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區副區長兼海淀園主任李長萍
6月11日消息,“2017中關村創新論壇”于6月11日在北京中關村軟件園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北京市海淀區副區長兼海淀園主任李長萍出席并演講。她認為,推動我國智能制造產業向高端化、國際化邁進。強化政策創新,打造先行先試試驗田。海淀始終堅持政策先行先試,為雙創培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以下為會議實錄:
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中午好!
眾所周知,海淀是中關村發祥地,也是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同時現在也是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在去年5月又獲得了國家雙創示范基地,一直以來海淀都始終堅持以創新驅動為發展戰略,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更深程度上全面落實國家雙創和科技創新的工作部署,積極開展具有時代特征、引領效果、示范作用的先行先試改革試點,也全面推動了國家雙創工作。
借此機會,我先簡要給大家匯報一下海淀科技創新所取得的成果。通過一組數據,大家可以看到,海淀科技創新工作取得的發展。2016年海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5036.8億元,同比增長7.5%,五年來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水耗也累積分別下降22.2%和24.8%。
創新驅動發展新格局也已經初步形成:先行先試引領效果不斷鞏固,五年來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平均年增長達到了15.4%,實現增加值也占地區生產總值的60%左右,創新驅動活力日益顯著,近五年來,技術合同成交額累積實現6635億元,發明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18.5%。
高精尖經濟結構基本形成:創新引領服務主導的高精尖產業有力支撐經濟的發展,創客經濟、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新模式發展迅速。2016年海淀區三產占比達到了88.83%,其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金融服務業增加值在經濟總量中的占比達到了54.3%,對經濟增長貢獻達到了73%。
海淀科技創新方面主要工作部署:
第一,堅持創新引領。通過服務原始創新、促進協同創新、推動開放創新,打造創新創業策源地。服務原始創新就是要聚焦中關村科學城,著力打造全球知名科學中心的核心載體。當前,我們也在市委市政府部署下,我們正在全力推動三城一區的建設,其中涉及到海淀就是中關村科學城,也舉全區之力加快推進中關村科學城建設。以國家科技創新重大專項為重點,加強對科技創新國家隊的服務保障,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部署資金鏈,特別是依托高校院所、領軍企業、創新型企業主體,加快推進基礎科學、前沿技術和高端服務業的創新發展,推動一批前瞻性、帶動性強的原始創新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協同創新:積極探索產學研用合作新模式,著力構建新型共同體,通過院地、央地、校地、軍地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提升區域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轉化率。我們和北大、清華、中科院高等院校和高科技企業合作,共建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這也得到市科委大力支持,組建18個協同創新中心,實現了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同時我們積極推進軍民融合示范基地的建設,也達到了一體三園為核心的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
推動開放創新,建設輻射京津冀面向全國鏈接全球的雙創服務網絡,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這期間我們主要是積極利用海淀的一些資源稟賦,鼓勵大學院所創新主體開放科技成果和科技平臺,包括儀器設備等,形成創新合作模式與利益的分享共享機制。同時,主動參與到京津冀協同共同體的建設,并進一步輻射到全國,目前海淀園在全國已經建設了5個分園,包括秦皇島等,將海淀區創新創業的孵化體系整體輸出,使得京津冀地區創業企業在當地即可享受到優良的雙創服務,同時我們支持盛景網聯在全國建立300個創新創業集群中心,整合了一萬家創新創業的服務機構,服務一百萬家中小企業。并且積極發揮中關村硅谷創新中心作用,發揮國際平臺作用,著力推進雙創全球鏈接同步啟動。
二是堅持高端引領,加速高端要素的集聚。人才是創新的根本,海淀之所以發展到現在,中關村發展到現在,北京的科技創新主要得益于人才,人才始終是我們創新的根本,通過創新政策聚集全球的高端人才。
積極落實千人計劃、海聚工程、高聚工程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入推進央地人才的協同發展,建設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企業的對接平臺。去年我們也率先落實了公安部支持北京科技創新20條政策,有力打通國際人才到中國來創新創業通道。在2016年北京市受理綠卡申請達到598人,460人獲得綠卡,此外通過建設創客小鎮提供人才公租房等形式加大服務保障力度。
資本也是科技的翅膀,海淀不斷強化金融服務,加快國家科技金融中心的建設,堅持打造中國中關村科技金融示范區,中關村西區、西直門兩個金融科技示范區已經聚集科技金融機構超過600家,人民銀行中關村支行也在海淀區成立,并且在去年建立了300余家中關村并購母基金,以市場化的手段撬動上下游的創新資源,積極推動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心的建設。
我們正在著力打造創新資本中心,聚集了股權投資管理機構637家,管理的資本量4200億元,知識產權方面,海淀目前有800余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也被授予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區稱號。
海淀堅持疏解與提升,積極探索建設創新型經濟集聚區路徑,啟動中關村大街提升改造工程,完成了西區調整55萬平米,大街沿線一批傳統的電子賣場轉型升級,西區周邊現在已經調整成為中關村智能制造創新中心,中關村互聯網中心,互聯網教育中心等,包括互聯網金融中心,一大批產業集聚區應運而生,也在調整過程中煥發傳統的業態,新的升級。們打造全國第一條以智能硬件、孵化為主題中關村智造大街,聚集了像夢工場和國際上PNP著名的孵化機構等一系列的機構在這里入駐。也提升了海淀研發能力。
推動我國智能制造產業向高端化、國際化邁進。強化政策創新,打造先行先試試驗田。海淀始終堅持政策先行先試,為雙創培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積極落實中關村1+6、新四條政策基礎上,率先在全國開展外債宏觀審慎管理試點、投貸聯動、稅銀互動等一系列的試點,著力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在前期我們也出臺了海淀協同創新券等政策,支持中小微企業預可研院所實驗室、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破解中小微研發創新的難題,除了積極爭取國家和北京市級政策外,區級層面加強政策的集成和創新,對自己的政策進行了整合,出臺1+4+1政策支持體系,積極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的跨界融合和示范應用,智慧海淀的建設以及壓減燃煤水環境治理生態環境和城市環保領域建設廣泛采用中關村新技術、新產品、新的商業模式,在推動政府治理創新提升也實現了民間投資健康發展。
此外,我們還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和市場結合有機結合。推動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聯合市科委和北京大學共建協同創新母基金,并且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建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金,累積發起設立產業并購、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基金等40余支,撬動社會資本140多億元,推進形成海淀基金系相關的工作。
持續優化政府服務,營造優良雙創生態環境。積極對標硅谷的優化服務,完善了創新創業的孵化體系,目前海淀有初創型集中辦公區達到了139家,市級眾創空間74家占了全市的一半以上,初步構建起集中辦公區、孵化器、加速器和產業園區等一系列全鏈條服務體系。
創新治理模式,打造雙創服務的新平臺。設立了創業會客廳,推動工商、稅務等部門開展精簡政府服務先行先試,政府服務創新,政府服務購買,社會和社會機構,政府服務和社會機構相結合的模式。6月12號也是中關村大街成立三周年,創業會客廳主要是在中關村大街進行示范的,給中小企業提供了很好的服務平臺,在這里有政府的服務,同時還有社會的服務,包括知識產權,包括人力設備、法律、咨詢和財務,也就是說在這里可以通過創業會客廳給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可能在創業的時候只有三五個人,但是只要專注于技術,專注于市場就可以了,相當于創業會客廳給你提供了法律部、辦公室、人力社保部、財務部門,最開始的時候給你提供一些服務,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在創業初期遇到的難題和問題,所以創業會客廳也是有益的探索,也得到了國務院點明的表揚,在這里探索了政府服務和市場服務有機相結合的探索或者說一條有機結合的道路,為中小企業解決創業發展中一些難題,提供了一條路徑。
深化放管服試點,著力降低雙創成本,推進五證合一、一證一碼、先證后照,降低市場準入的門檻,推行了企業登記的全程電子化的試點。
厚植創新創業文化土壤,營造雙創文化前沿陣地。
積極打造中關村創新創業季,盛景全球創新大賽等一系列的品牌活動,6月6號是舉行創想中國的啟動儀式,圍繞產業雙創,今年會舉辦一系列的活動,一直持續到6月底,歡迎在座各位有時間也可以到我們的創業大街,包括智造大街和海淀一系列的地方參與到雙創活動中來,并且在9月份的時候,還會舉行全國雙創周,也會舉行相應的活動。創新創業在中關村是一個文化,也是一塊沃土,在這里我覺得我們鼓勵創新、包容失敗,在這個氛圍里一直包含在其中,一直孕育在其中,正是有這樣的創業文化,在中關村也培養了、城鎮了大量高科技企業,在這里能夠茁壯的成長。
未來海淀還將始終堅持以創新示范為引領,強化區域協同,深化政府服務,全面推進中關村科學城和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在此也歡迎在座各位企業家和有識之士,能夠投入到海淀創新創業熱潮中來,我們從政府的角度提供好服務,為大家搭建發展的平臺,希望大家在海淀這塊沃土上,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也祝大家工作順利,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