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科健手機,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90后,也許并不是那么熟悉,但是對于60后、70后、80后的一代人來說,“科健”這兩個字也許是一個特別的名詞。也許十幾年前,他們曾把自己某個階段的人生體驗,與一臺科健手機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科健成立于1984年,隸屬于中國科學院,1998年成功推出第一款國產GSM手機,被稱為中國手機屆的老品牌。一度,他甚至帶有消費者深深的民族情結,在市場份額方面超越洋品牌成為廠商登頂華山之巔的目標之一。然而,令很多人出乎意料的是,曾經炙手可熱的科健手機像是一夜之間蒸發了一樣,消失在消費者的視線。

十幾年之后的今天,記者在網上發現,似乎還是有很多人對科健有一種情節和期待。

在經歷了十幾年的沉淀之后, 2015年,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中國手機老品牌終于回歸了。為此,記者來到深圳南山科技園采訪到了科健CEO陳永亮,了解這個曾經的王者--科健的過去和未來。
響應需求,應運而生
記者:陳總,您好,從手機行業在中國的興起到現在,可以說手機品牌非常之多,更新換代也特別快,像熊貓、波導、南方高科這些品牌的手機慢慢都消失了,科健也突然銷聲匿跡了,當時的原因是什么呢?
陳永亮:當時科健的董事長郝建學,他是很執著的一個人,他當時的理念就是“專注做好一件事”,“就做手機,不做別的”。而那個時候,隨著洋品牌的入侵,國產手機的競爭力明顯不足,因為技術、能力各方面都沒有基礎,所以,“廈新”就轉型去做小家電了,波導開始轉型去做代工了,幫別人組建工廠、組裝產品,現在它也在做一些高密度的集成主板等東西,而當時只有科健堅持做手機,什么也沒有,郝建學當時的理念,就影響了他相關的行動。
它突然的消失跟產品沒有關系,跟中國市場也沒有關系,就是上市之后資金的操控不當導致的。
記者:目前手機行業的現狀是什么樣的?
陳永亮:我們不是喬布斯,我們只是手機的搬運工,現在的手機不像以前,讓人覺得是個特別有高新技術含量的東西。
?實際上,從去年到現在,手機行業公司萎縮了很多,即將消失的公司也會越來越多,就因為現在手機容易做了,也就導致很多公司越來越不具備競爭的能力,最后有實力的公司就會吃掉沒有實力的公司。
從年初到現在,整個華強北幾乎就沒有做手機的公司了,如果你現在去科技大廈,或者賽格,就會發現稍微有一點遠見的公司都搬到南山、龍華、坂田這樣的地方去了,現在剩下的大多是類似于市場上做批發的小公司,它們幾乎就沒有什么竟爭力,還是走之前 “短平快“的模式,比如,哪個品牌出了一款特別火的產品,他們就會趕緊抄一下,完全沒有品質的保障,也沒有任何延續性,他們對于自己的品牌一點規劃性都沒有,就是為了賺錢。
“短平快”的公司往往追求產品一時的新鮮度,只注重外觀跟大品牌的接軌,并沒有考慮產品的品質和消費者的需求,慢慢都會被淘汰。
記者:現在手機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為什么又選擇做“科健”這個品牌呢?
陳永亮:我們選擇做這個品牌,實際上也是一個回歸。近幾年,隨著經濟市場的發展,中國的老品牌慢慢被遺忘了,大家都覺得老品牌沒用了,我們要做新品牌,所以在13、14年的時候很多新品牌噴涌而出。特別是受小米品牌的影響,很多人把自己的品牌定義成什么米,我們稱之為“米系”,但是這種品牌最后全都倒下了,然后消費者就說:“天呢,這么多品牌,然后又全都不是品牌”。
這個時候,他們就開始呼喚在他們心目中有品牌意識的企業,漸漸的他們意識到了老品牌的價值,所以在15年底,我們就重新推出了科健這個品牌,我們的回歸應該說是響應了市場的需求。
找準定位,扎根根據地 ??
記者:近些年,小米和華為這兩家公司從幾百家中國公司中爬出來,不僅成為國產手機的份額之王,也改寫了中國市場被國際化品牌霸占的格局,從中科健手機有什么可借鑒的地方嗎?
陳永亮:我們更多的要學習小米創新的商業模式,一定要跟著市場去變。另外,小米當時提出來“為發燒而生”,把一幫發燒友集中到他的品牌旗下來,以前沒有人想到說“我為你做一款手機”,我不關心你用戶的需求,我就做我的,你能怎么用就怎么用,跟我沒什么關系,但是小米是真正的考慮到了消費者的需求。這就是從小米身上學到的兩點。
華為讓我們認識到一定要把產品的研發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營銷,因為只有產品的品質有了保障,營銷才有價值,不然我們做再多的營銷最后都是浪費,因為你承受不起!
好產品是自己會營銷的,或者說有了好產品我們才敢營銷,因為我們又不善于去忽悠人,有些產品,你連自己的親朋好友都不好意思讓人去用的時候,你想想這種產品你該賣給誰?
所以跟華為學到的就是把產品做扎實!國產品牌中,我身邊見的最多的就是OPPO 、VIVO 、華為,我們經常看到身邊的人在用,就證明他們確實擁有很多受眾。
記者:科健在重新定位品牌和發展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什么問題?
陳永亮:今年我們的產品價格在往下走,大概在999,899,799。我們把市場定位在T4-T6級,T1是一線城市市中心,然后就是省市縣,再到鄉。我們現在就是做鄉鎮或者城鄉結合部,相對人群比較低收入的。
OPPO、還有努比亞現在價位都在2000以上,但中國有些人就只能買幾百塊的手機,尤其是低收入的人群。老百姓買手機會很困惑,要么價格貴,他們買不起,要么是便宜,但不好用。他們需要的手機要信號強的,因為一般鄉鎮多的地方信號會不太好;第二,電池要耐用,不要用半天沒電了,充電都找不到地方;第三就是要能用微信,他們也有社交需求,不能拿出去連個微信都沒有。
目前在這個價位區間,鄉鎮市場并沒有真正的領導者,我們就選擇扎根在那里,找準自己的根據地,好好耕耘,把它精細化,在這些地方樹立一個品牌。我們就是“為老百姓定制”,讓老百姓買的起,品質又有保障。
如果真的把它做好了,這就是一個機會。
記者:目前科健手機在國內的主力市場有哪些?
陳永亮:目前做的比較好的區域有東三省、東北、陜西等地方,接下來我們會把精力更多的放到西南、廣東這兩個區域,因為受地理環境的影響,西南的信息相對來說比較慢,他們對這種傳統方式就更依賴;而廣東市場一直都是我們的大本營,那里流動人口多,幾乎天天都會有人買手機。??

不談情懷,只談品質
記者:科健是個老品牌,你們會希望用情懷吸引消費者嗎?
陳永亮:自從錘子之后大家都在講情懷,但我們不愿意去講情懷,我覺的把品質做好才是根本。而我們之所以要做科健,想傳遞給消費者的一個信息是我們曾經是一個輝煌過的品牌,而我們今天還想把這個手機做好。我們并不希望大家為情懷而買單,而是為適合自己的手機買單。
科健只是一個符號,我只想告訴你這個符號還在。當我的產品做到足夠好以后,你照樣可以用,不至于這個牌子你說了別人也不認識,這個核心還是做一臺好手機。你今天不小心買到一部科健手機,用著也挺好。“哎喲,我以前用科健,他現在做得也挺好,還是適合我”,我覺得這就夠了!情懷已經泛濫了。像之前諾基亞回來一直在炒作新聞。但這個一定要建立在產品之上的。

訪談中,聽到陳永亮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用品質說話,做消費者需要的產品。他幽默健談睿智,巧妙地避開徑向蜂擁的一二線市場,獨辟一條蹊徑,找準被“大品牌”所忽視的群體,回歸本質,“為老百姓定制”。當去卻浮華、回歸內心時,自然就會發現許多別人看不到的風景,抓住別人未曾遇到的機遇。有人說:這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也有人說:這是轉個彎,柳暗花明!
(記者:張馨元)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