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info view
美國《展望周報》(The Outlook)總編黎曼·阿博特(Lyman Abbott)在自傳里記錄了他父親的一句話:「自古以來,凡哲學上和神學上的爭論,十分之九都只是名詞上的爭論。」后來阿博特評論說:「我父親的話大抵是不錯的。但我年紀越大,越感覺到他老人家的算術還有點小錯。其實剩下的那十分之一,也還只是名詞上的爭論。」
本文作者:冒志鴻? ?美國ArcBlock創始人兼CEO
撥開「名詞」迷霧,透過現象看本質
今天的區塊鏈行業新名詞層出不窮:「中心化」 vs 「去中心化」,從「公有鏈」 vs 「私有鏈」、「聯盟鏈」, 到后來的 「許可鏈」 vs 「無需許可鏈」,還有「主鏈」 vs 「側鏈」、「根鏈」 vs 「子鏈」,「狀態通道」,「閃電網絡」,更有「Layer 0」、「Layer 1」、「Layer 2」 這種數字編號的命名,令人有種「黔驢技窮」的感覺 …
其實這些很多都只是無謂的「名詞」之爭,往往概念越是模棱兩可,人們才越會陷入這種名詞上我是你非的爭論,妨礙對事物本質的認知。我認為,應該把區塊鏈放在互聯網乃至電信網發展的歷史中去觀察,透過現象看本質,理解區塊鏈的本質和去中心化的真義,才是把握行業脈搏的關鍵。
上圖左側是互聯網應用的架構簡圖(這里只畫了 Web 應用,但與其他類型的應用基本類似),而右側則是區塊鏈網絡和去中心化應用的架構簡圖。
可以看到圖中兩個技術架構非常相似:左邊的互聯網,我們非常熟悉了解,以至于覺得「本來就應該這個樣子」,但實際上互聯網這一架構也是歷經將近 20 年的激烈競爭生存下來的;右邊的去中心化應用的架構圖,雖然這一最新的「鏈網」架構是我們在設計 ArcBlock 平臺和服務的過程中摸索總結出來的,但在 Cosmos 等其他同行推出的產品身上發現原來「英雄所見略同」。
Web 應用和 DApps 都需要相似的網絡、節點到框架三層架構的支持和服務。參照互聯網 Web 應用的發展,可以明白圍繞著 DApps 的是專業分工、選擇多樣的基礎網絡、節點服務器和開發框架。
此外,互聯網應用離不開數據庫技術,后者誕生時間比前者稍早一些,而兩者的發展也相伴相生。在數據庫發展的早期,也曾經「百花齊放」,出現無數種數據庫技術競相爭奪「王者」地位,最終只有少數存活下來,而 SQL 語言成為統一絕大多數數據庫查詢的通用語言,而采用例如 ODBC、JDBC 這樣的連接中間件、應用開發層的 ORM (Object Relationship Mapper,目標關系映射)等部件已經成為 Web 應用標準的設計模式。
如果我們把互聯網 Web 應用的數據庫訪問部分加上去, 同時也把區塊鏈應用中訪問上一代主流區塊鏈更理想的一種方式加進去,我們就看到下面這樣的圖:
兩者何等的相似?結合互聯網的架構,相信很多聰明的讀者朋友會從這相似性一下子就豁然開朗,理解了區塊鏈網絡的架構應該是什么,以及去中心化應用在這個體系內的地位。
其實不必驚訝,類似的相似性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出現的。今天互聯網的架構也和過去的電信網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技術的發展總是螺旋曲折地穩步前進,因此,當我們今天看到一項大肆宣傳的新技術憑空搭建了一個徹頭徹尾革新的架構時,反而要多加小心,考察其是否「靠譜」。
進入 2019 年,區塊鏈網絡架構在區塊鏈領域嶄露頭角,ArcBlock、Cosmos (原 Tendermint)和 Polkadot 是目前支持鏈網架構姿態最明確的幾個團隊。
從上圖 ArcBlock、Cosmos 和 Polkadot 技術對比圖可見,這三家產品的最大特點就是「織鏈成網」。我們相信,當越來越多人理解了區塊鏈的架構后,大部分團隊可能都會采用這樣的架構,或者成為架構里的生態一環。目前,ArcBlock 的鏈網和 Cosmos 主網相繼在 2019 年第一季度發布,均已宣布可以支持無限條鏈的自由組網,Polkadot 迄今發布了幾個測試版本,其官方博客宣布今年第三季度將發布第一版能支持高達 100 條鏈左右的鏈網(而之前的白皮書表示支持數百條鏈),并在 2020 年開始第二版發布后才能支持更多的鏈加入。
直到今天,互聯網并沒有完全取代電信網,雖然在大眾心目中,互聯網的價值和重要性已經遠遠大于電信網。不過,僅僅就在十幾、二十年前,互聯網在大多數電信運營商眼里不過是一項「增值數據業務」。在很長時間里,電信網一直在演進融合,這中間還有「廣電網」這個曾經重要、如今幾乎被忽略不計的網絡,「三網合一」的「融合通信」曾經是 10 年前業界熱議的目標和理想,如今卻以互聯網融合一切悄然成為了現實。今天的區塊鏈網絡,基于 P2P 協議基礎,因此在很多人眼中,也只是互聯網承載的一塊「小業務」,正如過去互聯網生長在電信網中一般,但未來,我們堅信區塊鏈網絡將大于并包容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