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鳳凰網特約觀察員?張豐? ? ? ? ? ? ? ??編輯丨任冠青
首發鳳凰網政務
近日,中國社科院公布《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7次報告》,兩個城市的排名變化耐人尋味。
?
2018年和2017年相比,西安的經濟競爭力下降了3位(29到32),可持續競爭力競爭力下滑7位(18到25),宜居競爭力下滑最嚴重,從24位直接到了51位。
?
另一邊,西部另一城市成都不僅坐穩了全國經濟競爭力前20的位置,還比原來上升了兩位(15到13)。
?
一個降,一個升,西安和成都,誰更有機會成為真正的西部第一城?
01
加速的鐵路,變化的兩城關系
早在2005年,從西安到成都,火車要開12個小時以上。翻越秦嶺時,即使是特快列車,也不過時速60公里左右。
?
可是從2018年開始,人們獲得了另一種“時間體驗”:從西安到成都,高鐵只需要3小時。早上在西安吃了肉夾饃,到中午就可以在成都吃火鍋。于是,外界不由得更多比較成都和西安這兩個大城市的關系。
?
成都和西安,有著不同的歷史記憶維度。
?
西安是最能代表中國古代傳統的城市之一。漢唐盛世,那里是中國的首都。對那時活躍在西安的精英階層來說,成都是既遙遠、陌生又充滿魅力的存在。早在戰國時期,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就保證了成都平原延續兩千年的富庶。東漢末年,劉備所代表的正統政治勢力以成都為根據地,試圖光復漢室。而在唐代末年,隨著社會陷入動蕩,很多知識精英都漂泊到了成都。
?
如果說西安代表傳統中國“正統”的話,成都則是一個后花園的角色:更穩定,也更富庶(農業意義上)。秦嶺的阻隔,也保證了它文化上的獨立性。對中央政權來說,如何縮短從西安到成都所需要的時間一直是一個問題。在中國進入“現代”的過程中,這一問題再次擺在桌面上。
?
寶(寶雞)成(成都)鐵路在1952年動工,1958年正式運營。1970年,成昆鐵路全線竣工運營,從成都到昆明,得以用鐵路聯系起來。70后的中學語文課本中,就有一篇課文《夜走靈官峽》,講述修建鐵路的故事,主人公的兩個孩子,取名分別是“寶成”和“成昆”。
?
中國進入高鐵時代之后,西成高鐵雖然晚于京滬,但它最終還是來了。其建設難度也顯而易見。西成高鐵自北向南穿越關中平原、秦嶺山區、漢中平原和大巴山區,地質條件極為復雜。此外,在設計線路時還需盡量避開集中連片分布的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生態敏感區。
西成高鐵路線圖
?
要觀察這條高鐵給兩地帶來的變化,漢中是一個有趣的點位:飲食和語言上,這里更接近四川。在歷史上,這里大多數時候都屬于陜西所轄。高鐵通車后,漢中到成都只需要2個半小時,在人的主觀感受上,只相當于以前從江油(四川省下轄縣級市)到成都。顯然,高鐵通車后,四川省對漢中的輻射力將大大增強。
?
這背后,也若隱若現西安和成都關系的某種變化。在漫長的前現代社會,蜀道一直很難。川人需要“走出去”,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不管是李白、蘇東坡還是郭沫若,都實屬不易。但是在高鐵時代,方向可能出現顛倒性的變化:高鐵通車后,很多西安人馬上跑到成都吃火鍋了。事實上,在西安的地鐵二號線上車,人們可以一直在不露天的狀態下,抵達成都的太古里。就這個意義上看,兩地間的傳統空間阻隔徹底消失了。
?
02
誰先“去西部化”,成為一個真正的“中心”
過去,對大多數成都人而言,“雙城記”更多是指成都和重慶。而西安和成都之所以成為一對CP,還是與西成高鐵大致同步。
?
在網上,比較西安、成都這對新CP的討論里,有大量討論“西安如何超越成都”的帖子,比如,如果西安把咸陽和渭南兩個城市都“收編”,GDP就和成都只差一千多億了。這句恰點中了西安目前的痛處。
?
據官方統計數據,2018年成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3萬億元,名義增速為10.46%,同比增長了1453億元。而2018年西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349億元,首次突破8000億大關,位居全省第一,名義增速為11.75%。盡管西安的速度比成都快一點,但是從數據上看,兩地的差距仍舊較大,成都幾乎是西安的2倍。
成都和西安都是“大省會”。在四川,除了成都,GDP超過2000億的只有綿陽和德陽,而成、德、綿的距離非常近。在陜西,除了西安,GDP超過2000億的是榆林和咸陽,咸陽與西安的距離就在咫尺之間。“大省會”對全省到底是“吸血”還是“造血”,在學術界仍有爭議,但在現實中,打造“大省會”則是一個不可逆的進程,只會越來越加劇。在陜西,人們討論咸陽并入西安的可能;而在四川,德陽并入成都的呼聲也很高。
?
更進一步,這兩個城市不但能夠輻射全省,也會將影響力擴展至更大區域。成都是西南的中心,西安則是整個西北的中心。
大西安城市空間格局優化示意圖
來源:西安市人民政府網站?
在這個意義上,成都似乎更有后勁一些。大西南不論是人口、生態還是經濟實力上都要比西北地區強很多。西安的地位,更是傳統的“戰略意義上”,或者是政治意義上的。相比之下,成都對云南、貴州的吸引力,則更為具體而緊密。昆明和貴陽最近幾年活力都顯著增強。隨著成都到貴陽和昆明的高鐵陸續通車,會有更多消費人群涌向成都。
?
盡管“國家中心城市”在國家政策層面到底意味著什么“優惠”,到目前尚不清晰,但是不管是西安還是成都,都是“國家中心城市”成員。這兩年,在媒體推動的“新一線城市”榜單中,成都和杭州是其中的常客,這背后有政府的推動,也有成都作為一個城市的野心。事實上,至少在最近10年,成都一直在“脫西”的道路上狂奔,從十年前的“第四城”(北京、上海、廣州之后的第四城)到如今的“新一線”,都表明了這一點。
來源:《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
相比之下,西安的定位略顯猶豫,只是在最近幾年,西安才抓住“國家中心城市”的概念,重塑城市品牌。不管成都還是西安,都面臨著“重新定義西部”的時代課題,這也是中國經濟向深度發展的必然結果。或許,要在這一輪城市競爭中最終勝出,最終會取決于誰先“去西部化”,成為一個真正的“中心”,而不是“西部中心”。
03
兩個文化名城,雙重都市性格
如果要擺脫“西部”的烙印,重新為城市尋求定位,文化就是兩個城市都要倚重的東西。西安的戰略是“加快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而成都則立志打造“世界文化名城”。
?
2019年全國兩會前,各大城市都公布了自己上一年的成績單。從“文化旅游”這個單項,也可以看出兩個城市的較勁。成都在2018年接待游客2.4億人次,增長15.8%,實現旅游總收入3712.6億元,增長22.4%。西安市2018年全年接待海內外游客2.47億人次、增長36.7%,旅游業總收入2554.8億元、增長56.4%,西安成為中國十大熱門旅游目的地城市第一位。
?
兩個城市的表現都非常優秀,西安文旅發展的速度更快,但是旅游收入距離成都還差1100多億。改革開放讓沿海城市群領跑,但是如果有歷史的眼光,把時間段拉長,成都和西安共同的比較優勢則是足夠獨特的歷史文化。問題只是在于,如何對文化進行創造性發展和轉化。
?
在不少人看來,西安是“更有文化”的城市。兵馬俑是世界奇跡,而陜西歷史博物館可以說收藏著整個古代中國。即便是碑林、大雁塔,也都有濃濃的歷史沉淀、文化味道。
?
成都的“文化”則有點特別。在武侯祠里,不管是諸葛亮還是劉備,都是外地人;締造都江堰的李冰,籍貫也不可考,是陜西人的可能性更大;而很多河南人到了杜甫草堂,通常都會有一種失落感,他們不知道,為什么一個河南詩人,看起來卻像是一個成都人。
?
西安的文化,更多的是一種“墓碑型文化”。西安人自豪的是歷史性的、地下的東西,這些文物很有價值,因此這也是一種“展覽型”文化。“墓碑型文化”的價值,更多是作為一種“象征資本”。人們去博物館或者碑林,更多是“瞻仰”。這些文化與歷史價值又很難對一個消費者個體產生具體、緊密的價值,是頗具挑戰的難題。
?
圖為西安大雁塔
相比之下,成都的文化則是“生活型”文化,在各大知名景點都有喝茶的地方,而不像西安的兵馬俑和歷史博物館那樣,有那么多人排隊進入。“文化”在這里地位沒那么“崇高”,張飛牛肉干、李白咖啡、諸葛豆腐等打出名人字號的小吃隨處可見。
?
同樣,這兩個城市附近的名山,也體現了其文化差異。人們到華山,目的多半是為了登山本身,而成都附近的青城山、峨眉山,則多一分“療養”。所以,盡管西安作為一個旅游城市的名頭更加響亮,但是旅游收入上則低于成都。這也和兩個城市的底色有關,盡管成都和大多數城市一樣,也在發展“新區”和“工業園”,但這始終是一個消費型的城市。
圖為四川青城山
有意思的是,相對于他們的收入,成都人有著莫名其妙的、難以理解的消費力。成都的私家車擁有量排在全國城市的第二位。據《成都商報》報道,截至2019年2月,成都引進一線品牌逾300個,位居中西部首位,全球80%以上知名品牌入駐成都。2018年,200家品牌首店落戶成都,其中13家是全國首店、75家西南首店、2家全球旗艦店。
?
成都的餐館、咖啡館、茶館、酒吧和書店數量,都位居全國前列。相比之下,西安人的生活更加節約和樸素。
?
如何把“歷史文化特色”轉化為消費,如何讓“歷史資源”為當代城市文化提供活力?不知西安人有沒有清晰的答案。
04
追趕誰?超越誰?
2017年12月25日的《西安日報》為一年的總結定調,開頭一句話頗為石破天驚:“2017年,是大西安建設元年!”
?
這一年,西安提出了“追趕超越”戰略,“書寫著全面追趕超越的生動實踐”。在公開報道和相關文件中,“追趕超越”是一個缺乏目標的表述。追趕誰?超越誰?這是耐人尋味的問題。
?
有人把西安的2006年到2016年稱為“失去的十年”。正是在這個十年里,西安的發展勢頭被相隔更近的鄭州超越。2018年,鄭州GDP突破萬億大關,比西安多了近五分之一。這與大眾心目印象中兩城市地位截然相反,鄭州的城市地位,要遠遠落后于西安。在固定電話時代,西安的電話區號是029,成都是028,都處在三位數序號的末尾,而鄭州則是0371——一個普通的省會城市。
?
“追趕超越”有點大干快上的意思,這背后有這個古城真正的焦慮。最近10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深入,中國城市版圖正在發生革命性變化。蘭州作為一個省會城市,GDP只有2700億,和周口(2679億)這樣的三線小城市差不多。雖然近年來不少地方開始反思“唯GDP論”,但是在各個城市論壇中,我們仍可以看到市民為GDP排名爭論不休,因為這畢竟是一個最能代表實力的數字。
來源:《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2017—2021)》
2017年開始的“大西安建設”不過兩年時間。西安是否就此走上“追趕超越”的快車道,還很難下定論。但是此舉遏制了頹勢,則是可以肯定的,至少在“城市競爭”的層面上,西安鼓起了勇氣。
?
西安“失去的十年”,恰是成都飛速發展的十年,尤其是在2008年之后,成都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前幾年,成都還曾提出了“菱形經濟圈”的想法,想在成都、重慶、武漢、西安這種更大的話語框架中占據思想上的主動權。
?
交通的高鐵時代和通訊上5G時代的到來,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空間”的本質,也在給西安的超越提供新的基礎和環境。5G的到來,也讓外界對于這對CP未來的關系產生更多的好奇與期待。?
本文來源:鳳凰網政務
注: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后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
微信編輯:雨影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