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系WorkInn CEO 錢雨。
今天早上,從之前老同事的朋友圈里,剛剛得知Moto已經搬離了望京科技園的摩托羅拉大廈,曾經的大望京地標,那顆科技園夜間最閃亮的星“Motorola”不久會變成什么?或許“Smartisan”是個好名字。

2007年五一過后,即將告別九年母校的我,第一次踏上望京科技園的土地,記得每天早上六點半要出門,去人大西門趕愛立信的班車,對于一個活動區域限于學院路的學生,那是一個異常遙遠的旅途,特別是當班車走上五環,路過當時還屬于索尼愛立信那一代郁郁蔥蔥的樹林,總有一種來到郊區的感覺,記得我的Mentor,現在已是紅魁公司高管,對我們一群剛加入公司的小伙伴認真的說:晚上回家一定要小心,這邊太偏僻,小心打劫。那時候的望京科技園,是電信企業的天下:愛立信、北電、摩托羅拉、NSN、阿朗、三星、鼎橋……偶然也有幾個電子企業如松下、安捷倫,寬闊的馬路上沒什么人影,只有一票現代寫字樓和寂靜的Class小區,瑞典同事來了后總是好奇,怎么這里和瑞典一個樣?
那么現在呢,前兩天剛剛看到,微信朋友圈里熱議,憑什么BYR拿下BAT在京一半的校招名額。其實原因很簡單,母校的品牌、文化和吸引力,匯集了無數擁有聰明大腦的實用主義者,而這正是工程師的完美搖籃,而互聯網,其實只不過是通信的高階進化,會玩通信原理,玩玩互聯網編程,玩玩IOS/Android當然不在話下?;蛟S在同樣的分數線,理想主義者會選擇去清華讀一個冷門專業圓清華夢,而實用主義者一定會來北郵讀信息、計算機這樣的熱門專業。我也是當年實用主義者中的一員,任由校長勸說也不肯報名清華。
也許這不只是我一個人的選擇,今天鈦媒體的大作《被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選中的望京,會成為下一個中國硅谷嗎?》,生動刻畫了曾經作為電信外企聚集區的望京新貌:阿里巴巴、Uber、陌陌、藍港、美團、鳳凰網、第一視頻、錘子科技……幾乎占據了望京的大半江山,國際范兒的電信巨頭和安逸的歐美派生活范兒已經逐漸遠去望京科技園區,而當年被出租車司機譽為迷宮的望京街道,也有了新的含義:安卓小機器人。

或許電信巨頭們要嘆一口氣,這么多年的打拼,從2G一直干到5G,把網速推到極致,原來是為這個小機器人鋪平道路的啊。
望京的創業氛圍越來越濃了,今天的鈦媒體還采訪了愛立信的老友:之前是通訊工程師的FIKAFIKA咖啡館老板,每周也有3、4個天使投資人來這里談項目了。雖然各種沒想明白就開干了,又悄聲消失的O2O公司層出不窮,但是也有不少創業公司在悄然野蠻生長壯大。
望京的創業者,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于之前各大通信公司的員工,原因也很簡單,幾年前通信風生水起的時候,很多有能力的童鞋們都在望京置地安家了,現在通信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不管是哪一家的發展都放緩了,有想法的通信人大隊人馬離開了這個行業,其中創業的人就很不少,我身邊的“老愛人”(老愛立信人)有做咖啡館的,有做健康檢測的,有做空氣環境監測的,有做互聯網醫療的……而大家都希望創業地點離家能夠近一點兒,于是望京就成了老愛人,老摩人……的創業樂園。
關注創業,其實是因為這一年,我一直在做著一個聯合辦公的項目——WorkInn。它是一個簡便可靠的眾創服務平臺,既可以給入駐企業提供舒適的辦公空間,包括辦公室、會議室、投影機打印機等各種辦公設備,也會給入駐企業提供各種特色創業孵化服務,包括技術孵化、營銷孵化等。雖然WorkInn第一家辦公室設立在雙井,離國貿不到1公里,占盡交通和CBD的便利,很快就租滿了,排隊的團隊很多。于是很早之前,我就想在望京也開個WorkInn分店,其實有一個很大的潛在動力就是能夠給之前的老朋友們一個空間,在熟悉的區域,開始新一段的創業旅途。同時呢,也給自己一個理由,可以時不時回到這片每日穿行六年的區域,當年TD-LTE測試,我可是用雙腳和車輪丈量了科技園幾乎每一條道路,現在每次回到這里都會有種回家的感覺。

當然了,鈦媒體記者都說望京的創業火,最關鍵的還是便宜吧, WorkInn也是去努力做到用盡可能便宜的價格,給各路創業人馬提供一個也許比不上摩托羅拉大廈內部的奢華,卻也足夠經濟適用,每個月800元就能辦公的共享辦公室。所以雖然是極簡風格的裝修,雖然采用自助化辦公,但是各種家具設備卻都是精挑細選,會議室白板投影儀打印機等關鍵辦公設施齊全,大樓外表也不遜色于周邊任何一棟5A級寫字樓。因為創業企業,難在招聘,而樓宇外觀和內部環境對招聘影響力巨大,一個北郵校友曾經說過,一個來他那里面試的人,走到樓下,抬頭看了看,轉身就走了,發了條短信:這樓太破舊了……望京WorkInn,就是努力讓這種尷尬不再重演,讓入駐的創業企業既可以享受低成本,又可以有不錯的形象,還可以享受短租的便捷,畢竟創業期變數大,誰知道自己三個月后是不是拿到一筆投資快速擴充團隊呢,WorkInn可以提供這種短租的靈活性,按工位入駐,不用非要簽署長期租約。

不過在我看來,創業者選擇來望京,不僅僅是因為這里便宜,也不僅僅是有類似WorkInn這樣的眾創空間,創業者都是孤獨的,他們需要在很短時間內將自己和團隊打造成鐵軍,這里創業環境可以讓他們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行者,相互學習、相互激勵。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從這里走出、壯大、崛起,產業生態的不斷豐富,越來越像硅谷,來望京創業不僅是生存需要——找到最近的參照物和更多的合作資源,可能還有精神圣地的意味在里邊——踏在望京的土地上,回望過去的巨頭,感受身邊的火熱,你腳底下會有力量。
而我也希望,我們用心做的WorkInn,可以成為創業者們夢想開始的地方,可以給他們帶來前行的力量。多年后,他們在納斯達克,在中國A股,在新三板敲鐘時,想起這一段難忘的經歷。
當然,在望京的眾創空間并不止WorkInn一家,但是也許由通信人來創辦的眾創空間目前還只有WorkInn一家,都說今年是創業的寒冬,今年北京的冬天也分外寒冷,每一個寒冬總有一批新陳代謝,寒冬過后就是美麗的春天,或許通信不再是未來十年的高增長行業,但移動互聯網還將在通信的基礎上努力生長。希望在這個寒夜里,有一顆最閃亮的星,一直在無聲夜空,守護著我們的夢。讓每個人的創業夢想,綻放在明天的中國硅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