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第六期“風向標—中國創新創業先鋒論壇”于2019中國海創周期間在遼寧省大連市舉辦,會議邀請海外創新創業投資人、企業家和專家學者,聚焦國內外創新創業創造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展開交流討論。
“現在只有政府有錢,國企有錢,央企有錢,社會資本沒有錢。”會上君紫資本創始人秦君發言指出,創新創業過程中,資本的推動作用是非常大的,它驅動產業鏈的完善,提升生態的競爭力,不斷組織產業能力,但社會配資不足,就會直接影響創新創業的信心。

秦君分析了近年來創新創業的環境變化,發表了同作為創業者和投資人的獨到看法和建議。她認為,中國在快速發展20年中,創新創業環境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隨著大量的政策變革,小企業創業家不斷涌現,但去年下半年以后,創業動力出現了明顯下降。
第一,從國家整體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上看,創業的信心大幅下滑。
第二,社會資本不足。據上海一項統計顯示,截止4月份,27.8%的早期GP已經開始解散,已經募不來錢。
第三,創業成本明顯加高。房租成本貴;一二線城市人力資源價格上漲,核心技術人員用人成本過高;實體經濟的發展面臨很大的生存問題,八個多月內爆倉了500家上市公司。
第四,近兩年大企業以及上市公司的并購逐漸減少。
第五,技術創業依然很難,產業創新在技術和創業的結合上能力偏弱。
秦君表示,很多技術在產業端的應用上,還有很大空間遠遠沒有被創造。那么哪些核心要素能夠形成新的商業能力,支持小企業發展呢?
秦君認為,創業是一件孤獨的事情,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包容,應該鼓勵失敗、容忍失敗,給予創業新的認同,風險投資不僅僅要承擔的是收益,更多要承擔在早期失靈地帶的風險。在未來,技術形成資產可交易,依然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個重要途徑,這離不開社會資本,但大量的投資機構沒有資金子彈,這就需要政府引導基金的社會配資,帶動總體的創新創業信心。
對此她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要營造公平開放的競爭環境和機制。大量的技術創業的公司都是to B的業務,要為創始人提供更多讓to B業務在中國拿單的機會。
第二,政策要更加關注失靈地帶。資本的屬性非常簡單,必須要逐利,必須要短平快以及安全,所以政府要在資本不關注的情況下,重新去振奮更多的小企業,為更多有理想有夢想的年輕人提供支持。
第三,要用好風向標這個平臺,引領更多的智者參與,為未來創造價值。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