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應用正在逐漸滲透到各個垂直行業,而具備大量企業和人才數據庫的招聘平臺,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

現在,位于線上和線下的各招聘渠道,已經非常豐富了。但是,無論是傳統線下招聘會,還是線上招聘平臺,以及獵頭公司,都還只是招聘信息的陳列,還嚴重依賴人工篩選和匹配。而這帶來的主要問題就是,這樣處理信息主觀性極強,難以實現對人才和崗位的高效和有效匹配。
姜海峰創辦的智能招聘平臺“納人”就是選擇從這一點切入。在他看來,隨著經濟從粗放式發展走向精細化,下一步企業用人必然也是精細化管理,更追求人的單位產能,而不再是廉價勞動。
2014年3月, 納人正式成立,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即是力圖實現從HR看簡歷到簡歷篩選合并、約面整個過程的智能化,從本質上實現精準的人崗匹配。納人目前的產品形態包括基于SaaS模式的Web功能性網站+移動端APP+獵頭多功能操作平臺,據姜海峰透露,納人目前擁有5000萬簡歷數據,服務超過1萬家企業,使其招聘效率可以比傳統方式提高5倍。
目前,納人已獲三輪融資:2014年6月獲得了北軟的天使輪投資;2015年7月,獲得大河創投Pre-A輪投資;第三次A輪融資也已在2016年底完成。?
姜海峰將納人的使命定為“人盡其才”,他說:“我們希望把每個人都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我認為,這樣一個人的產能至少會提高20%。如果每個企業都能做到人盡其才,那么整個中國企業的工作效率就會提高很多?!?/p>
用AI解決招聘痛點
姜海峰是陜西人,曾就讀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物理系。他已累計申請了17項國內外發明專利。1998年,姜海峰來到北京,加入了北京書生公司,擔任部門經理,負責技術。2001年升任CTO,2003年擔任總經理,2004年成為集團總裁。他從事的業務范圍從電子政務拓展到數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和云存儲,也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產品、戰略規劃、管理和運營經驗。
2014年2月底,他卻做出了一個決定,辭職創業,成立人工智能招聘平臺——納人。
創業之前,姜海峰對招聘行業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思考。他發現,集團進進出出很多人,有的人在原單位業績不是很突出,但換公司后卻做得很有亮點。有些人簡歷優秀,但進公司后產出不是很高。
姜海峰認為,其中的大部分原因在于,個人是否和企業的價值觀、文化等等相契合。在每家公司里,個人就像一個零部件,如果和其他齒輪咬合緊密,那么組織里所有人的價值增長總量就會非常驚人。而還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在招聘期就解決人員和企業的匹配度問題。
但是,現在很多招聘平臺,都還是在用傳統方法篩選簡歷。在一個在線招聘平臺上,HR要下載多份簡歷,逐個看一遍,然后從大約100份中才篩選出二三十份合適的,再一個個打電話通知面試。在姜海峰看來,這和傳統的線下招聘會沒有本質區別,缺陷很明顯:完全依賴人工,浪費時間,而且篩選結果具有極強的主觀性。
于是,姜海峰決定在“納人”中,通過智能化評測和匹配模型,來解決問題。
智能人崗匹配模型滿足企業人才精細化需求
納人構建了一套NR人崗匹配評測模型。針對求職者,納人基于大數據的方式,組織了近200位超過10年經驗的招聘專家,提取他們的招聘經驗,設定了1000多個緯度,比如性格、興趣、價值觀、行業背景、行業特殊案例、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等,以此判斷求職者的情況。針對用人單位,納人也建立了300多個與不同崗位相關的緯度。
納人通過這種方法,先建立出一種通用模型。隨后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崗位、不同行業,再進一步建立不同類別的專用模型,進行更深層的智能化匹配。
求職者簡歷上傳后,系統根據每個維度進行評分,之后再進行綜合評分,區間為0-120分。得分在60分以下的求職者,系統會自動篩出,不會向各企業HR推薦。
除此之外,納人的系統還設置了動態測評。例如,HR總是希望了解求職者的性格、興趣、心理狀態等信息,來綜合評判其與崗位的匹配度,納人推出了人工智能在線測評,根據每份簡歷和對應的職位,都會自動生成可評分的面試測評題,來實現“千人千題,自動評價”。該測評結果可以作為簡歷的補充信息,供HR參考。
姜海峰對黑智透露,現在,納人已累積了近5000萬份簡歷數據。“這些樣本數據可以不斷地驗證NR人崗匹配模型,發現問題后及時調整。”通過各種公開渠道獲取數據后,更重要的是對數據的整合分析。納人自己有一套基于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的文本挖掘算法,對簡歷數據進行分析,自動對內容進行語義識別生成標簽,形成對簡歷的更精準判斷,與企業或崗位進行匹配推薦。
姜海峰向黑智解釋,數據訓練固然重要,但同時納人的算法模型也在不斷調整改進?!昂芏嗳苏J為,把成千上萬個棋譜丟給AlphaGo,它就能去打敗人類高手了。但事實并非如此,它也要依賴工程師一直在改進它的算法程序。海量數據的獲取、機器學習和系統算法模型的不斷改進,一個都不能少。”
而在姜海峰看來,這樣的三種技術能力結合,不斷提高模型匹配的精準度,就是納人的競爭優勢所在。“并不是任何一家企業,擁有了數據和算法模型,就一定能夠在這場競爭中勝出。”
面試前環節的“一站式解決”
目前,納人的整個網站平臺上部署了三部分業務。一是幫企業篩選求職者的應聘管理,一家企業可能會有多個招聘渠道,但如果HR在注冊納人平臺時,選擇綁定這些平臺帳戶并設置職位轉發后,這些渠道投遞的簡歷都會轉發到納人平臺。經過合并去重,機器會自動篩選出相關求職者,并對其進行在線測評。最后,后臺自動將匹配的求職者簡歷推薦給HR。
姜海峰表示,這個過程簡歷篩選的淘汰率可以達到90%。也就是說,如果每天HR在不同渠道收到100份簡歷,納人后臺會自動篩選出其中最優的10份,一般一兩天后就可以實現和求職者溝通得出結果,效率比傳統方式大大提高。
其次是簡歷推薦服務。根據HR發布的職位,機器每天會自動推薦合格的簡歷。HR也可以在納人簡歷庫中搜索,里面都是機器匹配的職位篩選初步合格的求職者,經過納人的算法篩選后,和職位的對應精準度,比起傳統平臺的關鍵詞對應來也具有極大提升?!敖^對不會出現HR輸入java關鍵詞,尋求java工程師,結果會搜索出做過Java 面試官的HR來的情況。”
第三則是獵頭服務。企業在平臺的獵頭服務模塊發布了職位,獵頭溝通確認需求細節后,再次在平臺上錄入,進行人才挖掘。之后由機器根據條件自動篩選出候選人,由獵頭進行溝通和對企業的推薦。姜海峰表示,這樣,獵頭的關注點集中在如何與“人”溝通上,篩選簡歷過程由機器進行,既能完全發揮獵頭的經驗和能力,又能實現效率的明顯提高。
90%的簡歷淘汰率,對于求職者來說,似乎是增加了求職難度,但是姜海峰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很多求職者簡歷寫得沒有亮點?!彼榻B說,納人5月即將上線自動簡歷診斷服務,運用典型的自然語言處理,分析并診斷簡歷內容,找出簡歷存在的問題。同時,平臺還會生成一份優秀簡歷模版,供求職者進行參考,優化簡歷,增加求職者的機會。
目前,納人的營收來源主要是針對B端收取服務費,例如精準簡歷下載和獵頭服務費用。此外,納人還提供一種“保入職服務”,按效果服務企業,直到員工入職。
姜海峰透露,目前,納人已經服務了一萬多家企業用戶,但和其他平臺不同的是,其中有大約三分之二都是通過智能化服務方式獲取的?!拔覀儠詣訏呙璁斍笆袌錾掀髽I招聘信息,我們會自動推薦相匹配的簡歷,企業就自然發展成我們的注冊客戶?!?/p>

在姜海峰看來,不僅僅是招聘平臺,在未來,人工智能在所有領域都會成為像基礎設施一樣的存在。所有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的、高重復性的勞動,都會逐步使用機器來輔助,提高效率。
想當年,微軟小冰就曾擔任過“面試官”,對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招募的實習生進行面試,在十幾個小時里完成面試初篩12000多人,其中超過3500名粉絲通過面試?;蛟S機器對如何找出最合適的人還不是那么在行,但是在海量簡歷中,篩掉“不合適”的數據,或許效率已經能夠超過人類。姜海峰也對未來的AI招聘平臺做過設想:HR可能只要打開平臺,要求把主動投遞的簡歷進行智能篩選,再點擊按紐獲取就可以了?;蛟S,在未來,機器真正擔任在線的“面試官”也將能夠真實地發生。畢竟,比起人類來,機器遠不會被情緒、感情和自身的經歷,影響面試的結果。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