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首要問題就是找合伙人。因為創業后,每天和你朝昔相處的就是你的合伙人。
一個個明星創業公司背后是一對對相互扶持的合伙人:
蘋果的Steve Jobs和Gary Woziniak
微軟的Paul Allen和Bill Gates
甲骨文的Larry Ellison 和Ed Oates
惠普的Bill Hewlett 和Dave Packard
谷歌的Larry Page和Sergey Brin
雅虎的楊致遠和David Filo
eBay的Pierre Omidyar和Jeff Skoll
?……
?……
還有三人團、四人團、五人團……..!雷軍在小米創業初期找了7個合伙人,以及百度七劍客和阿里巴巴十八羅漢。

(雷軍和七個合伙人)
談到“該找什么樣的人成為合伙人”時,很多創業者的第一回答都是找一個認識幾年或幾個月的熟人或曾經共事過的同事。
如新東方三駕馬車(俞敏洪、徐小平、王強)、攜程四君子(梁建章、沈南鵬、范敏、季琦)、騰訊五虎將(馬化騰、張志東、許晨曄、陳一丹)、復旦五虎(郭廣昌、梁信軍、汪群斌、范偉、談劍)……他們在創業前就是校友,合伙人不過是新稱呼而已!

(新東方三位合伙人)
從舊人到合伙人身份的轉換,就像你有一個談了四年戀愛的女朋友,成為合伙人無非就是把她帶去小教堂完成婚禮儀式而已,但是誰說合伙人一定要找舊識?
美國的Enplug(互聯網式廣告牌)就是由五個陌生人建立起來的,其創始人劉南茜采取的做法是看彼此間是否有共同點來判斷是否適合一起創業,而不是花上幾個月時間來熟悉彼此再決定創業。

一眼定情的還有滴滴出行的程維和CTO張博,兩人相識源于一個微信群,一見面,程維一眼就覺得是他了,也許這就是合伙人之間的眼緣吧!
無論長時間的考慮還是一眼定情,在選擇合伙人時,有五點是創業者需要考慮的:
互相欣賞
Enplug的創始人劉南茜覺得合伙人Balaji Sridhar是MIT畢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還能說五國語言很了不起,Balaji Sridhar也覺得南茜在大學開始創業很酷,另外一位聯合創始人大學輟了學,僅靠線上玩撲克牌掙了七位數,在企業里彼此都是平等的,且互相欣賞對方身上的優點。

(圖為Enplug創始人劉南茜和合伙人Balaji Sridhar)
再看看劉備與諸葛孔明也是相互吸引、相互欣賞,兩人都崇尚德治、重視做人,贊成推行仁政。要說道互相欣賞和人格魅力,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之一的蔡崇信當初選擇阿里巴巴就是被馬云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生活平臺相同
對于單身的合伙人來說,基本上大家的生活都是在一起的。更有甚者會從家里搬出去,一起住在一間小公寓里,這樣一來工作生活十分協調一致,對于生活工作之間的平衡大家都是平行的,并且溝通及時高效,不用去擔心生活方面的不同。
其實,最關鍵的還是創業合伙人可以達成一致的工作節奏,到底周末要不要工作或哪一天晚上加不加班,這樣能夠確保溝通的及時和工作的順利推進。
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相較于員工,合伙人對工資的需求就會比較低,因為看重的都是公司長期的發展。在Enplug創業初期,合伙人都靠各自的存款生活,全職投入工作。在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后,大家都可以沒有負擔的投入創業,不用擔心還債或者需要做份兼職還賬。
你要找的合伙人創業是否因為不愿意在谷歌拿著穩定的薪水,而是想做一些很酷的事情?或者是她非??释艹删妥约旱氖聵I?
這兩種類型的合伙人可以把企業做成功,有相同的企業財務收入目標可以幫助企業打好基礎。
總的來說,看他是否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可以支撐未來幾年的低薪甚至無薪的創業之旅。

能力互補
優秀的團隊最重要的就是要互補,分工明確、各有所長、各司其職!
像Enplug有五個合伙人的企業很少見,但是大家分工明確,包括設計、財務、硬件、運營、軟件。事實上合伙人如果擅長領域相同,更容易出現分歧。
比如達達創始人和合伙人在創業前已經是哥兒們,在創業后也是大家做好自己所擅長的;另外校友幫也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貝貝網的張良倫和柯尊堯、蘑菇街的陳琪和魏一博、途牛網的于敦敬和嚴海峰、卷皮網的黃承松和夏里峰等,他們都是在校友的基礎上又做到了能力互補。

張良倫和柯尊堯(右)
價值觀相同
雖然大家各有所長,但是基本的價值觀相同。
因此無論什么時候,即使鬧了矛盾都會尊重彼此,彼此團結信任,共同的價值觀關系到創業者會建立和形成一個什么樣的初創團隊。
攜程四君子在一次聚會上討論了一夜互聯網話題,從此,一家旅游服務電子商務網站的雛形就這樣誕生了,對互聯網的共同認知和價值觀才催生了今天的中國的“攜程在手,所走就走”。

(攜程四君子)
還有馬云在找合伙人時,憑借自己的個人魅力和事業愿景把十八羅漢緊緊聚在了一起,共同的夢想是創辦世界上最偉大的互聯網公司,這就是合伙人們共同的價值觀!
找到一位合適的合伙人就像找人生伴侶一樣,有些人一看就是對眼了!但是在尋找合伙人之前創業者需要思考幾個問題:
1、有哪些至關重要企業業務(Activity)可以讓企業獲得成功,完成這些業務需要什么樣的初創團隊?

好馬配好鞍,好的合伙人需要放到讓他們能展現自己能力的崗位上,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用。因此,根據業務需要去有的放矢地找合伙人,才是走對了方向。
2. 合伙人對于搞這些業務是必要的嗎?
業務指你的企業必須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以及讓其他模式正常運轉的業務。這些業務定義了你企業能做其他企業不能做的,包括消費者、渠道、消費者關系以及收入等。你也可以例舉出早期里程碑發展的重要事件:如現金流為正、突破百萬用戶、注冊申報等。
3. 合伙人的這些技能可以外包嗎?或對于企業的DNA是不可分割的嗎?
?舉個例子,你打算開發個移動APP。那合伙人是否能夠擁有作為項目經理負責整個APP軟件開發、用戶端設計、開發用戶需求的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了。不然的話,可以考慮在企業初期選擇外包團隊來降低風險。

關于找人和找對的人上,我們最后來看看各位大佬們的觀點是怎樣說的:
周鴻偉:“不會找合伙人不配做創業者。”可見在他看來找合伙人成為創業者的首要條件了!
雷軍:“花足夠的時間至少找人,至少70%”。
徐小平:“合伙人比商業模式和行業選擇還要重要,甚至遠超于你是否處在浪潮之巔”。
美團王興:“合伙人就是“合”而不同?!?/p>
樂視賈躍亭:“要把公司合伙人化?!?/p>
總的來說尋找合伙人的最關鍵之處在于“合”,畢竟抱團取暖比單項匹馬戰斗的時間更久!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