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天使成長營授權轉載
回顧百年前的工業化時代,那個時代強調生產產品、形成庫存、通過渠道、總代、經銷商,一直到用戶,所以工業化時代是大規模的生產,目的是降低成本,集權高效,大規模銷售,功能驅動,血拼價格。
這是最好的時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社交、大數據、智能手機、電動汽車、O2O、互聯網金融、3D打印,軟硬件結合的崛起。
這是最壞的時代:顛覆、傳統產業轉型;粉絲,產品為誰而鳴;渠道信息不對稱、企業組織產業鏈重構、過去的成就成為包袱、巨頭,BAT三座大山。
從工業化時代到互聯網時代
快速迭代、快速試錯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做出一個產品,相對比較快速,能直接到用戶手里。例如智能硬件,先做出一個首版,再稍微擴大一些規模,然后幾千件有第一批用戶,最后達到幾萬件的量去生產。通過產品迅速到用戶手上,再通過用戶反饋迭代出不同的產品,形成新的產品,這是互聯網的邏輯和做法。
平等有愛: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我個人認為,平等友愛,是真正的互聯網精神。也就是說,每個節點既能夠產生內容去上傳,又能夠下載。用戶從我這里拿到了東西,我也從別人那里拿到了東西。如果有一天,這個節點斷掉了,沒關系,繞過這個節點,又可以到下一個節點獲取,這是真正互聯網的精神,我稱之為平等友愛的方式。
粉絲經濟的時代
比如說邏輯思維,看上去粉絲很多,但真正的付費用戶并不多。然而,它現在哪怕中秋賣一個月餅,都能夠做到幾千萬規模。所以,只要掌握一批忠實的粉絲用戶群體,即便規模不大,生存也沒問題。
互聯網大發展的三個十年
2000年到2010年,互聯網發展的前十年,依然是線上為主,首要強調價值傳遞——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關系流的價值交換和價值傳遞,價值傳遞由單向傳播到雙向互動,核心是精英產生的內容。
第二點是搜索。輸入想要的內容,通過百度、谷歌,抓取互聯網內容,通過信息篩選,反饋給需求方。
互聯網的第一個十年,是從內容產生的“精英化”到“全民化”,每個人都在產生內容的過程。在信息爆炸中,我們見證了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的轉變。
從2010年到2020年,是互聯網的第二個十年,互聯網從價值傳遞的階段,轉到新的價值創造階段。比如資金眾籌、P2P金融,生產研發有眾包、C2B,營銷傳播有微博、微信和自媒體,消費服務有O2O和個性化服務。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使得線上線下徹底融合,改變了生活方式。前面十年是信息價值,后面十年是生活價值,電商、O2O和物聯網進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互聯網的第三個十年還沒到。往后想想,任何事物都是通過積累,從量變一直到質變。我個人相信,最快10到20年的時間里,互聯網和人的融合是必然的事情。就像《黑客帝國》,人插上設備,立刻進入新的世界,那個世界可能是虛擬化的,但是你不知道,那到底是虛擬還是真實的世界。過五年到十年,VR、AR一定會普及,現在是可穿戴的設備,到那時,我相信人和物之間的關系會更深化,甚至跟血液、神經相結合,幾十年內,電腦計算能力將超過人類大腦的總和。
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對互聯網產品的創新性要求會更強,挑戰也更大;國內傳統實體經濟本身尚不完善,國民需求也尚處于初級階段,由此,對互聯網產品創新的要求,相對美國市場較低。相反的是,互聯網對傳統實體經濟的推動或顛覆卻更強,機會也更多。
投資的“天時”
目前幾個主要行業機會——
垂直移動應用
泛娛樂(內容:IP上游:小說、漫畫、音樂;中游:網劇、電視劇、動畫、演出;下游:大電影,游戲)
移動O2O
To B(中國企業信息化還不全面,移動設備,To B創業有更大的機會;需要產品從用戶痛點驅動切入,對行業有更深理解,有更強銷售能力和產品能力)
智能硬件
物聯網(健康,醫療,雪中送炭,解決用戶痛點,解決過去解決不了的問題)
中國的主流用戶
他們是低學歷,低收入,低年齡的“屌絲”,這不是貶義詞,只是說明他們沒有任何背景、資源。中國移動互聯網最早的一批人是沒有電腦,只能用手機的人,他們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先鋒。
相比美國市場,主流中國網民群體對互聯網的需求仍停留在以獲取基本類信息、消費基礎娛樂等基礎階段。
YY、唯品會、58同城等中國公司為什么能在美國上市呢?就是因為中國主流用戶支撐起了這些網站,這些人依然是現在的消費主流。當下,我們應該去看三年五年以后,做消費升級的產品依然是有價值的。
進入時機很重要
基礎技術和用戶接受程度成熟之前,過早進入市場,很有可能成為先烈。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期,在手機上做交互的內容,還有很大機會。我過去做了個電子雜志,當時的想法是,把傳統的雜志轉化為PC端互動的電子雜志,非常好的想法,但是沒能撐下來,就是因為用戶接受度還不夠成熟。
快,唯快不破!
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需要快速反應、快速迭代、永遠跑在巨頭前面,才有可能獲勝。我曾經投的公司,別人抄襲他們的產品,他們很憤怒,然后發文章說可恥,我說你去說這件事,可以讓別人知道那個公司在抄你,但你不用憤怒,可以通過執行,把你的量做起來,把別人干掉才是真的。在中國,創意很重要,但執行比創意重要一百倍,一定要快。
投資的“地利”
構建核心競爭力,依托獨特資源
我自己看項目的時候,第一,看他做什么事兒,市場空間有多大;第二,他做的事有什么核心競爭力,又有什么壁壘。
舉個例子,360相機在做產品之前,有10年的圖象處理經驗,也有非常多的專利。在2010年移動互聯網大潮出來的時候,抓住這個機會做了產品。說實話,當時產品的UI用戶體驗很差,但是因為技術好、速度快,別人只能拍200萬像素,他能拍500萬、800萬像素,所以迅速崛起,在全球廣獲好評,現在已超過3億用戶,估值幾個億美金。
我投360相機、大姨嗎、秀美甲等,都非常看重團隊。360相機、秀美甲都屬于二次創業,他們有經驗,這也是我的一個投資考量。公司發展能否成功,CEO和團隊的學習能力非常重要。我所投的核心競爭力,根本來說,還是團隊在經驗值上的核心競爭力。
投資的“人和”
統一團隊信仰,組建完美團隊,具備豐富經驗
創業合伙人之間,就跟婚姻一樣,信仰不同,無法一起走到幸福的彼岸。建議創業者選擇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最好有過磨合,尤其是核心的兩三個人,有磨合過的經驗最好,不然,終究會因為創業的艱辛和外部的誘惑而分手。
在互聯網時代,更要優化團隊組合。技術依然是必不可缺的人,另外,營銷運營也非常重要,如果團隊中的人有運營和營銷經驗,有很好的渠道關系,能夠運用社會化營銷的方式,不花錢就獲得用戶,這樣的人非常關鍵。
對于O2O,要求更高,最好有超過十年以上,有具體行業經驗的合伙人,他們才真正理解這個行業的痛點在哪里,這是我認為最好的整合。說實話,要達到“產品經理+長期行業參與者+技術+運營”的模式非常難,我投的公司都是有缺陷的。而在智能硬件領域,硬件能力+軟件能力+供應鏈能力+工業設計能力+營銷能力,每個環節都不能缺。
團隊應該互補,并有過磨合,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要通過反思過去的經驗,思考怎么支持做現在的事情、有什么核心競爭力,并建立壁壘,形成競爭優勢,在一片紅海中獲得最終勝利,成為行業老大。
最后的忠告——Follow your heart
年輕創業者,一定是去做喜歡做的事。“風口”雖然是不錯的生意,但內心如果不喜歡,即使上市,也很難成就偉大的公司。
最后,我想引用亞馬遜CEO說的話:“善良比聰明更重要,選擇比天賦更重要。”首先,能夠發展到一定階段,聰明非常重要,但是,善良比聰明更難。在險惡的商業環境中,能保持赤子之心不容易。其次,選擇正確的道路和方向,或者說選擇喜歡的道路,比天賦更重要,不管投資還是創業,一定要永遠保有內心的激情。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