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云網(微信號:)】8月7日報道(編譯:Henry)
職業倦怠對于工作者來說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而對于那些需要依靠靈感和創造力來進行日常工作的人來說,職業倦怠會抹殺所有創新的靈感,使得工作寸步難行,稱得上是噩夢般的存在。一般在職業怠倦期,人們通常會為自己留出一些閑暇時間進行充分的調整放松,但在休憩之后如何讓靈感再次涌現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職業倦怠是如何抹殺你的靈感的:職業倦怠的癥狀頗為多樣,其可表現為長期性疲勞、情緒衰弱、態度憤世嫉俗、冷漠、工作效率低下等等。僅僅就這些癥狀來看,職業倦怠必定會對創造力和靈感造成嚴重的影響。
荷蘭著名心理學家Wilmar Schaufeli對職業倦怠這一現象做出過這樣的闡述:“職業倦怠像是一種能量的枯竭,對此我們可以拿火來舉例子,若沒有足夠的燃燒物火就不能一直燒下去,要想火焰永不熄滅,那么我們必須持續不斷地提供足夠的燃燒物。”
創造力的存在依賴于工作者對新想法與新事物的開放性、探索的自由性、以及工作自身的意義,而當工作者遇上職業倦怠時,這三個要素便蕩然而存。曾經充滿新奇點子的腦袋頓時會變得空空如也,但我們要記住這僅僅因為我們正處于工作倦怠期,而并不意味著這份工作已經和之前所期待的不一樣了。Schaufeli如是補充道:“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處于職業倦怠期的員工們會逐漸失去為公司創造實質性價值的能力,如果繼續這樣不斷工作下去,他們會變得表面平靜而心如煎熬,就像是一種隱火悶燒。從他們自己或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在這種狀態下的他們往往會落得狼狽不堪,碌碌無為。而這對于那些依靠創造力進行工作而又無法在工作和生活(社交)之間劃清界限的人來說,這簡直是一場災難。”
處理工作壓力的一般建議是在工作上退一步,或者是花更多的時間做開心的事。但正如Samantha Forge在《Kill Your Darlings》中所寫的那樣,“當你的工作與你的生活激情密切相關時,保持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想法往往看起來像是多余的。但當休閑活動成為了有償工作的延伸物時,生活和工作基本上是對半分了,此時你又要如何劃分工作和休閑之間的界限呢?”
職業倦怠的死循環對于那些工作需要創造力的人來說尤為糟糕。如果這些工作者一開始的想法就是盡可能多地完成任務,那么他們就會更容易在即將走出職業倦怠期繼續工作之時在此陷入職業倦怠。如果要想完全走出職業倦怠期并且重獲創造力,那么你必須了解自己的極限,并為自己設定限制,這與想辦法盡快找回靈感同樣重要,
以下是藝術家、企業家等各行業精英在面對職業倦怠時所采取的措施:
職業倦怠出現的一大原因就是工作要求持續性地超出了工作者的能力范圍。換句話說,工作者過分地為達到工作要求壓榨自己的有限時間和精力。對于這種情況,你最先要做的就是為自己設定一個合理的限制,雖然這對于處于動腦倦怠期的你來說可能聽起來像是一個可怕的提議,畢竟設定限制也是要動動腦子的。然而,有一項研究指出,當人們手中資源十分有限時,他們通常會被逼的打破規矩,開始“自由發揮”。所以在工作上你可以限制什么資源呢?可供選擇的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是你的時間。時間管理和分配是我們掌握的重要創造性工具之一,當你限定了自己在特定任務上花費的時間時,你就會開始對工作內容作出取舍,而不是與完美主義作無盡的斗爭,換句話說就是適可而止。
在職業倦怠期,時間和精力并不是工作者需要限制的唯二工作資源。工作者的精力總是有限的,那么他們就有必要得確保精力都用在了“正確”的工作項目上,而職業倦怠往往會榨干你的工作動力,逼著你痛苦地做不感興趣的項目工作。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學會如何說“不”并不容易,但如果你想要擺脫工作倦怠,那么這將會是關鍵一步。
有時你確實需要強行與一些問題硬碰硬,但當你面對職業倦怠時,袖手旁觀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雖然你此時最強烈的沖動很可能是盡快回歸正軌,但強行工作往往會適得其反。正如我們之前所提到的,你越想要恢復工作效率,你就會在職業倦怠的泥潭中陷得越深。相反,放下當下的工作轉而去完成壓力小一些的任務通常能助你走出職業倦怠。如以下實例:Brooks Headley是紐約市一家餐館的廚師兼老板,當他覺得自己進入餐飲服務的倦怠期時,轉而借鑒了音樂餐廳這個點子。正如他在創意網站The Creative Independent上所解釋的那樣,“我唯一次真正遇上職業倦怠的時候是我在我自己的餐廳工作的時候,當時我只做甜點。進入倦怠期之后,我開始嘗試音樂餐廳這個點子,播放音樂可以幫助我保持自我,我也找到了一個新的平衡點——音樂和工作的平衡。所以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肯定會有一些東西,我們喜歡但不一定有用,這些事物往往可以在職業道路上幫助我們重燃動力。”
與工作無關事物有時可以激發你的靈感,當然這里也有其他方法來填補你的“創造力”。正如著名設計師Emily Fischer所寫,“你必須培養自己的創意。你必須給自己注入創造力的燃料。我討厭使用‘自給自足’一詞,但我認為這是其中的一部分智慧。你如何實現創造力的自給自足取決于你自己。也許這可能意味著提前一小時睡覺,意味著抽出時間在大自然中散步,意味著去看一場藝術展,甚至只是意味著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Malinda McPherson的一項新研究論述了我們的情緒狀態如何影響我們的創造能力。他發現,雖然我們喜歡看一些傷感的電影,但積極正面的情緒實際上會讓我們進入更具創造力的狀態。所以當你感到筋疲力盡時,你也許可以利用自己的情緒來進行調整,稍微午休片刻,然后起身前往電影院。如果你不喜歡看電影,那就帶上你的狗去散散步或者給老朋友打個電話。正如Ricardo Semler所說:“我們都學會了周日回復電子郵件,但我們都沒有學會在周一下午去看電影。”
從職業倦怠中恢復過來最艱難一部就是克服你腦袋中揮之不去的聲音。“這還不夠好!”“沒有人會喜歡這個!”“你真糟糕!”“你為什么這樣做呢?”自我批評是我們所有人都有的習慣。但有時這種批評的聲音會變得過于響亮,以至于令我們無法主動克服。但是,有一個簡單的小方法可以有效壓制你內心的自我批評,那便是“縮短戰線”。假設你需要寫一本書的一個章節,不要像許多人那樣抱著頭在屏幕前冥思苦想,你可以將任務分為數個小部分并為每個部分設置一個時間節點(比如每20分鐘寫250字)。這樣一來你不僅沒有時間去做自我批評,而且一旦開始工作,就會更加容易地堅持下去。如果你覺得以分鐘為單位不適合自己,那么你亦可以小時為單位規劃一天的工作時間。正如音樂家Alicia Bognanno所說,“我總是會規劃好我的工作時間。這樣我就知道了我需要在哪幾個小時工作,哪幾個小時娛樂了,如此一來我便可心安理得地在晚上自己鍛煉、看電視、看書或其他什么。找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是克服職業倦怠的關鍵。”但是如果你的任務時間緊迫或者可用的時間非常有限,那么你就需要去創造平衡。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俞敏洪流露退隱之意?稱自以為是的努力,已成為新東方發展的障礙》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闊別五年重返網約車!周航掌舵曹操出行》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加速布局芯片!小米入股芯片公司尊湃通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