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汽車盤旋在山腰公路上,車里的人往外一望,能看到漫山遍野的獼猴桃林。成片的藤葉爬在T型架上,縱橫交錯,隨風搖曳,與高原上的藍天白云構成一幅鄉村夏日圖。如今是7月底,距離果實成熟期還有兩個月,毛茸茸的果子看起來著實稚嫩細小,三五成群地掛在藤葉下,用肉眼難以察覺的速度,在陽光雨露下悄無聲息地成長。
圖為貴陽市修文縣谷堡鎮的獼猴桃林。
(央廣網記者 陳銳海 攝)
? ? ? ?貴州省修文縣谷堡鎮的這片獼猴桃林中,有120畝是村民黃良華的。他幾乎每天都在跟這120畝地打交道,修枝、施肥、澆水……從一個藤架下鉆到另一個藤架,忙完這畝地就跑到另一畝。長年累月的田間勞作,加深了這個果農的膚色,更是鼓足了他的腰包。原先在外務工的他,經過十年的摸索,如今靠著這片獼猴桃林,成了年純收入40萬元的返鄉創業者,還解決了村里十幾個貧困戶的就業問題。
? ? ? ?黃良華的致富經全在山腰上的這片果林里。但要說起來,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谷堡鎮(當時稱“谷堡鄉”)的農民就發現他們腳下的土地適宜種植獼猴桃,因而家家戶戶開始栽起果樹,等果子成熟了,再各自挑到鎮上賣。無奈缺乏專業的種植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地里的獼猴桃產量低,質量也不夠高,挑到集市上,一斤五毛錢還總賣不出去,山里的生活依舊沒得到改善。
? ? ? ?黃良華還記得,直到2009年,農戶住的還是茅草屋或土坯房,山間的路盡是土路,交通極其不便,一下雨就四處泥濘。地里收成不好,年輕人紛紛走出大山,進城務工,留下走不出去的老人與小孩。盡管地里還偶有老農勞作的身影,但大多數地還是被閑置了,慢慢地也就荒廢了。
黃良華在獼猴桃林修剪枝葉。
(央廣網記者 陳銳海 攝)
? ? ? ?2009年,在外打工的黃良華聽說家鄉正在鼓勵青年返鄉創業,大力發展獼猴桃產業,打造精品水果品牌。鎮政府不僅要給果農提供果苗和T型架的補助金,還將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黃良華覺得這是個機遇——如果在家能賺到錢,他也不愿大老遠跑出去打工,上有老下有小的,難免照顧不到。再三考慮之后,他回了谷堡鎮。
? ? ? ?試驗是從自家的那20畝地開始的。
? ? ? ?有了苗木補助,種植成本稍微降低了。更重要的是,鎮里給他們定制了一套種植標準,讓獼猴桃的生產有了科學的依據。無論是授粉、剪枝、澆水還是施肥,每個生產環節都有明確、統一的標準可以遵循。此外,鎮政府還經常把農業專家帶到田間地頭,實地給果農們進行技術培訓。如今設置在田間的農業大數據可追溯系統,更是能實時監測、收集到獼猴桃生產過程中的溫度、濕度、光照、蟲害等因素,為農業生產的科學施策提供數據基礎。
圖為貴陽市修文縣谷堡鎮的獼猴桃林。
(央廣網記者 陳銳海 攝)
? ? ? ?頭一茬果實是在2014年收成的,相比以前,不僅產量高、品質優,還不愁銷路——鎮里引進的大企業對獼猴桃進行保底價收購,農戶再也不用擔心賣不出去。
? ? ? ?黃良華嘗到甜頭,開始用打工攢下的幾萬元的積蓄,陸續流轉村里其他人家閑置的土地,擴大生產規模,直到如今的120畝。
? ? ? ?對村民來說,這也是一種增收方式。他們將土地的經營權流轉給黃良華這樣的種植大戶或者專業合作社,以獲得一筆逐年遞增的土地流轉金(2019年一畝地流轉金約為800元)。
? ? ? ?同時,村民尤其是貧困戶,還能獲得一個就業機會。黃良華如今忙不過來了,常年雇村里及周邊村落的十幾個貧困戶協助自己管理林地。工人每個月能獲得兩三千元的勞務收入。獼猴桃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其他專業合作社也分別從村里雇工,日平均工資約為120元。
圖為貴陽市修文縣谷堡鎮的獼猴桃林。
(央廣網記者 陳銳海 攝)
? ? ? ?黃林便是谷堡鎮某獼猴桃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返鄉創業的他在2012年成立了這個合作社,28個社員多為村里的果農。他們流轉了1864畝土地,按照鎮里定下的十一個生產標準種植獼猴桃,2018年合作社的毛收入約為800萬元,利潤達500萬元。
? ? ? ?“以前大家各種各的,標準不一,我防蟲,你不防,收成難免受到影響。如今規模化、標準化的種植不僅降低生產成本,還能提效提質,形成品牌效應,價格也就提上來了。”據黃林介紹,現在谷堡鎮獼猴桃的畝產約為3000-4000斤,平均售價約為6元/斤。而在2009年,畝產約為1000斤,均價是現在的一半。
圖為貴陽市修文縣谷堡鎮的獼猴桃林。
(央廣網記者 陳銳海 攝)
? ? ? ?從散戶散種到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從自產自銷到“訂單種植、訂單收購”,再到電商銷售,修文縣谷堡鎮的獼猴桃再也不需做賠本買賣。
? ? ? ?據谷堡鎮鎮長陳萬兵介紹,獼猴桃產業的發展,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青年返鄉創業,閑置的土地少了。目前,全鎮獼猴桃種植面積達6.4萬畝,占總種植面積的36%,6000多戶農戶有4128余戶在從事獼猴桃生產。全鎮擁有獼猴桃公司16家,合作社42家,獼猴桃微型企業58家,100畝以上的獼猴桃種植大戶有35戶。
? ? ? ?同時,成為國家出口獼猴桃示范基地的谷堡鎮,已將獼猴桃產業作為該鎮脫貧攻堅的民生產業。全鎮216戶貧困戶中,有83戶在獼猴桃產業中走上脫貧路,其他的貧困戶也在務工或養殖業中增收。
? ? ? ?回鄉十年,黃良華見證了家鄉的變化。山腰上爬滿了綠色的果樹,村里蓋起了一棟棟小樓房,路再也不是土路,一條條水泥路縮短了他們進出村的時間,大家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了。他不僅在村里蓋了兩層樓房,還在城里買了一套房子。憑借著獼猴桃發家致富的他感慨:“農業種得好,能賺錢,確實離不開科學的技術與管理。”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