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8,快手攜7億老鐵和眾多網紅主播助陣京東,吹響了“京東618全球年中購物節”的號角,同時也開啟了短視頻與電商平臺互為外延生態共融的全新可能。在這樣一個時候,快手兩位創始人宿華和程一笑又吹響了另一個號角,在公司內部信中宣布快手要在年底實現3億DAU。
同一天,快手官方的一支小分隊出現在甘肅省環縣,一位名叫魏宗富的農民家里,為他和當地村民放了一場電影。這部電影是在院線低調上映的《大河唱》,魏宗富是主角之一。魏宗富是一位地道的農民,還是一個皮影班的班主,更是一位老鐵,一位快手達人。曾經,魏宗富以為“皮影戲”這門祖傳的手藝要失傳了,直到他遇到了快手。他把手機的鏡頭對準了戲班子后臺,一個人都留不住的戲團,開始要在全國奔波演出。

在快手的歷史上,這是剛巧在同一天發生的一件大事、一件中事,和一件小事。三件事碰巧湊在一起,但也碰巧彰顯了一個道理:
快手有底氣沖刺年底的3億“小目標”,少不了活躍在快手生態里的內容創作者助力。這群創作者,既包括幫京東帶貨的百萬粉絲以上的大網紅們,也包括魏宗富這樣此前幾乎被埋沒的中長尾部達人。
江湖傳言,快手上的活躍創作者,也就是樂于經常上傳視頻內容的人,比其他同類平臺高出一個量級,而快手分給創造者的錢,也比其他同類平臺高出一個量級。一個量級,也就意味著至少10倍。當一個平臺如此舍得分享真金白銀,創作者自然會用腳投票。
比如說10萬粉絲的快手網紅一年通過到貨能獲得超過100萬的收入,而同樣在其他短視頻平臺上的網紅就很難有這個表現,而且更可怕的是:這不光意味著快手優于同類平臺,而是環顧整個內容生態它的變現效率僅次于微信公眾號,并且它的生態像微信公眾號一樣大而深邃,快手究竟有多少這樣的變現力極強的中腰部賬號,這個問題誰都不知道答案。
而這個傳言是否真實,只要深耕短視頻領域,自然有自己的判斷。
秒針數據發布了一份報告,從第三方視角描繪出快手7億老鐵的畫像:他們平均每天使用快手70分鐘,62%是90后主流消費人群,對3C和美妝護膚類產品關注度較高,47%的人看完短視頻后會直接在評論區咨詢其它人購買后的反饋,60%的人在討論后會決定是否購買,84%用戶愿意接受快手主播的推薦。
從數據來看,快手的用戶有三個“高”:
1)主播與老鐵、老鐵和老鐵之間的互動高
2)對“帶貨”的接受度高
3)達人帶貨的銷售額高(下文我們會有案例具體聊)
這三個“高”吸引來了京東與快手合作,也讓宿華、程一笑有底氣喊出年底沖刺3億DAU。
快手為什么這樣“高”?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快手的三個“高”,離不開兩個基礎:一個達人和老鐵的活躍,一個是達人和老鐵的信任。
而這,與快手的產品設計邏輯有關。快手的產品設計,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把內容創作者(也就是達人)前置。通俗點說就是增加各類內容創作者的存在感,避免淪為一個單純靠平臺堆流量,去把少數人推到頂尖而大部分人一無所獲的流量廣場。
通場情況下,流量廣場最有存在感的并不是創作者,而是平臺本身。平臺給用戶推誰,用戶就看誰。90%以上的內容創作者難以被用戶感知到,自然也就失去創作的熱情,淪為徹底的看客。
這正是宿華和程一笑盡量避免的。他們顯然很清楚,私域有價值的平臺,才會源源不斷的吸引優秀的內容創作者,比如微信公眾號一樣。反之,則只會涌入一堆做號黨。
快手的流量機制,從產品設計上,就是傾向于內容作創作,傾向于私域的。在產品設計上,主要表現在三個地方:
第一個,快手沒有“平臺內轉發”的功能;
第二個,短視頻下拉后不是另一個短視頻,而是直接進入評論區,增加社區互動;
第三個,把“關注”放在首頁最醒目的地方,這樣粉絲下次進來的時候,會想起來上次關注了誰,會重點再去看看,增加達人私域的活躍度。

沒有平臺內轉發的快手,把內容創作者放在了第一位。下劃進入評論區的快手,增加了達人與老鐵之間的互動。把首屏最醒目的地方給了“關注”的快手,像公眾號一樣,徹底激活了私域流量池的價值。與之而來的,是高速的增長、強大的帶貨能力以及生態的外延能力。
快手的邏輯是推薦,你只要能夠生產足夠好的內容,就有機會被推薦給更多的人看到。同樣是推薦,快手的推薦更追求真實,而不是“精致的表演”,優點是達人和老鐵之間的情感紐帶更強,缺點是不可避免的會給人一種土土的感覺。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活得那么精致。
在快手上,我們很少能夠看到遠方湖邊的秋千,“像極了愛情”的情侶撒嬌秀,或者是一堆穿著時尚的網紅街拍,更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是魏宗富這樣的手藝人,是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人,或者是每日奔波在各大批發市場的小哥哥和小姐姐們。
在快手,沒有精致的表演,只有努力的生活,不管是誰,只要努力就能獲得關注,進而贏得物質和精神上的收益。幾百萬粉絲的大V的多種變現途徑就不說了,就是像魏宗富這樣差點被社會遺忘的人,也在快手找到安身立命之所。他的皮影戲的觀眾越來越多,最高一次直播能有上千人同時觀看,一年能演140多場。能這樣廣泛地讓內容創作者受益的平臺,除了快手,可能就是微信了。
潘亂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提出“快手不是短視頻”的論點,但是隨之而來便引出了一個問題:快手是什么?我們可以說它是信息和關系的社交平臺,但太過軸象,可以說它是以展現真實生活為窗口的社區,但是又無法解釋快手達人為什么有那么強的帶貨能力。
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回歸線下,去思考另一個問題:vivo和oppo的核心價值是什么?有人可能會說他們的營銷做的好,有人可能會說因為他們長期深耕下沉渠道并迎來了爆發,或者還可以說他們的渠道體系很強大。這些都對,但都過于片面,大家都忽略了柜哥柜姐的口才。
互聯網最強大的地方在于,可以把細碎的場景歸集,然后通過規模化和在線化做出一個生態,比如:“支付”這個場景誕生了螞蟻金服,“溝通”這個場景誕生qq和微信,“看快訊”和“寫隨筆”這個場景誕生了微博。快手歸集了柜哥柜姐的銷售場景,并疊加了真實的生活。

通過快手賣雞的尚育康
很多人都說將來線下門店不再需要人,大吹無人風口,但是卻忽略了線下銷售里的“人情味”和“煙火氣”,實店門店的銷量很大一部分是靠柜哥柜姐們“以情動人”做出來的。這個場景歸集到線上去并疊加了真實生活之后,消費者開始主動“被推銷”,老鐵經濟于是出現了。
秒針數據顯示,快手上每天與交易需求相關的評論超過190萬條,“好不好用”、“多少錢”、“怎么賣”和“哪里買”是高頻詞。相比較于同類產品,快手用戶更愿意主動了解商業化的信息,有更強的商業交易的需求。這一點和公眾號也很相似,粉絲真怕主筆們接不到廣告。
老鐵經濟的出現,強化了快手幫助達人建設私域的熱情,并內化成為一種生態邏輯,即不做流量廣場,公域和私域并重,并且不干涉私域。只要合法合規,快手官方對達人在私域里的商業化行為有著一定的寬容度,而不是像其它平臺一樣,封殺內容創作者的變現行為。
在公私域并重的生態邏輯下,今年初,快手給出了一個數字:有1600萬快手用戶在這個平臺獲得收入。顯然,快手的未來,與這些能通過內容創作獲得收入的用戶緊密聯系在一起。快手的商業化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要帶著至少1600萬達人一起飛,平臺和達人的利益高度一致。
以此為出發點,快的手商業邏輯也就很清楚了,打造一個圍繞達人變現的短視頻生態。快手小店于是應聲而出,同時上線的還有一個電商服務市場。以“快手小店”和“電商服務市場”為出發點,快手達人的變現之路將變得更規矩也更輕松。
這里我們需要給快手達人分個類:一類有流量,也懂產品運營;一類有流量,但是不懂產品運營。懂產品運營的,受條件受限,也不是每一個都能拿到優質貨源。這個時候快手小店就發揮作用了,快手達人在快手小店里,可以自由添加淘寶、有贊等優質渠道的貨源,一鍵變現。
嗅覺敏銳的朋友可能發現了,快手開啟了另一種可能,即與現有的電商生態共融的可能性,這讓快手的商業化變“輕”了。看起來快手入局了電商市場,其實快手的主要精力其實是在營銷和供應鏈上,挑選合適的供應鏈接入快手,然后發揮自己強大的營銷優勢帶著達人一起變現。
變“輕”其實并不是最主要的,共融共生才是核武器,快手似乎總能找到一個方法,與各方保持共融共生的關系。與平臺上的達人、現有的電商生態,快手走的都是產業互聯網的路子。不與即得利益者相爭,而是幫助對方擴大增量,互為生態外延。
快手還會與成熟的產業基地合作,比如:6月15日,快手聯合央視財經、共青團中央一起走河北省阜平縣,帶著快手達人一起開始電商扶貧。娃娃、彩云海鮮、就叫大東好了三位快手“致富新青年”為貧困縣直播帶貨,一小時下單阜平脆棗5萬單,廠家庫存瞬間脫銷。

以上,我們可以發現,快手有著很強的生態外延能力,可以與不同的生態之間形成互補的價值。從商業的角度來說,快手不是短視頻,它更像是一個擁有復雜生態的超級樞紐,一頭鏈接著各種商業平臺和品牌、產品,另一頭鏈接著7億老鐵,在這中間的,是深受信任能“種草”的達人,這三股勢力,構建出了一個以真實生活為特質的老鐵經濟。
像快手這樣既有流量紅利,又能保持相對公平,對內容創作者比較友好的平臺,少之又少。而抓住優質內容創作者,才能抓住更大群體的內容消費者。這種良性互動如果能進一步強化,持續為內容創作者提供沃土和合理收益,快手年底3億的“小目標”很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