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杯收入8元虧16元,瑞幸開到10000家店就能找到盈利平衡點了嗎?
18個月,2037家店,近10億美元融資。在完成B+輪融資后僅僅第四天,瑞希咖啡就去美股上市了,創造了全球最快IPO記錄。
外界對瑞幸的此番操作表示看不懂,直呼狂奔式發展。面對種種質疑,瑞幸出來表示,瑞幸不是“蒙眼狂奔”,而是一場深謀遠慮的“閃電戰”。
但是資本市場并不太認同,其股價在上市首日上漲47%后很快破發,截止6月10日,目前的股價是每股18.9美元,和其最高位25.1的60億美元市值相比,市值蒸發了近17億美元。
盡管上市時間尚短不能完全說明問題,但是瑞幸也并沒有在消除市場質疑方面,給出具有說服力的財務模型。?
瑞幸的所有邏輯基于在一點: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但咖啡在這里還是一片藍海,所以有機會。
那么在本質上,咖啡這個市場在中國到底有沒有像瑞幸看到的那么大?
餐飲圈有一種說法,講的是餐飲最難做的生意,第一是酒吧,因為沒有核心產品,同質化嚴重。而第二難做的,就是咖啡生意。
咖啡生意難做,一組數據就看得出來。據咖門和美團點評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咖啡館存量約為10萬家,全年倒閉門店超過1.4萬家,凈閉店率達到14%。
在中國細分咖啡市場占比情況中,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在中國咖啡消費量方面,市場已經進入整合期。2014-2018年中國咖啡市場消費量穩定增長;2017年消費總量為3480.95萬噸,同比增長29%。隨著中國咖啡市場的逐漸成熟,未來增速將有所下降。
而且,中國速溶咖啡市場占比最高,占比高達72%;其次為現磨咖啡,市場占比為18%,其后為即飲咖啡。
數據還統計,2017年,中國咖啡有效消費人口為2.06億,而到2025年,消費人口為僅為2.29億,從數據上看,有效消費人口數量的增長并不會直接推動咖啡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
也可以反觀行業競爭對手,星巴克在中國耕耘了20年,迄今合計才開設了3600多家門店。
瑞幸的打法是價格戰,使用補貼。在補貼的同時,瑞幸咖啡的盈利在數據上顯得十分吃緊。
招股書顯示,瑞幸在2018年的凈收入為8.4億元人民幣,凈虧損16.2億元人民幣;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凈收入為4.8億元人民幣,凈虧損5.5億元人民幣。在試運營之前的2017年,瑞幸咖啡凈虧損5637萬元,成立一年多的時間,瑞幸累計虧損金額已超過22億元。
獲客成本方面,2018年Q1顯示的獲客成本高達103.5元,其中贈飲成本為15.8元/人。Q2和Q3的數據顯示,獲客成本是54.7元和51.6元。2019年,瑞幸的獲客成本降到了16.9元/人。
這組數據表明,瑞幸的獲客成本在逐漸下降。
但是在盈利虧損的情況下,瑞幸咖啡必須保證盡快的開店來實現業績的扭轉。CEO錢治亞表示,在原計劃到2019年底建成4500家門店目標不變的前提下,目標到2021年底,建成10000家門店。
這個目標但從開店成本上計算,截止2019年3月31日,瑞幸在開店上共支出1.26億,按照2018年底的2073家店來算,平均每間店60.8萬。那么,為了實現10000家的目標,除去獲客、營銷和物件折舊外,瑞幸需要投入48億的資金去純開店。
同樣,截止2018年年底的凈收入為8.4億,按照?2018年的2013家店鋪來算,每一家店鋪的凈收入是40.5萬,10000家店鋪的凈收入為40.5億。
照這種算法,不考慮其他費用,即便開10000家店鋪,單純開店角度都無法實現營收的持平。并不是門店越多掙錢越多。10000家是否能保持這樣的銷售增長速度、銷量,還是會彼漲此消?
再看成本控制目標,2018年賣出9000萬件,凈收入是8.4億,凈虧損16.2億元,相當于目前一杯咖啡的成本在24元。錢治亞表示能將單杯成本控制在13元,那么在消費數量不變的情況下,精簡的只有一倍的凈虧損率。
資本的力量極大縮短了互聯網企業成為獨角獸和IPO的時間。
瑞幸的CEO 錢治亞,是神舟優車的董事副總經理;董事長陸正耀則是神州優車的董事長兼CEO。瑞幸咖啡可以說是神州系孵化的產物。
2016年神州優車登陸新三板,市值突破400億。而神州系風格在資本市場非常明顯,有人總結也就是“陸正耀風格”。這種風格就是:抓風口—彪悍融資—燒錢擴張—迅速謀求IPO。可以反觀OYO酒店,其創始人李維曾在神州旗下擔任高管,創辦OYO酒店也延續了這一打法,目前正在瘋狂擴張。
瑞幸似乎也在延續神州系的一貫套路。
根據招股書,它的資金來自于3筆金額上億的風險投資,4筆共7.1億元的抵押貸款,5筆股東關聯方借款。這一共為它籌集了近10億美元,瑞幸咖啡為此抵押了咖啡機、公司股權,甚至董事長的股票。
在于神州系資本的關系中,2017年,瑞幸咖啡向陸正耀旗下公司、錢治亞、董事陳敏等借款4筆,累計金額3.82億元,這些借款全部免除利息,期限一年。
2018年,瑞幸咖啡又向陸正耀旗下公司申請了一筆1.48億元的免息貸款。
從2018年6月,瑞幸咖啡從風投機構獲得金額為1.899億美元,資料顯示資金來自陸正耀控制的家族公司。
實際上,梳理還能發現,瑞幸咖啡參與的投資機構君聯資本和大鉦資本都是神舟租車的獨立董事。
瑞幸咖啡的投融資是在神州系資本力量扶持下進行的。
因為美股市場IPO對股東和創始團隊的鎖定期,一般才6個月時間。所以IPO之后,瑞幸咖啡股票只要能夠維持住一定的股價水平,那么,再借助或制造幾波利好消息,瑞幸咖啡這個資本局就能玩轉。
那么,可以這樣理解,瑞幸咖啡并不需要簡單做咖啡,而是做成一個資本操作,瑞幸只是一個進行資本交易的工具。
實際上,上市不是終點,商業模式和產品才是終極考驗。作為咖啡連鎖企業的核心是差異化的經營策略和獨特的品牌文化建設。
不同于神州系的打法,比如同屬于步步高派系的OPPO和Vivo手機,重視產品的設計、包裝已經研究人群定位和渠道的下沉,在三四線城市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場份額。
但是,實際上,上市并不是終點。瑞幸的爭議在于它本身的財務模式和產品模式,還沒有真正說服市場和投資人。
樂視上市之時,一度達到千億市值,但現在卻面臨退市境遇。所以就算上市,還要從本質上解決商業模式。
當然,瑞幸也可以暫停大規模的開店計劃,減輕運營和投資壓力,精細化門店,提高單店的效益,以口碑裂變形勢穩定客戶群。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