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媒體傳出了互金行業整改延期的消息。網上搜羅了一圈,給出已獲證實的消息說是,原定于今年3月完成完成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的工作,將延期一年多。
對于整改工作尚未結束的平臺而言,終于有一絲喘息放松的機會了。然而,要是你以為面對網貸監管可以渾水摸魚了,那你就錯了。因為,從我們對網貸行業整改總結回顧來看,即使互金整治延期,網貸監管對電子合同存證的要求只增不減。
為了給大家一些參考,從網上整理了一些資料,對網貸監管進行一下總結回顧。?
網貸行業監管政策,地方整改回顧
監管政策層面,依據一個“辦法”兩個“指引”。 2016年8月24日《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發布,此次“新規”提出了大量與安全相關的新規范,“身份認證和數字簽名”首次被提及。 2016年11月28日《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成為行業規范化發展的重要一環。 2017年2月23日《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加速了網貸平臺合規進程。 地方整改、備案層面,在2017年北上廣、廈門、深圳等多地緊鑼密鼓地推進相關工作。 2月,全國首份網貸機構備案登記細則在廈門市率先落地——廈門市金融辦印發《廈門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暫行辦法》。要求網貸平臺須提供與第三方電子數據存證平臺簽訂合同存證的委托合同復印件。 2月中旬,廣東發布首個全國地方性網貸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廣東省<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同時也印發了《廣東省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 2月下旬,北京金融監管部門陸續下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事實認定及整改要求》。 5月,深圳針對部分企業下發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現場檢查調查表和事實認定及整改要求。 6月1日,上海市金融辦辦發布《上海市網貸機構業務管理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要求與第三方電子數據存證平臺簽訂的委托合同存證的協議復印件。 6月10日,上海市金融辦發布《上海市網絡借貸電子合同存證業務指引》,這也是全國首個針對網絡借貸電子合同存證業務的指引性文件。將電子簽名、電子存證落實到網貸行業,進一步加速了整個行業的合規化進程。
網貸行業監管:電子合同存證是重中之重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去年8月24日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廈門、廣東地方的監管條例以及北京的整改要求,均對網貸平臺電子合同存證事項提出要求。網貸行業引入第三方電子合同存證,對平臺來說已成為不得不完成的合規指標。
上海《指引》發布時,引來大批網貸平臺關注。如今監管延期,一些網貸平臺似乎又想拖延。事實上,接入電子合同存證是利好的,網貸平臺要想長久地發展下去,就必須遵守規范化發展的原則。然而,大多網貸平臺對于電子合同存證業務并不樂見。其中,網貸平臺信息數據的安全,成為網貸平臺擔心的重點。
當然,擔心也不是毫無道理的。一方面第三方電子合同存證平臺良莠不齊,另一方面網貸平臺進行電子合同存證時,對信息安全要求很高。
1號簽破解網貸平臺對電子合同存證疑慮
事實上,深入了解便知,有一些電子合同存證平臺還是非常優質靠譜的,比如1號簽。
以注冊用戶數超過千萬的掌眾金服為例,合同簽署量不低于1200萬份/年,在電子簽約對接方案上的核心訴求主要是:
1、電子簽章的響應速度足夠快,而且穩定,能容納并發的電子簽章操作;2、平臺與用戶的協議,在任何狀態下,都不能脫離掌眾平臺而存在。(言外之意便是要求對用戶信息安全、商業數據保密)
針對掌眾金服的應用場景和核心訴求,1號簽給出SDK對接方案。簡單來說,1號簽的SDK相當于一個電子簽章工具包,掌眾金服的服務協議不必傳遞到1號簽平臺,可以在掌眾金服平臺本地進行簽約。

(流程交互步驟如上圖)
整個數字簽名過程中,合同只存放在掌眾金服平臺,無需通過網絡發送給1號簽平臺,不僅1號簽平臺沒有接觸到合同內容,任何第三方平臺都沒有獲得合同內容的可能性。完全避免了網貸平臺對于用戶信息安全、商業數據機密泄漏的擔心。?
因此,網貸平臺在進行選型電子合同存證時,不妨多多考量第三方電子合同存證平臺的安全穩定性,以尋求1號簽這樣的最佳解決方案。面對監管要求,還是需要及早引入電子合同存證,畢竟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持續發展是各方的共同訴求。
落實行業政策,走規范發展之路
1號簽在電子簽名領域以技術過硬,產品穩定著稱,通過部署集群技術的分布式架構,擁有頂尖的系統可靠性,適應大數據量的高并發,服務了掌眾金服、希望金融、旺財谷等眾多互聯網金融企業。歡迎與1號簽合作,同時我們也接受免費咨詢服務。
隨著監管政策逐步下發與落實,政策風險也關乎著平臺的生死存亡。落實行業政策,規范化發展是網貸平臺的必經之路。相信踏踏實實做事,一步一個腳印的穩健發展必能脫穎而出。?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