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新京報刊發《新氧APP商家涉售違禁藥,“變美日記”可造假》報道。對此,新氧在當天作出回應,已組建內部調查小組第一時間對相關賬戶和日記進行了封禁。新氧稱,雖然該機構并未在新氧上架違禁藥品SKU,但還是第一時間還是對涉事機構進行了下架,對觸碰安全紅線的機構“零容忍”。
短評
? 這篇報道主要涉及4個主體,分別是:新氧、在新氧上運營的某家醫美機構、在新氧上制作案例和醫生問答的代運營、醫美技術培訓速成班。
? 新氧的核心資源是大量醫美消費者。醫美機構、代運營是為了在新氧上盡可能獲取更多消費者,通過服務他們取得收益。速成班是另一條線,給不是醫生、或不是醫療美容醫生的人,但又想掙醫美消費者錢的人,提供“速成醫術” —— 這件事毫無疑問是違法違規的,國家有法律法規和執法機構監管,不必贅述。下面重點看看,在醫美機構、代運營主體上可能存在哪些問題。
? 醫美機構、代運營的相同目標是:在新氧上盡可能獲取更多用戶到店。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有很多正規方式,也有很多不正規方式。不正規方式就像新聞中提到的:超低價誘導、偽造案例、偽裝醫生。這類不正規方式,屬于新氧監管范圍,必須嚴查嚴打,給使用正規方式的機構和代運營創造一個規則清晰、售價合理、健康公正的平臺環境。
? 醫美機構的另一個目標是:從新氧的用戶身上獲取收益。(代運營一般是從醫美機構身上收費,也有部分采用分成制間接從新氧用戶身上收費)。同樣的,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有很多正規方式,也有很多不正規方式。不正規方式就像新聞中提到的:銷售未獲得中國CFDA批準的韓國肉毒素、人胎素等違規產品和項目,不提供藥物真偽驗證,用速成班假醫生等。這類不正規方式,新氧只能弱監管,因為消費過程的主導權已轉給醫美機構。新氧可通過回訪、抽查、消費者投訴等獲得信息,對違規機構采取基于平臺的處罰,例如罰款、限流、下架、封店、舉報等。但是,針對醫美機構這些違規違法行為本身,新氧沒有處置權力,而應該由工商、衛生、公安等部門處理。
? 說更直白點,互聯網平臺成熟后,其獲取收益的模式類似“國家收稅”,但又不具備“國家暴力機器”?!袄闷脚_謀取不正當利益”的問題不可能根除,只能盡量預防和嚴肅處理。
? 就好比,淘寶上總會有個別商家賣假冒偽劣假產品,點評上總會有個別餐廳不管食品衛生。相比而言,醫美的產品和服務更復雜,機構和消費者之間信息更不對稱,流程里能?;ㄕ泻推垓_的環節更多,離不開更強的監管。這是新氧任重道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