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李開復將關閉創新工場硅谷總部。據悉,該總部設立于2013年,幾個月前主管Chris Evdemon已離職。
去年11月,李開復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當前95%的資金都投在了中國,而未來這一數字將擴大到“98%或100%”。他說,美國的政策迫使其公司“在美國尋找聰明的中國技術人才,然后把他們帶回中國”。
相信大家對李開復并不陌生。1998年,李開復加入微軟,隨后轉戰谷歌,并擔任谷歌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2009年9月,李開復辭去了谷歌的職務并宣布創立“創新工場”。

創新工場是一家致力于早期階段投資,并提供全方位創業培育的投資機構與創業平臺,旨在培育創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業。
2015年11月5日,創新工場披露公開轉讓說明書,正式沖刺新三板。 2016年9月12日,創新工場完成了45億元人民幣(6.75億美元)的融資。
2016年9月22日上午,李開復領導的創新工場在深圳召開2016年度峰會。峰會上李開復宣布創新工場華南總部正式開業。
2018年4月25日,創新工場對外宣布完成第四期美元風險投資基金的超額募集,總規模為5億美元。截止2018年4月,創新工場共管理6支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達110億元人民幣。

曾有網友好奇創新工場有沒有失敗的項目。對此,李開復表示,失敗或碰到挑戰的項目也不少:
1.有一個項目由幾個很牛的技術人員負責,策劃一個很有技術深度的平臺,但是初步搭建后,原來認為的潛在客戶其實不愿意如此依靠一個第三方的技術平臺。
2.有些項目出現創始人不和的問題,都是認識不久的共同創始人,創業前充滿激情,甚至彼此互補加分,但是創業后發現彼此的遠景或工作方式不符合。如果一位創始人離開,對士氣打擊較大。
3.有一個項目是一位很優秀的產品經理,但是這個項目成功關鍵之一是要建立很好的線下合作伙伴關系,而這個關鍵做不好,產品再好也沒有用。
4.有一個項目有一位很聰明的創業者,總是想加新的功能,新的產品線,不夠專一,產品推出迭代太慢,錯失市場良機。
5.有一個項目過分相信美國的趨勢,忽視了在某方面中國的互聯網格局已經和美國不同,走了彎路才發現一個美國的良機在中國并不一定存在。