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器量的大小決定了企業能召集到什么樣的人才,能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稻盛和夫
人才是企業之本,也是企業未來發展的最重要的核心資源之一。真正的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被企業需求的人才是企業必須給與重視和重點培養的。那么如何把企業應該如何去培育人才呢?

稻盛和夫提出了幾點人才培育的觀點:
01應該將內部那些“愚笨”人培養成左膀右臂。
不少企業都知道內部培養的重要性,也制定了不少內部培養計劃,但是發現能勝任小團體領導工作的負責人,卻數量不足,這個問題一時解決不了。想從外面引進人才,但不是每個企業有名望的大企業,那些小公司,社會上的優秀人才總是不肯問津。
另一方面,偶爾也有很能干的、才氣橫溢的人進公司。對于這類人,企業總是寄予厚望:“此人將來可望成為公司的棟梁之才”。作為企業的經營者,當然不會喜歡笨人,總是希望把聰明的、優秀的人才培養成出色的干部。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你一心想留住的優秀人才,可能是因為頭腦好使吧,他們很快就看不上手頭的工作,看不起這個小企業,不久就辭職而去了。而留在公司里的人,都是那些原來并不看好的“愚笨”的人。
招不到、留不住優秀人才,是大多數企業面臨的現實。在這種情況下,對經營者的要求就是:通過錘煉那些留在公司里的平凡的人,把他們培養成自己的左膀右臂,培養成合作伙伴,也就是培養成公司得力的干部。

02將員工培育成可靠的干部,領導者要以身作則。
總有一些顧問、專家會建議:“行事獨斷的老板培養不出人才。要想培養人才,就應該更加放手,讓下屬獨立去干”。然后,領導們開始放手讓下屬獨自做事,結果卻把事情搞砸了。許多經營者都有過這樣的煩惱。
稻盛和夫先生卻說,“提這類建議的,都是自己沒有經營過企業的人說的。有實際經營經驗的人,決不會說這些輕松漂亮的話。”如果老板是一個懶惰的人,“自己不想干活,盡量讓部下干,自己想玩”,如果領導是這樣的人,那是另當別論。
“要把公司搞好”“要提升業績”,如果真是這么想,那么,首先,經營者自己必須站在最前頭,以身作則,拼命工作。特別是中小企業,可以依靠的人不多,老板更要率先垂范,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這是引導企業成長發展的必要條件。
企業必須營造這樣的氛圍:同領導一樣能干的人,看著勁頭十足、干活麻利的領導人的背影,學習模仿、潛移默化,在公司里一個個成長起來。為此,領導人在第一線臨陣指揮,以身作則非常重要。領導人一馬當先,率先垂范,呼嘯著“跟我沖”,只有這樣的領導人才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

03用好外部人才的關鍵。
為了讓公司獲得飛躍性的發展,壯大成為骨干企業、大企業,需要各種各樣的優秀人才。這樣的人才光靠公司內部培養是不夠的,還是要從外部招聘錄用具備才華的人物。
然后,引進外部人才并用好人才,有一個阻礙,那就是企業老員工的抵制。站在老員工的角度上看,這些新來后到的人的位置突然放到自己之上,這種事情多了,就會成為公司內部糾紛的種子。這時候,需要的是領導人的引導和調和,甚至是安撫機制。
因此,從外部吸收新鮮血液,首要基礎是取得同甘共苦的老員工們的認可和理解。
其次,必須給這些外來的、有才能的人才講哲學,提升他們的人格,也就是要防止內部出現不和諧的聲音。往往越有才能的人,專業知識越豐富的人,越容易自以為是、恃才傲物,抱著這種意識做事,在碰到問題的時候,哪怕老板提醒他們,他們也未必能認真聽進去。
因此,不管他多么重要,多么必不可缺,不管他的才能多高,似乎缺了他事情就不好辦,只要發現他的人格有問題,就要毫不留情,嚴厲批評他、矯正他。

04 領導人的器量決定企業的未來。
能不能得優秀人格的人物,或者說能不能培養出這樣的人才,可以說完全取決于各位經營者你們自己的器量。
俗話說“破鍋配破蓋”,領導人器量的大小決定了企業能召集到什么樣的人才,能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如果領導人只具有“破鍋”那樣的器量,就只能得到與破鍋相配的“破蓋”那樣的人才。還有,領導人的器量有多大,企業的發展規模就會有多大。
因此,若想獲得具備優秀人格的接班人,那么首先,各位經營者自己就必須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心性。
只有不斷努力,去提升自己的人品、人格、人生觀、哲學、思維方式,才能擴展自己的器量。自己的器量增大了,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才能出現優秀的接班人,才能讓事業取得穩定的發展。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