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1日晚間消息,路透社今日報道稱,由于美國政府監管審查趨緊,中國科技公司在美國尋找投資交易的難度越來越大。但同時,他們卻得到了以色列政府的歡迎。
長期以來,中國企業一直在美國尋找投資對象,以發展其技術,開拓新市場。但自2016年年底以來,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監管部門的態度愈加強硬,導致中國企業很難在美找到合適的投資對象。
以色列投資創紀錄
但與此同時,中國企業的投資卻受到了以色列政府的歡迎。去年,中國企業在以色列的投資增長9倍以上,達到了創紀錄的165億美元。
其中,大量資金流向以色列正蓬勃發展的互聯網、網絡安全和醫療設備創業公司。湯森路透數據顯示,去年第三季度,中國企業在以色列的投資驟增,而當時正值美國監管部門開始打壓外國投資交易。
相比之下,中國企業去年在美國放棄的交易(之前已宣布)也創下新記錄,規模達到263億美元。
轉向以色列市場
TCL董事長李東生上個月在香港出席會議時曾表示,在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后,TCL已凍結了針對一家目標公司的投資評估。如今,TCL已經將目標轉向以色列市場。
李東生說:“這個月我們就會飛赴以色列。在那里,我們已經物色了10多家潛在投資目標。”李東表示,TCL有意在智能制造、新型材料、大數據和互聯網應用等領域展開投資。
此外,中國光大集團旗下香港投資部門光大控股也正在考慮在以色列投資。光大控股CEO陳爽說:“我們專注于以色列市場的基金已經在那里投資了4家當地公司,今年還會再投3家至4家。”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曾表示,在開發一系列旨在改變生活的技術方面,以色列是中國的“完美合作伙伴”。
雖然如此,中國企業在以色列投資也并非一帆風順。例如,在一些主要的金融資產方面,如保險和養老金方面,以色列政府還是持謹慎態度。
集中在科技領域
2016年以前,中國企業在以色列的投資很少,且大部分集中在高科技以外領域。但如今,大量中國投資涌入以色列科技創業市場。例如,華為收購網絡安全公司HexaTier,平安創新投資基金和中國寬帶產業基金等風投投資IronSource等。
一些律師和銀行家稱,對于中國投資者而言,以色列資產不僅比美國資產更容易獲取,而且往往更便宜。
當前,不斷加劇的競爭也開始抬高投資價格。有數據顯示,競爭的加劇推動以色列私營高科技公司在去年融資48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1%。
以往,許多以色列科技公司都會在創業初期賣給思科、IBM和微軟等科技巨頭。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包括以色列最具價值的私營科技公司IronSource,都選擇了尋求長期發展。
IronSource CEO托默·巴茲夫(Tomer Bar-Zeev)稱:“我們原意接受中國企業的投資。只要肯投資,雙方都有無限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