊獲取更多資源;TME模式下,騰訊將微視資源注入快手,快手成為騰訊控股公司,是騰訊的一部分;斗魚模式下,快手依然是快手,微視還是那個微視,但和短視頻領域的相關合作也會向快手傾斜,如游戲引流。
對于騰訊來說,加注快手一來可以抗衡抖音,二來可以避免快手落入阿里陣營。問題是,快手、微視和騰訊日后會是什么樣的相處模式。以騰訊投資歷史來看,快手可以成為騰訊在短視頻領域的京東、騰訊音樂集團或斗魚,這關系到騰訊自身短視頻業務微視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