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搜索引擎的幾家大公司,相信大家肯定很容易想到這幾家,比如百度,搜狗,以及360等等。當然這些都是國內的,而放眼全世界,那么你肯定會說,當然還有谷歌。
不過,如果將國內的幾家和谷歌相比,估計大家都會覺得這完全不存在可比性了,畢竟在今年2月最新發布的Brand Finance上,全球前500強排名,谷歌名列第一。除此以外,在本月的發布的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的排名中,谷歌公司仍然位居第一。當然,這么大的一家公司其實在多年前曾涉足大中華領域,只是中間出了點意外才自此離開不再回來。
不過,事實上小編今天提起谷歌,是因為他攤上大事兒了。據悉,近來歐盟對于美國的一些科技性公司采取了較為針對性的動作。比如,谷歌就收到了歐盟的一張巨額罰單。為什么說是巨額呢?因為該罰款的金額堪比天價,達到了近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6.235億元。
那么歐盟為什么要對谷歌開出如此大額的罰單呢?且谷歌在受到如此大重創后,是否會一撅不起呢?對于這樣的種種問題,還是讓小編來詳細的解說下吧。
根據了解后得知,其實歐盟對于此次給出的罰款單早有預備,且時間長達了近七年。據悉,早在2000年的時候,歐盟的監管機構在反壟斷問題上就開始對谷歌,蘋果,乃至微軟,亞馬遜等等多家公司進行調查。在前不久,歐盟認為谷歌通過利用搜索引擎而建立的市場地位,續而拓展Google Shopping,谷歌旅行以及本地搜索等業務的行為,嚴重涉嫌到了壟斷。而10億歐元如此高的天價罰單對于很多公司來說可能將是一件重創,但對于擁有900億美元現金儲備的谷歌而言,其實還是可以承受的。
不過,小編以為,其實在罰款背后,怎樣更好地處理好這些運營業務才是王道。畢竟如果后期再因此受到歐盟的高額罰款可不是好玩的。根據數據初步分析,其實這樣的罰款相對于谷歌一天5%的營業額。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