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市場逐步回歸理性,技術創業迎來歷史機遇期,高學歷和知識型人群在創業者中占比越來越高。
文 | 羅菁
在上海,一個創業企業能創造多少個就業崗位?平均8.8個!
根據上海市就促中心最新發布的“本市居民創業狀況調查”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度上海市居民創業活動率為12.7%,每個創業企業平均創造8.8個就業崗位,十年來整體創業活動率持續走高,創業市場逐步回歸理性,技術創業迎來歷史機遇期。
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度上海市居民創業活動率為12.7%,比2017年再次上升0.1個百分點,十年來整體創業活動率持續走高,但增長幅度趨緩。
何為整體創業活動率?就促中心指出,這是指每100位年齡在16~64歲的成年人中參與創業活動的人數,國際上一般使用創業活動率來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創業活躍程度。
數據顯示,認為上海市創業氛圍非常濃厚和比較濃厚的居民占到45.4%。總體上看,居民對該市創業氛圍評價較為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上海市居民意向創業活動率為13.6%,較2017年下降1.8個百分點。對此,專家分析認為,當移動互聯網線上流量紅利消退,勞動力成本的大幅飆升,市場資本“寒冬論”勸退了一批冒進者,2018年的意向創業活動率首次下滑,而證實了創業者逐漸由熱血理想型向務實型轉變,對于市場認知更加清晰,對于創業風險的認識也更加全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務實、謹慎地看待創業,創業熱情逐漸回歸理性。
自2009年上海市政府實施了三輪“創業帶動就業三年行動計劃”以來,上海累計幫扶引領成功創業10.6萬人,帶動就業82.5萬人。
抽樣調查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每位創業者平均創造就業機會從6個增加到了8.8個,每年新增就業崗位中近60%是由創業企業所創造的,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明顯。其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催生新的就業崗位,吸納就業人數更多;此外,連續創業者憑借更強的市場洞察力和客戶關系感知能力,在企業運營管理方面更有經驗,其創造就業崗位數是首次創業者的1.8倍,達到14.8個,顯示出更強的社會效益。
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機會型創業占比達到88.2%,較2017年提高14.4個百分點,增長明顯。
在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背景下,上海市創業者和創業企業結構發生著變化:以知識密集型及資本密集型為特征的創業企業越來越多,高學歷和知識型人群在創業者中的占比越來越高。這類創業者選擇創業更多是基于實現個人價值或事業發展需要,是典型的機會型創業的表現。
創業初期,資金問題始終是創業者最關心的問題。流動資金短缺、市場競爭激烈、利潤微薄、找不到合適的經營場地也是創業者面臨的主要難題。
調查顯示,稅費減免及創業補貼始終是創業者最需要的扶持政策。其中,創業者對創業稅費優惠政策的需求排名第一,占比為45.1%。除稅費政策需求,不同行業的創業需求也存在差異。如信息傳輸計算機和軟件行業對創業專項資金需求明顯;批發和零售、居民服務維修和其他服務業則更關注場地支持。
為此,上海近年來根據創業人群與對象的變化,針對創業初期面臨的各種困難,出臺了包括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初創期創業房租補貼、初創期社保補貼、創業培訓見習補貼等一系列針對性的扶持政策,政策覆蓋對象也從最初的本市戶籍創業者,擴大到了在上海居住并在滬創業的國內外人才,政策申報程序逐步簡化,資金支持力度也不斷加大。
從近幾年的上海市居民創業調查數據分析來看,上海創業呈現出“兩多一細”的發展趨勢,即科技創新類企業多,高學歷創業者多,行業領域分類更細。
當前,上海市科技孵化器在孵企業7836家,較上一年增長18%,其中,高新技術企業、留學人員科技企業、大學生科技企業占比連續4年持續增長,年增長率高達50%。專家指出,以技術創新為主的企業正在逐步崛起,本市在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未來,技術公司或會更加接近硅谷模式,小而美的技術型創業公司或會更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