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筆者將從”如何制造優質內容?”、“如何找到適合的內容分發渠道?”,以及“如何做好用戶定位,把握好用戶需求,做精準的內容分發?”這三個方面,系統地來講述:新媒體行業如何從0到1打造優質的內容IP?
作者:孟德航
來源:微信公眾號“運營公舉小磊磊(ID:gongjulei)”
?
信息化的今天,內容逐漸成為企業或產品都要注重的工作。
比如:“找代言人讓明星發言”、“自己做IP讓產品擬人化”和“通過垂直內容吸引精確用戶”。
不管哪種玩法,本質都是抓住一部分人關注點,讓粉絲成為你的第二代言人。
那么問題來了:
1、如何制造內容?
2、如何利用平臺發內容?
3、如何持續的輸出好作品?
單純的創造內容屬于自嗨,如何把內容發布到合適的平臺,合適的人群才是內容的關鍵。
企業如果想做好內容營銷,要意識到成本是最重要的。除去產品項目運營成本,還包括企業內部的管理成本和工作人員的時間成本。中小型企業由于客戶量有限,但做線下推廣和廣告投放又不現實。
因此,通過平臺已有流量,創作與產品匹配的優質內容就十分有必要了。產品飽和的現在,唯有通過與眾不同的內容才能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
成功IP都有屬于自己的風格,比如:“幽默考研導師張雪峰”、“大膽搞笑papi醬”、“霸氣賣車虎哥數車”,甚至包括“全能歌手馮提莫”等,這些IP的辨識度都非常高。因此,打造屬于自己風格才是成功內容的基礎。
人的本質就是爭強好勝,人們也更愿意記住第一名。
比如:“第一個網紅鳳姐”、第一個和馬云PK賣貨的“口紅一哥李佳琪”、“快手一哥散打哥”等。
其實,每個領域都會有一片藍海,因此,我們要抓住空缺點和行業交叉點,并持續輸出內容。
泛娛樂內容有更廣的空間,垂直細分內容覆蓋精準的受眾群體。
內容的種類非常多,有圖文、音頻、視頻和短視頻等。不同類型對應不同的內容,娛樂的內容更偏向于視頻;學術類更偏向于圖文,根據自己的產品確定內容類型。
比如:“丁香醫生”應當發布醫學類內容,人群細分到生病人群等;
“冒險雷探長”發布旅行娛樂內容,人群空間更大,愛旅行的人,對外面世界好奇的人等。所以,我們要根據自己的產品對應內容的類型。
從根源出發,尋找他們的需求,找到他們關心、關注和偏愛的內容標簽。
精準定位,找到用戶真正需要的內容,衍生多點位內容。比如:“羅輯思維”的每日進步小攻略,職場大碗雞湯的內容,用戶畫像面向職場人群等,然后根據標簽,衍生出來賣書的業務。
根據用戶真正的需求點,輸出用戶關心的內容,并衍生出為他們服務的增值業務。
跟著熱門內容跟拍,發布時間根據內容與用戶是否匹配,找到最合適的時間點,根據點贊、評論和轉發數據,打造屬于自己的IP。
由于受用群體的不同,發布時間、標題、配圖和排版也各不相同。我把內容發布的時間節點分為,上班高峰期7點-9點,午休時間12點-14點,晚上睡覺前21點-24點等。
根據內容選擇合適的時間段,像時尚自媒體“InsDaily”每晚11點發布,“羅輯思維”每天早上7點發布,原理都是因為匹配用戶屬性,培養用戶閱讀習慣。
大家可以根據近期內容分析數據,如果內容不匹配,互動不頻繁等問題,可以改變發布時間與內容。
內容平臺有很多,純文字的小說平臺、圖文結合的資訊平臺、小視頻為主的視頻平臺和圖片為主的設計平臺等,它們的本質都是對應內容的傳播載體不同。
比如:電臺主播聲音更有魅力,作家的文字更有魅力,歌手的音樂更有魅力。
而不同的內容有相對應的垂直平臺,音頻APP“喜馬拉雅”、音樂APP“網易云音樂”、資訊APP“今日頭條”和美妝APP“小紅書”等。
只有找到和自己內容匹配的平臺,在對應的領域發功發力,才能事半功倍。
越接地氣越容易被人接受,給大家介紹個例子。
比如:美食類自媒體,粉絲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好吃嗎”、“多少錢”、“在家能做嗎”。而垂直內容更偏向于,“店鋪坪效”、“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等等。
所以,我們要根據自己的產品,突出相應內容的爆炸點。比如,你自己有一個小餐廳,那么越娛樂活動越多就更吸引人。
前年在某家傳媒公司工作,任務就是招聘合適的主播。這家公司最開始從主播該怎么做、直播技巧和唱歌技巧等內容方面開始運營,但是一個月過去了,基本沒效果。接手之后也沒想內容,先從根源入手,面談現有主播,他們是怎么過來的,工作中存在哪些問題等。
我發現,只有少部分主播是看到招聘廣告過來的,大部分是小主播想找一家機構,培訓一下學點經驗。
因此,我從內容的創作和分發渠道確定了兩個方案:
1)針對小白,內容以直播能賺錢,主播生活都很光鮮靚麗。
2)針對業內達人,以更專業的團隊,更多的孵化計劃為內容點,我發現最終數據效果也不錯。
定位好自己的內容和平臺后,到底怎么才能打造爆款,這一定離不開平臺的推薦機制和分享機制。
新聞可以是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只是傳播渠道的不同,而內容注定伴隨著社交,阿里系、頭條系和騰訊系內容分享機制基本被阻斷,想在一個點爆炸輻射到所有平臺已經不現實。因此,單個平臺是非常重要的,像今日頭條、騰訊新聞和知乎屬于大流量池,而微信公眾號、電商店鋪和社群屬于私域池子。
比如:抖音算是“粉絲關鍵詞推薦”、“平臺關鍵詞推薦”和“用戶裂變打造爆款視頻”。
因此,運營抖音號就是看“內容的質量”、“與粉絲互動情況”和“是否被舉報”等來持續推薦給匹配的用戶。
比如:你發布一個美食的小視頻,標簽有“美食”、“吃貨”、“北京”和“性價比高”等,平臺就會自動推薦給同標簽的人。
平臺推給的可能是,北京一個愛吃的女孩,一個餐飲工作者,長沙一個小吃貨。他們的點贊評論轉發會帶動視頻的二次傳播,通過用戶的標簽,視頻的標簽就多出來,甚至可能有“長沙”、“愛美”、“化妝”等標簽。
平臺在審核內容的時候,看內容不錯,畫面也和關鍵詞匹配,就開始推薦給美食標簽的人和愛美的女孩,這樣一個視頻可能有上百個標簽。
因此,了解平臺的算法,打造爆款視頻就更近一步。而像是公眾號和社群私域平臺,內容就要更有針對性了。
比如:讓“羅輯思維”發一篇新聞,“丁香醫生”發一篇汽車保養的推文,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私域流量要保證垂直內容的可持續輸出,和內容高速變現。
比如:健身減肥社群,如果每天只發健身方法,健身注意事項,而沒有健身課程和運動推薦裝備,私域流量最終只會越做越死。
美食公眾號除了發布美食制作,還要售賣一些廚房設備,一些速食,讓用戶感覺真的有用,當然價格需要比市面上實惠一些。
要知道,你的粉絲只是在看內容,并不是真正的了解你。那么,如何通過平臺活動,讓自己IP被用戶熟知。
如果每天打開抖音,視頻還是三天前的,你還想看嗎?
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達人孵化計劃,而個人或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平臺活動,減少推廣資源就非常重要。
頭條有大量的UGC用戶,和一部分的PGC達人們 ,活躍創作者就是在活躍平臺,積極參與平臺的活動,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平臺和創作者共贏。
如果你是做房地產的,就參與房產類的活動,育兒達人參與養娃的活動,這樣做不僅可以維持平臺的流量,還能認識一個新客戶。
內容創作者也有未來,比如:“京東10億元孵化直播達人計劃”和“頭條的青云計劃”,平臺都在盡最大力量,讓平臺有創作者,并且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做出更好的內容,對個人創作者是有很大幫助的,因為,你在創作過程中會遇見各種不一樣的機會。
1)定義你的用戶:用戶是誰?什么喜好?什么場景?
2)接近你的用戶:評論反饋、用戶訪談、問卷調查和走進場景。
3)了解你的用戶:從不同角度、不同身份和不同環境,理解用戶使用購買需求。
根據產品特性制定內容策略,并制定用戶特性,并且要不斷地測試,最終找到專屬用戶的內容。
比如:美食內容創作就不用這么高大上,話術接地氣點,與用戶認知匹配。
不同城市的用戶關注的點又是不一樣的。
比如:一線城市推銷汽車更注重停車方便,手續快不快;二三四線城市更偏向于,汽車優惠力度,汽車費不費油,毛病多不多,同一款產品不同地方要有特定的內容。
那么,作為連鎖餐廳,連鎖洗車店,小超市怎么做內容?
首先,了解你的用戶是誰。
餐廳如果你做連鎖,潛在加盟你的人就是你的用戶,他們什么喜好?多看看看餐飲新資訊,去全國各地考察等。用戶還可以在店里咨詢你,其他平臺的評論區咨詢等。
只有找到合適的渠道,多發布不同的內容,并不斷測試,才能找到企業利益最大點。
用戶標簽不只有一個,充分了解你的用戶,挖掘用戶所有價值。
比如:設計網站除了用戶發布的作品,還有賣圖片的網站入口、招聘設計師的網站入口、線下超市消費滿99元、贈周邊餐廳的優惠券、電影院的優惠券等。
這些營銷活動的本質就是高頻帶動低頻和低頻吸引流量,感興趣可以下次給大家講。
內容注定給用戶看,看完后用戶關注,沉淀并轉化才是關鍵,而內容也有屬于自己的邏輯。所以,原則上來說,我們要持續穩定地輸出優質內容。我們在做內容運營的時候,需要無限精細化。
1)標題新聞點關鍵詞盡量靠前
例如:小米上市了、華為給應屆生200w年薪、文章馬伊琍離婚、95后最年輕億萬富翁等。這些熱點一方面是吸引眼球,另一方面是重點突出。
2)起標題利用名人效應,更有看點
例如:請巴菲特吃飯、馬云pk李佳琪賣口紅、雷軍9年打造世界500強公司等。
3)善于利用地點和知名度做新聞
例如:南京國際冠軍杯、美國貿易戰后,去美國創業還有機會嗎?、你是什么垃圾,還敢來上海旅游嗎?
每一個平臺都有自己的熱點,抓住平臺熱點,蹭熱度才是快車。
4)不鼓勵標題黨,但鼓勵標題創新
特別嚴重的標題黨,還是能吸引很多人,但是平臺會封號,不建議這么做,小的品牌或者IP蹭熱度就夠了,創新的風險更大,比如文章離婚事件。
蹭熱點利用效應的文案:
從“且行且珍惜”到“各自歡喜”,馬伊琍打臉了么?
對比娛樂圈的姐弟戀,如張丹峰洪欣和張晉蔡少芬,你看好誰,不看好誰,為什么?
而創新的文案:
父母離婚,怎樣和子女溝通避免產生心理問題?
兩人盡力坎坷,最終還是離婚,你有想到么?為什么?
5)推送時間根據用戶屬性分發
內容給誰看,誰有時間看,看完后有那些反饋都需要思考。如果是樓下小超市,11點前發布一些今天的特價商品,用戶就不用跑更遠的大超市。
健身內容,發布一些睡前10分鐘動作訓練,10點以后發布就更有效果;賣車險的內容,雨天下雪天就加緊推送,美團在下雨天短信彈窗就瘋狂的推送。
所以,我們要根據用戶的屬性推送內容,并且確定推送時間。
你對這篇干貨怎么看?在留言區聊聊。
?
作者:孟德航
來源:微信公眾號“運營公舉小磊磊(ID:gongjulei)”,免費閱讀200萬字新媒體運營知識,提升新媒體運營能力。
本文由 @運營公舉小磊磊 授權發布于運營派,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