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5月10日電(王厚啟 許曼佳 羅明鳴)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醉心鉆研,奮戰在科技創新的第一線;他們不吝分享,與創新企業進行高效精準對接;他們建言獻策,情系家鄉的創新驅動發展。他們,是在粵工作的院士和廣東籍院士們,是近年來活躍在廣東轉型升級、創新崛起建設中的身影。
創新驅動發展,人才引領創新。作為創新的首要資源,高端人才如何助力廣東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近年來,在廣東工作和廣東籍院士們帶領的精兵強將為此撰寫了生動的注腳。
高端科技人才支撐產業轉型升級
2016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上,“廣東院士團隊科技成果展”一經亮相就備受矚目。
通過“-1℃解凍”的概念和技術實施,使解凍時間縮短30%,解凍后的肉品質量接近鮮肉,這是廣東潮州籍愛爾蘭科學院院士孫大文教授領銜的團隊與廣東美的廚房電器制造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技術應用。據該企業相關負責人透露,2016年美的集團微波爐采用該新型解凍技術,新增經濟效益1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
廣東省海大集團結緣廣東梅州籍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懋華院士團隊后,就養殖環境遠程監控技術、水環境傳感器技術、池塘養殖專用智能傳感器等一系列信息技術進行了研究,而這些新技術的應用瞬間讓水產養殖變得“高大上”起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水產養殖系統。
汪懋華院士表示,提升池塘養殖的精準化、自動化、智能化,對保障水產品安全有效供給意義重大。
順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粵和廣東籍院士團隊致力于將論文變成“樣品”,將“樣品”變成“產品”,將“產品”變成“商品”,作為這些院士家園的廣東院士聯誼會,成為讓科研成果真正轉化為具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新動能“引擎”。
重大成果轉化引領新興產業發展
在一系列政策的帶動下,科研人員創新的熱情不斷,掀起了創業熱潮。這創新創業大軍中,院士團隊表現“搶眼”。
“這項技術是我們的原創,是全新的餐廚垃圾處理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6項,國際發明專利1項……”每當談起餐廚垃圾聯合生物加工技術,廣東院士聯誼會執行會長劉人懷院士總是自信滿滿。
從2009年開始,劉人懷開始關注垃圾分類、處理問題,他牽頭組織了一個二三十人的團隊,集中研究怎么處理餐廚垃圾。目前,劉人懷院士團隊成立了廣東啟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搭建了一套高度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的餐廚垃圾處理新工藝及其配套的產業化裝備線,致力推動餐廚垃圾新技術產業化,并已成為廣州開發區“院士創業項目”。
讓轉基因動物的乳腺變身為生產基因藥物的“車間”,源源不斷地從動物的乳汁中獲取人類所需要的藥物蛋白質,這個聽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在 “二十年磨一劍”的廣東籍院士曾溢滔團隊手上變成可能。如今,這個名為轉基因動物乳腺生物反應器,已經成功培育人凝血因子IX轉基因牛,并通過轉基因動物乳腺生物反應器技術從牛奶中分離純化人凝血因子IX成品,相關藥物已進入申報臨床試驗階段。
除此之外,廣東星聯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瞿金平教授授權的十多項發明專利獨占許可的基礎上,重點研發并產業化“拉伸流變塑化擠出設備”。廣州新視界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基于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曹鏞院士教授在OLED領域的科研成果,致力于新一代OLED 顯示技術研發及應用,開發出一系列超薄、柔性顯示屏。
科學建言引發“院士智慧+政策”效應
專業知識精、理論功底深、視野開闊、經驗豐富是院士們的優勢。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由要素驅動邁向創新驅動的同時,院士們爭當政府“好顧問”,積極獻計獻策,助推政府科學決策,促進政府良策落地生根。
2016年,院士們通過對中山的實地調研走訪,在洽談會上提出“政府開通‘人才創新創業生態園’網站,建設一個O2O(線上線下)資源共享平臺”的良策,助力中山人才強市戰略的實施。
同樣在2016年廣東院士聯誼會聯合新華網開展的“兩院院士看梅州”活動中,院士們的提議得到了梅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推動梅州市人民政府與廣東院士聯誼會達成共建廣東院士團隊創新創業(梅州)驛站的戰略合作。
5月12-14日,由廣東院士聯誼會、佛山市人民政府主辦,新華網、碧桂園集團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廣東院士高峰年會將在佛山舉行,新華網聯合廣東院士聯誼會舉辦的“兩院院士看佛山”也即將舉辦,院士們將目光投向佛山建設面向全球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這一重點工作獻計獻策,開啟新一輪的“最強大腦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