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北歐“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論壇近日在上海楊浦隆重舉行。論壇致力于以“互聯網+”大賽和海外雙創周為紐帶,深入結合楊浦區建設全球雙創示范基地的優勢資源,加強中國與北歐各國、各高校在創新創業領域的交流合作,廣泛發動北歐大學生參與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際賽道賽事,推動中國與北歐雙創教育深入交流、互學互鑒。
作為一次中國和北歐國際創新創業合作的對話與盛會,邀請中國和北歐關注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的院士專家獻計獻策,參與機構涵蓋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研討主題包含中國-北歐雙創生態建設、海外雙創周和“互聯網+”大賽北歐推廣、楊浦北歐創新中心建設、首屆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籌備等內容,從多視角、全方位探討了海外雙創周和“互聯網+”大賽國際化合作的新模式。
在閉門會上,楊浦區副區長丁歡歡介紹了楊浦在過去的三年里與北歐國家之間開展的雙創活動和豐碩成果。為了進一步推動楊浦成為中國和北歐之間雙創合作的橋梁,楊浦積極推進北歐創新中心的建設。歡迎北歐各國的創新機構和創業企業到楊浦發展。
在院士視角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郭重慶和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查爾姆斯理工大學教授劉建影分別從中國和瑞典的創新體制和大學的創新教育上為觀眾帶來了詳細的講解,讓我們看到了在創新和創業上的互補優勢。頒獎環節,海外雙創周組委會和“互聯網+”大賽組委會雙方共同為首屆中丹“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中國團隊頒發了單項獎,他們將中國青年創客的故事在海外講述,也開啟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屆中國-北歐“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論壇的成功舉辦,標志著海外雙創周和“互聯網+”大賽成為成為聯通中國與北歐各國政府和高校的重要平臺,各方將攜手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發展,打造開放融合、協同創新的“互聯網+”國際雙創新平臺。
來源:看看新聞網
花絮新聞
兩個北歐男孩眼中的中國創新
Andre來自丹麥,Joel來自瑞典,他們共同參與了復旦一個為期兩周的夏季課程,從遙遠的北歐來到中國。這是他們在上海的最后一天,創新大賽的金獎或許是他們此行最好的紀念。
在第二屆中國-北歐“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記者認識了兩個歐洲男孩,Andre和Joel。Andre來自丹麥,Joel來自瑞典,他們共同參與了復旦一個為期兩周的夏季課程,從遙遠的北歐來到中國。這是他們在上海的最后一天,創新大賽的金獎或許是他們此行最好的紀念。
從自己旅行,到為無數人設計旅行
在與中國學生同臺交流的創新大賽決賽現場,他們帶來了自主設計研發的一款智能旅行APP——Nordico(“諾迪克”)。“現在人們說到去旅行,要么去找昂貴的旅行社,要么嘗試通過瀏覽數以千計的旅游網站做攻略,而Nordico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分析系統,可以根據用戶的預算、需求和喜好,量身定做出一套包含交通、餐旅和旅行線路的套餐。”
Nordico的創始人Andre是個看起來有點害羞,但一說起話來就滔滔不絕的大男孩。他告訴記者,這個APP的最初想法其實來源于一次與女友到東南亞旅行的經歷。“我們都是學生,沒有很多錢,出發前一點點做攻略耗費了大量精力,這時我就在想,為什么沒有一個平臺能幫我做這些事?”于是,專攻理工科的他找來了學國際政治學的Joel,外向開朗的Andre負責設計和創意,安靜內秀的Joel負責市場運營,在遠離家鄉的中國一起創辦了Nordico。
試想一下你要計劃到歐洲旅行,此前你從未去過歐洲,或許你只知道倫敦和巴黎,但其實歐洲還有很多城市。在數以千計種“歐洲游”的旅行線路中,Nordico平臺最終會為你提供一個你從未想過的建議,比如第一站到里斯本,第二站到丹麥。你會發現,這條線路非常適合你,而且還會為你省很多錢。
為了更了解目標受眾,Andre和Joel走上上海的街頭去采訪,問問普通市民的旅行習慣,是喜歡找旅行社還是自己做攻略,并推薦了他們的APP,就這樣Nordico有了第一個中國用戶。林想和男友到歐洲旅行兩周,她向Nordico輸入了自己的預算和時間、喜好等信息以后,大數據為她篩選出一條從倫敦、哥本哈根再到赫爾辛基的線路,并設計了每到一處的詳細行程。機票和酒店價格每天都在變化,Nordico會為她篩選出最劃算的方案。而通過Nordico在丹麥的總部,APP還幫她辦好了簽證。
他們眼中的年輕一代
明天就要飛回各自的國家了,這樣的游學之旅讓他們受益匪淺。由復旦大學北歐中心發起的夏季課程在每年的7月如期而至,為期兩周的課程,由講座和參觀訪學兩部分組成,不但讓學生自主研究項目進行創新實踐,更讓他們有機會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和社會。
說起對中國創新環境的印象,一直話不多的Joel提到他最初尋找搭檔的經歷。“我發現在這里想找到搭檔來研究一個新項目很困難,中國的年輕人非常謹慎,他們會覺得如果要花很多時間在一個項目上,這個項目就必須是很有希望成功的,否則會因此而失去其他的機會。”很多時候,他都能感覺到中國年輕一代身上的壓力。
在北歐,年輕人們更放松一些。“有時我們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在這個項目上,即便它不成功,我們也能得到來自家庭和學校的支持,會有其他重新嘗試的機會。”但從另一角度看,中國是個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地方,年輕人都非常努力,他們目標明確,能創造出一流的項目和產品。
在Joel看來,這與政府支持創新的氛圍分不開。“中國的政府對于優先發展某一個產業,會在短期內出臺明確的指導方向和優惠政策,然后投入資源支持年輕人在該領域進行研究和創新,但在瑞典,同樣的過程就會持續更長時間,有時瑞典政府會花好幾年來思考清楚到底我們要追求什么領域,未來應去往何方。”
在這場中歐之間的創新大賽上,記者也看到許多非常有實力的中國團隊。在創新大賽中另外一個獲得金獎的團隊是來自河北大學的“Green time-China”,項目成員均為大三的在校學生,但他們的項目已經取得了五個發明專利。像這樣“硬核”的項目,在中國大學生團隊中并不少見。而相較而言,北歐學生的項目則大多展示了一些過去沒有的創新理念。
獲諾獎最多的北歐國家如何鼓勵創新?
瑞典是個只有一千萬人口的小國,歷史上卻誕生了29位諾貝爾獲獎得主,是全球五個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余四個為法國、德國、英國和美國。瑞典駐滬總領事館副總領事施子天告訴記者,瑞典整個國家都沒有什么階級,大家都是聚在一起搞創新。“國家環境是非正式的,非常隨意,鼓勵每個人能說出自己的想法,特別是鼓勵個體去承擔責任。”
瑞典國家的教育水平比較高,60%的人有大學教育程度。鼓勵批判性思維,始終貫徹在教育之中。“幼兒園老師會跟孩子說,老師說的不一定對,你要有自己的想法。” 在瑞典,男女非常平等,男人也有帶薪的哺乳假,父母可以帶薪休假去照顧孩子。“很多人說瑞典人好像挺懶的,他們經常去休長假,其實我們還是希望能夠保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這對于創新非常重要。”
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查爾姆斯理工大學教授劉建影認為,國家的創新還得益于社會福利和管理制度非常透明。“說句普通的話,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你應該享受的待遇你不會丟掉,你也不需要自己去找,如果你忘了,政府會寫信告訴你。”保障人的安居樂業才有精力去創新。
鼓勵創新的機制也非常重要,瑞典從國家法律來保證知識產權,保護創新個體。“在中國,如果你是一個學校的教授,你的知識產權應該是屬于學校,但瑞典從法律上對個人成果進行保護,你可以跟學校建議去做什么事,你可以去做,也可以不做,一旦搞成功了,就是一個公司,可以為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那么老師或大學生創業之后,如何去維護這個專利呢?目前瑞典正在逐步建立一個創新平臺,建立在各個大學或園區里,讓教授和學生得到經費和專利申請方面的支持。
由楊浦區科委和北歐創新中心(上海)聯合主辦的中國-北歐“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論壇今年已經進入第二屆,推動了中國與北歐雙創教育深入交流、互學互鑒。楊浦區副區長丁歡歡介紹,楊浦在過去的三年里與北歐國家之間開展的雙創活動成果豐碩,為了進一步推動楊浦成為中國和北歐之間雙創合作的橋梁,楊浦正積極推進北歐創新中心的建設。2018年10月,楊浦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辦了四場海外雙創周活動,海外雙創周和“互聯網+”大賽成為成為聯通中國與北歐各國政府和高校的重要平臺。
來源:上觀新聞
創新前沿活力楊浦!
上海市楊浦區——國家首批區域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國家首批創新型試點城區、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國家首批創業先進城區、中國科協全國創新驅動示范區、全國科普示范區、上海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
最前沿的創新資訊傳遞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