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吧,不好意思,這次我又追熱點了,雖然晚了那么幾天。
我知道大家喜歡看反轉,談對錯,是的,觀點和吐槽容易引起共鳴,也容易傳播,就這點而言,咪蒙比我寫的好的多,關于創業者的艱辛,其實我很早也寫過,不過沒辦法,標題和煽情都寫不過人家,這個自愧弗如就是了。
但我追熱點,其實是會盡量去展露一點別人看不到的細節。
比如關于羅一笑的事情,那么我在事后有篇文章提過一句。目測,裝修污染是造成兒童急性白血病夭折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一點對家長來說,不論怎樣強調都不過分。
比如關于李淼去批判攜程的那件事,商旅服務的水有多深我揭露的是積分里程機票兌換的生意和暴利空間,而這個才是當時問題的關鍵,但網上熱傳的文章,只有大量的吐槽集錦,對商業操作的真相基本視而不見,或只言片語一筆帶過。
那么再比如今天,談空空狐事件,我注意到知乎上有個回帖非常到位。
原文引用如下:
KKH這個縮寫,是信用卡圈去年某幾個論壇的熱詞,大家都在找KKH的涵義,找到的人就注冊賬號,一個號賣東西一個號買東西,實現無損套現,少的擼幾萬信用卡積分,多的上百萬積分,這也就是截圖里190萬支付寶手續費的來源,支付寶優惠手續費算千分之2.5,190萬大約是7億6千萬流水,估計其中80%是被套現刷分黨擼走了。
作為一個玩卡黨,很遺憾又擼死一個創業公司,對不住了,我們會繼續擼下一個公司的。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470261/answer/165988084
來源:知乎
咳咳,這個匿名還真不是我。
今天我解釋一下,信用卡套現是個什么生意,而上面提到的舊文,商旅服務的水有多深可以對比閱讀。
信用卡套利,邏輯是這樣的。
其一,無成本信用卡套現,去買短期理財產品,然后賺取利息。
你說這能有多少錢,但如果是辦幾百個卡,上千個卡呢?
每月套現幾千萬來操作呢?
其二,信用卡積分兌換里程,通過機票代理業務套現。
很多人知道信用卡積分,但并不知道如何積分價值最大化,其實積分兌換里程是價值最大的,特別是兌換公務艙,頭等艙機票,其價值會比你兌換拉桿箱,高壓鍋高五倍,十倍以上。
實際上,航空公司里程的來源,相當比例是信用卡積分兌換的。
而可以多倍兌換里程的信用卡,是玩卡一族,羊毛黨們最愛的卡。
(國內可以兌換里程的信用卡并不多,而且兌換率也不是很好,不過國內信用卡相關的手續費也低,所以也算合理)
那么核心問題是,憑什么能無損套現?
以前有很多玩POS機的,(其實現在也有),低費率套現,然后賺取積分收益。
互聯網時代,很多平臺,為了促進交易,提供支付手續費的補貼,也就是免手續費,這就帶來了一個極佳的無損信用卡積分套利空間。
空空狐這個事情,正如知乎上網友回答,當出現套利機會的時候,羊毛黨的動作和信息傳遞是極快的,保守估計,190萬的手續費補貼,其中至少100萬+是補貼給了羊毛黨,甚至我認為,很有可能是150萬+。
還記得我的舊文 不學點壞,怎么做好人。特意強調過,1個壞用戶的傷害,100個好用戶也抵消不了,我是說空空狐里的用戶都是羊毛黨么?可能99%都是好用戶,但只要有1%的羊毛黨,就能迅速產生90%的虛假交易,薅盡這個平臺的補貼。
現在問題來了,銀行知道么?信用卡集團知道么?為什么不防范。
不能說銀行不防范,但這個事情,老實說,銀行和信用卡發行商去追查的動力不足,為什么?手續費銀行收到了啊,信用卡集團也收到了啊,他們損失了什么?他們沒什么損失。
這個損失誰承擔的?做補貼的創業公司么?其實創業公司幕后的投資人,花錢補貼了一堆羊毛黨,還要打腫臉充胖子說,我們業績數據很好,希望趕緊找個不懂行的下家來接盤。
既然銀行沒什么損失,那么一些銀行的業務經理,為了個人業績考慮,以及在羊毛黨的收買下,甚至會成為合伙者,大量協助開辟高額度信用卡,方便套利。只要不出現壞賬,大家各取所需,誰會追究?
其實,信用卡積分套利的市場,非常巨大,空空狐只是九牛一毛,前年支付寶,微信支付開始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很多所謂評論家罵,說這個說那個,他們根本不知道,就這一點手續費,就能擋住多少的信用卡積分套利的洞;
這個手續費一收,好幾個新聞上經常出現的新貴網購平臺突然就銷聲匿跡了,然而很多人根本沒注意到這里的因果關系。
當然,實際上,僅憑千分之一的轉賬手續費,依然是有積分套利空間的,用一個好信用卡,很容易獲得足夠的回報。但除了微信的轉賬手續費,你如何做到其他層面的無損套現呢?說個最簡單的,微信贊賞。
自己寫文章,用信用卡自己贊賞自己,然后套現給自己,成本,千分之一手續費。 幸好贊賞的最大額度是256,所以,你要想攢個中美頭等艙機票出來,要重復輸入多少次啊。操作成本,阻礙了一些套利者的行為。
很多巨頭,很多知名互聯網公司都被信用卡積分套利的人搞過,只要你敢補貼交易成本,這種操作就會蜂擁而來。
投資圈的老司機很多對此已經極為敏感,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和大把的學費砸出來的,當然,通常,他們也不會明著說破,誰愿意說自己特么的當年傻逼交了學費。 綁架式創業舊文有提,很多不但不說,還揣著明白裝糊涂,幫著創業者去騙下家。但現在好了,基本市場教育一茬了,稍微有點經驗的投資人,都對這個敏感的很,你去吹牛逼你的平臺交易額,他們很可能第一句就問你交易手續費怎么收的。合理手續費=相對真實交易額(刷單另說啊);補貼手續費極有可能半數以上交易來自于信用卡套利黨,那數據就完全不可信了。
下面,說個實例,來說一下信用卡積分里程的套利空間。
我呢,在新加坡申請信用卡,也是以里程卡為主要訴求。 當然,我不是羊毛黨,但我有剛需,第一,我每個月都要支付一些價格不菲的國際賬單,比如amazon的主機費,這個是必須支付的;第二,我經常飛國際航線,比如經常從新加坡回國;基于此,再加上citi bank兩次拒絕了我的申請,我選擇了UOB的priv miles mastercard (world級別)
其實新加坡的卡,有一點不好,外匯兌換率很差,而且還收外匯兌換手續費。算下來,用新幣支付美元賬單,我要多支付3%左右的成本,聽上去挺討厭的,但問題在于,我是剛需,所以我不能去算這個3%,而是算我用其他卡,比如debit卡,雖然手續費低一些,但也有匯兌損失,1.5%是跑不了的;而且我也不可能常備美元,也辦不了美元卡,所以,我用這種里程卡,比其他付款方式,額外的損失是1.5%左右。(國內卡別提了,換匯額度肯定不夠。) 而我獲得什么呢?這個信用卡使用外匯支付,每新幣會有2.4個里程的回饋。(新航或亞洲萬里通里程) ,這個回饋率,懂行的人明白,我說有5%不夸張吧,而且我自己也常飛,也不用去賣,給自己換票就夠了,所以我這個卡肯定是合算的。(是的,四個月不到我已經有差不多20萬里程了)
但這個不夸張。
有個訂房網站叫做kaligo,是以里程回饋為核心的訂房網站。
kaligo 和 UOB 的priv miles卡有合作,通過uob priv miles卡在kaligo上訂房,每新幣可以回饋10個里程。可以新幣直接支付,也就是沒有匯兌。
我查了一下,kaligo并不是每個酒店的價格都很低,但有相當比例酒店的價格(均為包括全部手續費的價格),和agoda,以及其他訂房巨頭是完全一樣的,甚至有的還更便宜一點。
一個新幣10個里程回饋,沒有匯兌損失,相當于什么呢? 20%的回饋率。
如果,假說說我搞一個訂房中介,或者在比如去哪網或淘寶上開一個訂房服務商賬號,我只針對那些kaligo價格有優勢的房源提供訂房服務,而且價格比其他服務商便宜一點點(這部分成本我來承擔),然后我用我的信用卡來支付,里程回饋就是我自己的,我再去注冊一個機票服務商,專幫小范圍的朋友出國際公務艙。(確實無法放大),由于公務艙的票價和積分差值更大,這個套利空間,甚至遠遠不止20%。
當然,這只是一個假設,但這個路線圖,是極為清晰和明確的。
類似這樣的平臺,不止kaligo,類似這樣的信用卡,也有很多。
信用卡積分套利這個玩法,并非中國獨有,美國也有很多,特別是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很多人擅于此道,不過我沒去過,只是聽聞一些故事,令人嘆為觀止。
今天,是不是又教人學壞了,回到那篇文章。
不學點壞,怎么做好人
如果你去創業,你對這些一無所知,你對各種套利的空間毫無防備,你的平臺,很可能一個缺陷就被人家一擼到死。 很多巨頭被擼了幾百萬幾千萬甚至更多,打落牙齒和血吞,反正有錢,家丑不可外揚,就過去了,你創業的,能熬多少。
空空狐和周亞輝,誰對誰錯,我誰都不認識,不了解內情,不參與爭論,也不發表觀點。
但空空狐的交易流水,在交易補貼前是非常虛的,交易補貼取消后一落千丈,這是確鑿無疑的,其商業價值,在我眼里,幾近于0,早點清盤是明智的選擇。
上一篇文章 中東出海淺談發表后,接連被人爆料打臉,其實挺好的,因為我不懂么,只是把見聞發表出來,有人糾錯,我知道的就更多更翔實了,自己不說出來,怎么知道自己的不足呢。
其一,自貿區公司,外國人100%持股只允許從事離境生意,如果需要落地生意必須要本地擔保人。
其二,公司注冊成本(每年均需續簽),辦公室租金,工作簽證成本都挺高的。有人給我提供了完整的公司維持成本表格,但一些細節我還沒搞懂。
其三,kilimall 是否是非洲最大的電商平臺,有一定爭議,有評論說有其他兩家本地電商規模還是領先的。
其四,獵鷹國際的董事總經理應為 叢宏彬,我錯寫成了叢宏斌。
其五,mozat老板 表示他們旗下的直播平臺loops規模已經崛起,有望追平 7nujoom。
當然,關于angela zhu老公擔任高管的 浙江執御,牛逼的依然無人質疑。
本文轉自caoz的夢囈(微信:caoz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