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學都有一條規定:大一新生不能考四級。

對這個規定,很多同學百思不得其解,完全不明白學校這樣規定的原因是什么。對此,筆者做了一個小調查,看看大家怎么說。
——1.擔心學生過早失去學習英語的動力
四級考試的難度一般來說不是很大,只要高考英語不是太差一般都能通過。而大學里的學習全靠學生自覺,而且四級和學位證掛鉤,如果過早地通過考試,很多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英語的動力,不利于學生今后幾年在大學的英語學習。
作為大一學生,如果學校不讓考四級,那就抓住這一年的時間認真學習英語,查漏補缺,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然后爭取在大二的時候,可以一次通過四級甚至六級。
——2.為了提高通過率
很多大學在入學的時候,會有英語水平測試和計算機水平測試。計算機水平測試達標的話,可以申請第一學期的計算機免修。英語水平測試達標的話,可以在大一考四級。
高考和大一之間隔了一整個暑假,相信幾乎沒有人會在高考后的暑假繼續學習吧?于是學校就進行一次英語水平測試來分檔,合格的可以考,不合格的不能考,藉此提升學校的四級通過率。
——3.又見“陰謀論”
很多同學都覺得,憑自己高考后的那點余熱,應付一下英語四級還是可以的。那么為什么學校會要求大二才能考四級呢?
答案是,為了你那30塊的報名費。
因為有一個現象就是,年級越高,英語水平越差,所以你一直考不過就一直得繳費,30塊、30塊、30塊,上面就能不停的收。
可是小編覺得,這未免太“陰謀論”了,畢竟不是所有的大學都規定大一不能考四級。大家覺得呢?
——4.很實際的問題:考場不夠
“我大一年輕的時候,還夾帶著高考英語的超強語感!英語厲害起來,連我自己都害怕!”
“大一可是我英語能力的巔峰期,詞匯量完爆四級,直逼六級”
很多同學吐槽大一不讓考四級是“傻X規定”的時候,學校給出的解釋是:大二大三甚至大四的考生太多,考場位置不夠,你們還年輕,晚一年考沒啥。
——5.據說是教育部的規定
某網友給出的答案是,按照教育部規定:高中畢業應具備一級水平,可以上專科的為二級水平,可以讀本科的為三級水平,大一期末為四級水平……所以只有在你大一結束的時候才有資格達到四級水平。
這個小編沒有查證,不曉得是真是假。
?
大一可以考四級的同學,好好準備,爭取一次就過。
大一不能考四級的同學,也不必吐槽,好好準備一年,也要爭取一次就過。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