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日報網訊(袁春華 通訊員 習修鵬 張學琳)6月9日,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部署推進會議在成都溫江區召開,溫江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方面的探索和做法受到與會代表關注。那么,溫江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十年來取得了哪些成績和經驗呢?

? 2007年,一場改變農民命運的農村改革在成都拉開了序幕。
? 2008年4月22日,四川首個農村產權確權頒證儀式在溫江區壽安鎮東岳社區舉行。自此,溫江在全省率先啟動了探索“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現代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之路。
? 經歷先期探索試點、全域實測確權、暫緩確權處理、深化確權頒證。2011年,溫江全面完成了10個鎮(街道)、101個村(社區)、1151個村(居)民小組、6萬多戶農戶的確權頒證工作。
? 2015年,溫江又開始啟動了農村承包地經營權、農業生產設施所有權、農村養殖水面經營權、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權、農村經濟林木(果)權“新五權”的確權頒證。

? 在這場以農村土地、房屋、資產為核心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中,共頒發集體土地所有權證1151本,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證5.29萬本,土地承包經營權證6.54萬本,房屋所有權證18.72萬本,林權證1.19萬本,確權頒證面達100%。溫江“五個鎖定”和“八步工作法”經驗在全國推廣。
? 確實權、頒“鐵證”,邁出了溫江農村改革的破冰之旅。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上,溫江總結“兩股一改”經驗,唱響清產核資、量化固化、股份合作“三部曲”,賡即在全域范圍啟動農村集體股份制改革。對涉農村(社區)集體資產、資源、資金開展清產核資、股份量化。全區完成量化土地3.29萬畝,量化資金資產3.8億元,完成比例100%。
? 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激活要素資源,關鍵是要素資源的自由流動。2008年,溫江率先在成都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中心。隨后,相繼在9個鎮(街道)建立分中心、在50個村(社區)建立示范站,2016年又組建了成都農交所溫江分公司,形成市區鎮村四級農村產權管理服務體系。創新實踐“一中心四機制”,形成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閉合系統。
? 2013年,溫江在幸福村探索宅基地“小證”換集體建設用地“大證”抵押融資。2014年,溫江在全省率先實現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2015年,溫江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村在地資產倉單質押。2016年,溫江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村集體資產股權抵押融資。一系列大手筆的探索創新,破除了農村產權對接市場的桎梏。
? 在試點探索基礎上,溫江及時總結經驗,完善頂層設計,全面推行“三權一單”融資模式,累計辦理“三權一單”融資408筆,共計12.57億元。“三權一單”融資機制改革,釋放了三農融資需求,降低了農業融資成本,活躍了農村金融市場。其中,農村在地資產倉單質押入選全國中小城市改革實踐十大創新案例,“三權一單”融資模式在全省推廣。
? 溫江農村深刻變革激發了“三農”發展動力,改革紅利充分釋放。一是改革孕育了溫江多元化市場主體。二是改革激發了農民參與建設發展的熱情。三是改革走出了溫江農民就地城鎮化之路。
? 概括來說,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溫江經驗”就是:以“還權賦能”為核心,以“要素流動”為關鍵,以“市場導向”為重點,全面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激發農村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開創農村農業農民工作新局面。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