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財經雜志?劉以秦
今年上半年,中國VC市場確實難言樂觀。
截止目前,中國VC融資總量和融資金額均比往年有大幅度下滑,企名片提供給《財經》記者的數據顯示,截止今年7月1日,共計融資3063筆,交易金額3935.9億人民幣。2018年全年,一級市場共完成12163筆融資交易,金額達到15200.3億。

與融資數據下滑同時出現的,伴隨投資機構的人員變動,《財經》記者了解到,今年幾乎很少有投資機構再招新人,甚至不少機構出現裁員情況。負責一級市場融資的財務顧問行業也受到波及,多位財務顧問都告訴《財經》記者,項目賣不出去已經是常態。
中國頭部風險投資基金紅杉資本中國,最近開啟了一項“炒冷飯”的投資策略,將過去他們沒有投資,但是發展勢頭還不錯的公司,重新考察評估一遍,試圖在其中找到新的投資機會。
紅杉資本中國于2005年成立,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也被稱為投資圈“教父”,2018年,紅杉共投出172筆,金額總計約1143.35億人民幣,今年上半年,紅杉投資案例僅32筆,金額約222億人民幣。
“連紅杉都開始炒冷飯了,我們更是找不到方向了。”一位投資人告訴《財經》記者,“過去幾年,市場上總能出現一些大家都非常想投進去的項目,但是今年幾乎找不到這樣的情況了。”
VC行業在中國屬于新興行業,過去幾年發展迅猛,自2012年起,融資金額逐年增長,2018年增至最高點。這促進了中國新經濟的活力,資本讓互聯網公司可以在早期專注于增長而非盈利,讓科技公司專注于技術研發而非商業化。
得益于此,過去幾年,中國涌現出一批獨角獸和上市公司,中國的移動互聯網行業也走在世界前列。不過,在刺激中國公司的創新的活力之外,激進的資本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出現了一類“2VC”的公司;一些因為估值過高,難以為繼的公司,以及創始人與投資人意見不合而導致公司失利的案例。
這樣的現象被稱為“資本泡沫”,到今年,這個泡沫終于被破了。
快速爆發到泡沫破裂,再回歸到穩步增長,是幾乎所有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泡沫破裂也意味著新的機會即將到來。
一家電商領域的創業公司,去年年底開始啟動新一輪融資,公司創始人前期接觸的多家投資機構都表示,很有興趣,愿意跟進,但到了今年年初,這些投資人不約而同的選擇暫停。“投資人給我們的反饋是,近期他們都收緊了投資策略,讓我們等到下半年再說。”該公司創始人告訴《財經》記者。
類似這樣的案例在今年屢見不鮮,融資熱度下滑幾乎體現在每個領域,以近幾年融資最熱門的企業服務領域為例,該領域在2018年共完成1504起融資,共計2268.13億人民幣,2019年上半年,企業服務仍然是融資高地,但熱度明顯下滑,共完成380筆融資,金額總計281.4億,總融資金額僅為2018年全年的12%。
下滑熱度最明顯的領域還包括區塊鏈,2018年,區塊鏈領域共完成523起,278.7億融資,今年上半年,該領域僅完成95筆,54.3億融資。
此外,資金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在人工智能領域,2019年上半年共計完成149筆融資,金額176.3億,其中,曠視科技和地平線機器人兩家公司,就拿走了87.75億的融資金額,約占上半年總融資金額的一半。游戲領域,今年上半年共完成41筆,共計17.9億融資,其中眾應互聯一家公司,就獲得了8.56億融資。
資金向頭部企業集中,也是投資人越來越謹慎的表現,投資頭部企業,往往面臨溢價高的問題,同時頭部企業往往輪次靠后,對于一級市場來說,賺錢的空間也更小。但相比早期項目,面臨的風險會更低。
這并不符合風險投資的邏輯,風險投資講究的是高風險高回報,在一家有前景的公司還未被人發現時就投入,以此來獲得高額回報。
不少人認為,募資難是今年一級市場熱度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這一因素在現階段,影響權重并不大。
中國一級市場募資比重確實在下滑,投中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共有110支基金進入募資階段,同比下降53.39%,募資規模359億美元,同比下滑86.78%,2018年一季度,募資金額達到了2716億美元。
但對于大部分的投資人來說,還遠沒到手里沒錢的地步。機構募資并不是一次性的,一筆募資的投資期通常為3年,即使近期募資額度不夠,投資人們手里還是會有彈藥留存。
更主要的原因是,“整個投資圈都找不到熱點了”,天圖資本合伙人李康林告訴《財經》記者,“大家都沒信心了。”
找不到熱點的核心原因是,過去幾年引領投資熱點的商業模式創新已陷入瓶頸,技術創新的天花板還未能打破,以及過去兩年,資本市場給出的估值過高,但退出渠道并不配套。這是多年來中國VC的兩大痛點,但隨著好項目的減少,這兩大痛點在今年尤其“痛”。
過去20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市場上也積累了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一部分流入了一級市場,促使了中國VC行業的快速崛起,再加上“雙創”政策的大力支持,創業成本快速下降,創業熱度前所未有。
一直以來,引領投資熱點的是通過互聯網技術改造實體行業,包括共享經濟,新零售,在線教育,智慧醫療,電商等。這些都屬于模式創新,到今年,模式創新的各大賽道已經開始擁擠。
頭部投資機構歷年投資交易數量變化

數據來源:企名片
多位投資人都認為,接下來是技術創新的階段,但是技術創新有一個明顯的瓶頸,就是人才。
人,是決定是否投資的最關鍵因素。多位投資人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提到,創業方向有瑕疵,還可以隨著企業發展不斷調整,但一個有能力的創始人,可遇不可求。
從大學生到企業高管,再到科研人員,幾乎都被創業熱潮席卷過,投資人眼中有能力創業的人才,開始隱隱有斷層的現象。
人才缺乏在技術類創業領域體現的尤為明顯,以人工智能行業為例,一家AI創業公司的創始團隊,必須要有過硬的技術能力。
以中國AI領域頭部公司為例,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畢業于MIT,曾在香港大學和微軟亞洲亞就要從事計算機視覺研究,且是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曠視科技CEO印奇畢業于清華大學以及哥倫比亞大學,也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從事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方面的研究。
具備類似背景的技術人才在中國并不多,在過去的三年里,高端人才的創業公司已經被悉數瓜分。到了今天,商業模式創新的創業機會越來越少,技術創新更被重視,人才緊缺問題也越發突出。
另外,估值過高,退出渠道不匹配的問題也越發明顯。
過去兩年,在面對一些熱點領域的項目時,為了爭取股東席位,不少投資人愿意給出更高的估值,去年,一家知名VC合伙人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提到,“如果一家公司最后能做到100億美元估值,前期我們給到1億美元還是10億美元估值,都能賺到錢。”
事實證明,市場并沒有想象的樂觀。在中國,初創公司的退出渠道并不寬,由于不具備良好的盈利能力,只能選擇去港股和美股上市,以此來完成退出。
但近期上市的中國公司,股價走勢并不盡如人意,小米股價已經從上市初期的高點21.5港幣,跌至10港幣;在美股上市的蔚來汽車,股價已經從上市初期的11.6美元,跌至2.6美元。
中國的一級市場過去幾年急劇膨脹,大量公司在上市前甚至已經走到E輪、F輪,估值高達幾百億,“這樣的估值讓二級市場很難賺到錢,后期的進來的一級市場投資人們也賺不到錢。”愉悅資本創始合作人劉二海告訴《財經》記者。
這也直接影響到一級市場的估值邏輯,一些高估值的公司正在碰壁,“過去兩年,基本每一輪融資,估值都會翻一倍,但是今年,能保證估值不下調,都已經很難得了。”一位關注中后期項目的投資人告訴《財經》記者。
對比美國,不少初創公司通過被巨頭收購來完成退出,但在中國,巨頭的收購意愿并不明顯,更愿意投資。
這與中美兩國的創業主體不同密切相關,在美國,技術創新類公司更多。一位巨頭公司投資部的投資人告訴《財經》記者,在早期收購模式創新公司風險極高,這類公司早期沒有盈利能力,且需要花費大量資金補貼用戶,推廣市場,“但技術類公司即使沒有商業化,他們的技術能力也能為巨頭自身業務提供助力,收購價值更大。”
泡沫破裂之后,真正的投資價值也會突顯出來,過去幾年,創投圈魚龍混雜,隨著市場變冷,一大批機構和初創公司將會淘汰出局,市場也會變得更加理性。
對于創投圈來說,一個新的變化是科創板出臺,今年6月19日,第一家公司華興源創登陸科創板,這也意味著科創板正式投入市場。科創板采用的是寬進嚴出,企業通過科創板完成IPO的門檻不高,不過,這也不意味著投資人能夠通過科創板獲得可觀的回報。
科創板的特質是重市場導向,“如果估值和公司真實情況不匹配,科創板也不會給你上漲的空間,很有可能跌的比上市前更慘。”其中一位投資人告訴《財經》記者。
除了找到更多退出渠道之外,投資人們更關心的是新的風口何時到來。
科技創新變得越來越重要,5G將是一個新的契機,圍繞5G技術,會產生大量新的行業和機會,例如已經在資本市場沉寂一段時間的VR、AR領域,5G的到來能夠給VR、AR的體驗帶來質的飛躍。VR、AR技術不止用于娛樂,在工業制造、教育、醫療、消費等領域,也能發揮作用。
此外,圍繞00后人群的新消費習慣,也將造就新的風口,但00后群體的消費能力還未成熟,目前來看,包括社交、娛樂、消費等基礎需求,都已經能夠被現有的公司滿足。不過,多位投資人都提到,00后群體會爆發出新的市場需求。
今年也并非完全沒有投資熱點,近期,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開始獲得不少投資人的注意,CBinsights發布的2019年全球AI獨角獸估值排行榜上,排名第二、第三的都是兩家RPA公司,分別是UiPath(估值30億美元)與Automation Anywhere(估值26億美元),排名第一的是商湯科技(估值45億美元)。
一些人將RPA歸類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個分支,但并沒有AI所描繪的高度智能化,RPA解決的是軟件流程自動化問題,可以靈活、快速、準確,且低成本的完成一些重復性工作。
有海外可以對標的高估值公司,是不少投資人最愿意投資的一類項目,《財經》記者了解到,不少RPA公司已經在過去幾個月里估值翻倍。
但RPA領域同樣會面臨難以盈利的風險,目前RPA領域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是英國公司BluePrism,財報顯示,過去三年,雖然公司收入增速都超過100%,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下沉市場也是今年的熱點,這是一場由拼多多帶起的風潮,大量公司開始將觸角伸至3、4線以外的城市和農村。
中國的技術創新已經起步,中國同時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泡沫中同時也蘊含著新的機會。市場變冷已經是既定的事實,但這并不可怕,資本市場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有自己的運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