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鬟流朱揮揮手,斥退了左右隨從,看著坐在壽康宮中的甄嬛娘娘獨自流淚,遞上了手帕。
“娘娘,海潤影視要上市了,雖然只是新三板,但這也是好事兒呀!再哭下去,劉先生該心疼了。”
甄嬛接過手帕,“若是這次真能上市,想必是極好的,倒也不枉我在海潤付出的心血。只怕……”
2015年11月30日,北京海潤影業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掛牌新三板的申請,這是公司創始人劉燕銘第三次嘗試登陸資本市場。而孫儷的財富人生也因此跌宕起伏。
早在2011年,劉燕銘的海潤影視就計劃在香港IPO,但因市場低迷未能成行;今年5月8日,海潤影視試圖借殼登陸A股市場失敗。連續無緣資本市場,孫儷的2億財富美夢破碎。
不過,不用急。劉先生藝高人膽大。這不,曾經是海潤影視的子公司海潤影業來了。
以電視起家,拍出《亮劍》、《永不瞑目》、《玉觀音》等知名影視劇作品的海潤影視是如何錯失兩次上市機會?而與海潤影視一字之差的海潤影業又要如何登上新三板?

兩次上市都未成功,甄嬛娘娘眼睜睜看著這兩個億
海潤影視想上市,這事幾乎大陸所有股民都知道了,不,還包括香港所有股民。
2011年9月份,海潤影視就曾計劃在該年第四季度在香港首次公開招募(IPO),預計籌集資金1.5億到2億美元,但因當時香港股市低迷不得不推遲上市計劃。
上市這種事,準備一次不容易。影視公司更是如此,攢項目攢業績,那是要時間的。
香港一別。再次相逢資本市場,就是兩年后的2014年6月。這次,海潤影視選擇成本極高的借殼方式。這也是沒法子,投資人急,孫儷也急,人家當初跟著王老板的都上市三年了,這邊跟著劉老板的,能不心急嗎?
2014年6月份,海潤影視擬以25億借殼申科股份,公告顯示,海潤影視借殼上市之前,孫儷(公告中為孫麗)持有海潤影視2.61%股權,按出資額計算為海潤影視第三大股東。
顯然,劉老板待孫儷不薄。2013年,海潤影視1.3億凈利潤,就按60倍PE算,孫儷持股價值2個億。
然而,這次又黃了,原因說是“海潤影視難以完成業績對賭,為保證上市公司股東利益,宣告終止。”
上一次市,對一家可謂傷筋動骨;連續兩次失敗,你讓甄嬛娘娘心里怎么想。
這也不是甄嬛娘娘一個人不爽。放眼整個影視圈,這幾年大家全去奔上市,有幾家最終功德圓滿的?最后,還不都是來新三板了?
子公司來新三板,或許是一步妙棋
既然IPO行不通,那就先來新三板掛牌吧。
不過,海潤影視沒來,來的是海潤影業。
海潤影業是什么來頭?2010年剛成立時,海潤影業是海潤影視的全資子公司。按照公開的說法,海潤影專注電影,海潤影視專注電視。
海潤影業中間股權來回變動了很多次,現在也已經吸納了一批影視圈中人和投資機構。
劉詩施、郭濤、侶海巖、束煥、趙麗穎等等都在里面。當然,甄嬛娘娘是少不了的。就在今年4月,在引入新一輪機構投資者之前,海潤影業吸納甄嬛娘娘入股,而且進來就是第三大股東,甄嬛娘娘以315萬元持股7%,也就是說海潤影業估值4500萬元賣7%給甄嬛娘娘。
3個月后,海潤影業引入機構投資者,估值6個億,此時甄嬛娘娘的股份稀釋到6.21%,至少價值3726萬元。
一旦上了新三板,海潤影業的市值還有進一步發揮的空間。
不過,海潤影業在電影圈似乎并沒有那么成功,除了《毒戰》,其他似乎沒有什么好片子。
2013年,海潤影業收入8144萬元,虧損139萬元;2014年,收入634萬元,虧損162萬元;今年前7個月,收入1637萬元,盈利535萬元。
這個成績是真真拿不出手啊。更關鍵的問題是,海潤影業的電影業務沒有看到太多改善的空間。
不過,「讀懂新三板」好奇的是,劉老板為什么不讓海潤影視直接登陸新三板。
此前,有網絡文章稱,“海潤影視在2012年底的一輪私募融資中,吸引了20家機構競相關注。據了解,當時的私募提供了三種退出途徑:除了IPO常規之路外,亦可由GP安排上市公司完成對海潤影視的并購,2015年前完成退出,或者選擇在2015年底前由海潤影視大股東回購完成。”
「讀懂新三板」無法確認內容的真實性。但假設這是真的話,那么海潤影業登陸新三板真真是一步好棋。
在新三板,海潤影業有足夠的騰挪空間,或許可以解決海潤影視的所有問題。
不管如何,甄嬛娘娘終于成為上市公司股東了,而且持股還超過5%。雖然,還沒有兩個億,但要相信新三板,一定會給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