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周勝潔
今日大暑,又到一年中最熱的時刻!
根據市中心氣象臺的監測數據
今天上海市區徐家匯最高氣溫已經達到
36.3℃!
刷新今年氣溫最高紀錄!
天氣雖熱,但在金山
卻有這樣一位小哥哥
能夠讓你一眼就看盡一年
從最炎熱的夏天
去到陽光燦爛的春日
去到碩果累累的秋天
甚至去到白雪皚皚的寒冬
這位金山青年名叫蔣智雋,去年此時,朱涇花開海上生態園的向陽花被他的鏡頭所記錄,成就一張大暑節氣的美照。
歷經一年半,他走遍金山11個街鎮、工業區,按下幾千次快門,精挑細選24張,組成了“金山二十四節氣”圖。一年二十四節氣不一樣的金山美,在他的鏡頭下,徐徐展開。
為了拍攝“驚蟄”
他讓妻子和孩子在紫色花海中來回走了很多遍
為了拍攝“白露”
記錄晨霧繚繞的村莊
他一早5點多起床爬上金山電視塔
用長焦鏡頭拍下如水墨畫般的保衛村
為了拍攝“立冬”
他了解了區內各處古樹名木
最終找到亭林鎮松隱禪寺內的銀杏古樹......
而這些,都還算不上他拍攝之“最”
這一組金山二十四節氣中
究竟哪幾張讓他最為得意呢?
?最偶得——芒種?
去年6月,芒種前后,原本蔣智雋開著車是去金山工業區的金水湖采風,拍了一圈卻沒有收獲滿意的作品。
略感失望的他便駕車回家,路過金山工業區合興村,路邊匆匆一瞥卻讓他欣喜萬分,開始耕種的合興村,拖拉機在田間游走,飛過一群白鷺。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蔣智雋馬上在路邊停車,自己充當人肉三腳架,拿著相機馬上捕捉了這一畫面,從而才有了這一張“芒種”。
?最難拍——小雪?
小雪節氣圖,坐標為朱涇鎮東林寺。雪中寺院,有一種“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之感。這張難,難在突破。2014年,蔣智雋拍過東林寺。那一張照片曾被不少攝影發燒友借鑒。
這一次,他需要拍出東林寺不一樣的美。
為了這張“小雪”圖,蔣智雋在東林寺從中午一直待到傍晚四五點,找了各種角度進行拍攝。直到他在東林寺二層大殿門口,看到了灰瓦紅墻。
?最意境——大寒?
無人機,90°俯視航拍,拍出一個銀裝素裹的涵養林,透出大寒的極致美景,讓人宛如看到了大興安嶺的冬季。
蔣智雋對金山區呂巷鎮涵養林很熟悉,去過不下三四次。去拍攝的前一晚,他注意了天氣預報,預報會下一晚上的雪,但不一定有積雪。
第二日一早5點多,發現銀裝素裹的世界后,蔣智雋馬上出發,20分鐘車程趕往呂巷,就為記錄下這一刻的大寒之美,這張也讓不少人驚嘆,上海金山竟有如此雪景。
?????
蔣智雋是土生土長的金山人,理工男,大學畢業后當過村官,做過城管執法人員,為“創城”奔走宣傳。
只因為高中時感受到攝影能夠定格瞬間的魅力而對攝影產生了興趣,一堅持就是十余年。自己翻閱攝影書籍、專業雜志,磨練攝影技術。幸好擁有國畫、書法作為基礎,幫助他提升審美能力,也對他的攝影產生很大影響。
直到大學畢業,蔣智雋才用自己打工掙來的5000元買了人生第一臺單反相機——賓得K-r,如獲至寶。
在拍攝二十四節氣前,蔣智雋已經完成了金山十二時辰、Q趣金山等系列作品的拍攝,熟悉了金山大大小小的人文美景。
蔣智雋說,他一直覺得
在世界上走一遭
有人留下音樂
有人留下文字
有人在別人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而他選擇為這個世界留下一些照片
讓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對于下一步的拍攝打算
蔣智雋也有自己的計劃
第一個計劃想拍一些金山人文
最美的風景還是由人組成
金山素有“好人文化”
他想拍些人物照
記錄各行各業人物的工作狀態
另外他還想拍攝一組新老照片的對比
金山的每段時期都有不同的面貌
比如現在的城市沙灘,歷史上是鹽田
社會的發展可以用影像來記錄
這一年半的時間,蔣智雋累并快樂著
他只希望用自己的鏡頭
挖掘和定格家鄉不一樣的美
從而喚起更多人發現身邊的美景!
為這位小哥哥點贊!
往期精彩 點擊查看
整理:喬安娜 由受訪者本人供圖
責任編輯:黃奕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