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一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決定著這個國家原始創新的動力和活力。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部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主動適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趨勢,積極謀求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各領域對源頭創新的巨大需求將集中釋放,迫切需要基礎研究發揮戰略引擎作用。為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大力推動基礎研究繁榮發展,按照《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的總體部署,特制定本專項規劃。
基本原則
堅持鼓勵自由探索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堅持把加速趕超引領作為發展重點;堅持把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作為核心動力;堅持把不拘一格發揮人才作用作為本質要求;堅持把全球視野作為重要導向。
總體目標
基礎研究原始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重要領域方向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整體水平向并跑和領跑為主轉變,支撐引領創新驅動發展源頭供給能力顯著增強,為我國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奠定堅實的基礎。
1.持續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基礎研究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例大幅度提高。
2.形成全面均衡的學科體系,科學產出的水平、質量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學科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前三名,部分學科學術影響力達到世界領先,國際科技論文被引次數達到世界第二。
3.在若干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優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布局,完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顯著增強科學創新基礎能力。
4.建設一流的人才隊伍,形成一批跨學科、綜合交叉的創新團隊。
5.在科學前沿重要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解決一批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基礎研究對經濟社會發展引領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發展重點與主要任務
1加強自由探索研究與學科體系建設
加強原創導向,激勵新概念、新構思、新方法、新工具的創造,力爭在更多領域引領世界科學研究方向。加強科學前沿探索,進一步加大對好奇心驅動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大對非共識創新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勵質疑傳統、挑戰權威,重視可能重塑重要科學或工程概念、催生新范式或新學科新領域的研究。
構筑全面均衡的學科體系,為我國實現從科學大國邁向科學強國奠定扎實的學科基礎。推動學科均衡協調和交叉融合發展,統籌基礎學科、應用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布局,形成多學科均衡協調可持續繁榮發展局面,促進基礎研究百花齊放。推動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學、生命科學等基礎學科持續發展,推進能源科學、環境科學、海洋科學、材料科學、工程科學和臨床醫學等應用學科發展,加強信息、納米等新興學科建設,鼓勵開展跨學科研究,促進學科交叉與融合。
2組織實施重大科技項目
“十三五”期間,著眼于更長遠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凝練事關我國未來發展的重大科技戰略任務,構建未來我國科技發展制高點,組織若干項基礎研究類重大科技項目,努力實現以科技發展的重大突破帶動生產力的跨越發展。
1. 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
2. 腦科學與類腦研究
3加強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和變革性技術科學研究
針對事關國計民生的農業、能源資源、生態環境、健康等領域,以及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領域,進一步聚焦國家目標,充分發揮基礎研究的戰略支撐作用。同時,圍繞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對科學和技術發展有很強帶動作用的基礎研究進行重點部署,為創新發展提供源頭供給。
1. 加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部署基礎研究
面向現代農業、健康、資源環境和生態保護、高新技術產業、節能環保和新能源、新型城鎮化等領域的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選擇可有力帶動基礎研究、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重大應用示范結合的戰略性、全局性、長遠性的方向進行全鏈條設計一體化組織,強化基礎研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2. 加強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研究
圍繞世界科學前沿的重點方向,凝練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以實現重點跨越、引領未來發展為目標,重點部署基礎研究。
3. 加強面向培育變革性技術的科學研究
以實現“重點科技領域戰略領先”為目標,圍繞重要科學前沿或我國科學家取得原創突破、學科交叉創新帶動的特征明顯、有望產出具有變革性技術原型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進行前瞻部署,建立快速響應機制、創新組織管理模式,培育有望推動產業變革和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變革性技術,搶占未來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先機。
4加強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和科研條件建設
“十三五”期間,以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為目標,完善科學與工程研究類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與布局,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若干國家實驗室,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優化布局和發展。進一步推進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行,加強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和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夯實孕育原始創新的物質技術基礎。

5加強基礎研究人才隊伍建設
“十三五”期間,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引進和培養,凝聚和造就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領軍人才、青年人才、實驗技術人才和優秀創新團隊。

6組織和加強重大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
“十三五”期間,以全球視野謀劃我國基礎研究發展,積極融入和主動布局全球創新網絡,有效利用和整合全球創新資源,服務“一帶一路”重大戰略需求,推動基礎研究多層次、全方位和高水平的國際合作服務國家戰略,提升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使我國成為引領科學前沿、解決重大全球性問題的主導國家之一。

保障措施
(一)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管理機制
(二)建立基礎研究多渠道經費投入和分配機制
(三)支持高等學校與科研機構自主布局基礎研究
(四)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強基礎研究
(五)推動區域基礎研究發展
(六)進一步優化科研和學術環境
(七)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