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問題勝過一百個好答案。

文/周璇,哪拍科技創始人
當你正在熱火朝天地設計如何真正完成婚紗攝影市場的互聯網升級,2B還是2C,下沉做服務還是做SAAS,怎樣完美打造婚紗攝影入口場景與婚慶、喜宴深度互聯的時候。
突然有人問你這個市場有沒有走向萎縮甚至消失的可能,初一想覺得無厘頭,再一想,不寒而栗。
回過頭看,婚紗攝影在中國興起于上世紀90年代,繁榮于本世紀這十幾年。
據統計,在中國從事婚紗攝影相關的企業已超45萬家,婚紗攝影市場年交易額600億(也有說800億),按照客單價6000元計算,至少1000萬對新人拍攝了婚紗攝影,也就是說96%的新人會選擇在結婚前拍攝婚紗照。
25年的時間,婚紗攝影由一件奢侈品成為國人結婚的必需品,國內婚紗照市場飛速發展。
2008年自己剛入行的時候,被影樓高大上的品牌名什么紐約紐約、巴黎春天所迷惑,以為婚紗攝影是歐美舶來品,后來才知道:全世界只有中國人才熱衷拍婚紗照,絕大多數外國人在結婚前是不拍婚紗照的(是不是被雷到了)。
我們說的婚紗照是指新人在結婚前穿著婚紗拍的照片,而國外的Wedding photography實指婚禮當天拍攝的照片。
因為西方人認為新郎結婚前看到新娘穿婚紗的樣子會不吉利(老外也挺迷信的),或者說大家認為穿婚紗是非常神圣的,只有在婚禮的時候才可以穿著婚紗在公眾面前亮相,有的情侶們會選擇拍一組訂婚照,但一般不會穿著婚紗拍。
所以,正經把婚紗攝影事業發揚光大的是咱們地道中國人。
這十幾年,婚紗照市場飛速發展,但婚紗照的發展整體還是落后于我們日益提升的審美品位:我們的婚紗照擺拍比較多,缺乏創意,拍攝的流程、布景、角度乃至如何修圖多有成熟的模版,可謂千篇一律。
身邊一些80后的朋友已經開始縮減在婚紗攝影上的投入:聰明一些的只要電子照片不要產品(相冊、擺臺、超大框等);極端的甚至不拍了把錢省下來去旅行;還有些新人像國外那樣找攝影師紀錄兩人結婚典禮或者蜜月旅行的過程,拍些走心的紀實照片。
我不知道這種趨勢的演變速度有多快,但家庭影像的消費升級的確在審美力和新技術的升級下不斷進化,轟轟烈烈無法阻擋。
然而放到更長的歷史片段里看,我們也能依稀看到未來十年的婚紗攝影市場會有怎樣的發展:
第1,人們對拍照記錄的需求一定是持續旺盛的。
攝影術自清朝傳入中國,1870年代,香港、上海開始出現照相館,距今100多年,隨著攝影技術的進步、拍照設備的普及和存儲成本的極大降低,人們對拍照的習慣從記錄重要時刻變成了記錄生活每一刻。
看一眼各家的手機廣告就知道大家是多么需要拍照了,除了能打電話,相機功能已經成為消費者意識里智能手機最重要的配置。
第2,美圖秀秀、激萌等傻瓜式的修圖功能,已經能夠部分替代專業修圖服務。
自拍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相比之下,專業照相館的藝術寫真比較麻煩而且還有花錢拍不好看的可能。所以,低水平的寫真市場會加快萎縮,高水平的藝術照、職業肖像照、家庭紀實類攝影會更有市場。
第3,結婚+攝影的組合式需求仍舊存在,但流水線擺拍的婚紗攝影并不是人們的根本需求。
目前火爆的婚紗攝影市場完全有可能在十年內極度萎縮,但紀念結婚的專業攝影卻會以某種新的形式穩健存在,而且這種形式很有可能是高質量的紀實跟拍,而能走下流水線,隨機應變的攝影師將替代婚紗影樓成為結婚紀念攝影的服務主力。
就是說,十年以后攝影這個生意還是有的,但不一定還是你的生意。2027年的婚紗攝影市場究竟什么樣沒人知道,但攝影服務的本質還是為人們提供高質量的影像服務,拋開這個,不管是互聯網攝影平臺還是攝影服務企業,都活不過十年。
【網友點評】
觀點1:身邊已經有很多朋友不在意“服裝不限數量”這個點,轉而更關注拍攝照片的質量,寧愿拍兩三套但一定是精品。普通攝影在未來會被技術替代,但那些屬于我們自己的、有故事的、有感情的影像記錄會被珍藏。只有摒棄了擺拍,摒棄了千篇一律服裝造型的東西,才能變成獨特而不過時的回憶。
觀點2:在國內現在有一大部分人群已經轉移了拍婚照的需求,我就是一個80后,而我現在更喜歡的是旅拍模式……但其實在我老家三四級城市,現在高質量的婚紗攝影機構都是特別火,所以我覺得目前一二線城市確實應該發展多樣化的婚照需求,而三四線城市卻是傳統婚照的一個高紅利期!
【延伸閱讀】
在攝影O2O提不起VC興趣的今天,別再拿影樓開涮了
攝影服務領域每出現一個互聯網創業者,影樓就要被集體打一次臉。
這些創業者給投資人講的故事多半是這樣的:
A創始人:“八成新人不滿意傳統影樓,最不滿意的三項分別是:流程繁瑣,服務體驗和隱性消費。”
B創始人:“最初標價5000元的婚紗攝影,到最后往往要花費到8000元;客戶取照片時,影樓只給成片不給底片,需要底片得額外付錢。沒有口碑沉淀與傳播,客戶只能從商家表面去抉擇,而商家吃定一錘子買賣,便先做表面功夫再想方設法榨取價值”。
C創始人:“大多數消費者對婚紗攝影行業是不了解的,因此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往往就容易產生了二次銷售、隱性消費等問題,消費者最終花費的錢往往會比原來的預算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